![]()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8
|
引用:
我知道喔 我學長有人在韓國, 也有人在成都.... IDF子孫很多啊..... -- 我就是那個末代國防四所, 發現到最後可能養不活自己只好跑到科技慘業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89
|
台灣人只買日本貨,加上近來的中國便宜貨,歐洲貨是有錢人買的,
台灣貨只能沒得選賤價賣台灣人才會接受. 搞技術,嚴凱泰腦袋有問題才去搞納牌,那些錢拿去炒房地產不知道海噱多少台灣人的錢. 此文章於 2020-11-17 10:58 AM 被 chengjer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光之幻境
文章: 1,303
|
引用:
我很敬佩嚴董有這個心啦, 畢竟多數台灣老闆都只想做代工賺快錢, 願意砸大錢自創品牌的實屬鳳毛麟角。 只可惜也只有他有心,下面的人能力跟不上來也沒辦法。
__________________
節儉持家散假狼的歷代CPU小兵--- Pentium 2-300oc450 (Deschutes) --> Pentium 4-540J (Prescott) --> i7-920 (Bloomfield) --> Xeon x5675 (Westmere-EP) --> i7-14700k (Raptor Lake) 時隔多年的大更新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天母
文章: 557
|
台灣的內需跟製造業轉型,是正相關的。別再說台灣不是內需國。以經濟體規模及購買力而言,台灣內需市場沒那麼小。
事實上台灣人看東西的眼光很準;簡單講就是在台灣內需做得起來的,出國比不會差到哪。反之專做外銷單賺代工,然後對內需一籌莫展的大有人在。 引用: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8
|
引用:
這上面也可以解讀為根本沒有內需市場, 所以專門搞外銷比較有搞頭..... 台灣問題是人工太便宜, 所以其實也真的沒有那麼多的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內需市場 內需市場最大的應該是諸如飲料店, 餐廳, 房屋裝潢與室內設計之類的; 真的要買高附加價值產品, 很抱歉, 真的沒有市場.... 三年前和我說AIoT做不起來的研華某主管, 最近還在後悔當初沒有聽我說的直接殺進去 要拚高階服務業, IC設計在幾個大廠不錯, 但是你沒有10KK以上的單根本叫不動這幾家 普通的IC設計有一定水準, 但實際上包套後的量產價格比日本還貴..... -- 舉普通的例來說, 台灣的童書市場現在團購熱潮沒辦法真正的轉換成穩定的創作現金流 工具機市場只靠本地市場基本上就是餓死 電子產品.... 別說了, 你買過HTC Vive嗎?(Vive是否還認真的活著也是問題)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不能這麼說, 如果"有心(砸錢)"就能有好東西出來, 那最有錢就有最好東西? 這不是下面的人, 能力跟不跟得上來的問題, 而是他到底找了什麼人? 能不能判斷那個人的專業價值? 這些年幫人設廠, 看了很多以為花錢就能有成果, 最後陣亡的很多, 本身專業不足就是問題. 他懂得做車? 不論他的來歷, 不論他的職位, 而是他本身懂不懂得車子的製造? 我看了野心勃勃從某國際大廠脫離出來的"業務"開加工廠, 然後一敗塗地. 來自國際大廠, 應該看多了, 但自己要做的時候, 才發覺什麼都一知半解, 然後收掉. 很多人說不必什麼都知道, 那是建立在這個組織已經有體制完善, 人才到位, 互相監督. 如果不是這條件下, 你再有心也沒用. "理想, 必須要有相當的實力去支持, 才會有希望達到." --- 實力不是用買的. 看看對岸的理想與撒錢...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引用:
內需與製造業轉型, 能否解說? 內需足夠這個完全顛覆市場上看到的現況.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VS台北
文章: 421
|
引用:
嗯....話是這麼說沒錯 但是台灣人眼光太...太...太...太...準了... 所以要賺台灣人的錢非常難 反之賺外國人尤其是歐美的要簡單多了 然後以我的過往經驗... 當某公司突然說要深耕台灣市場 做的東西居然還物美又價廉 很多時後都是公司出問題了 是老闆準備撈一票閃人的前置作業...XD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引用:
這位已故的裕隆少東,剛接大位時為了日本母廠而自行砍掉裕隆工程中心的根(廠辦合一至三義) ... 後來在大陸東風被日產搶親, 為了活路又創立L副牌, 可說老在走「回頭路」(飛羚汽車) 目的應該是為了曾經深耕、又割捨不掉的大陸市場 ![]() 然後,少東昇天了裕隆又要放棄L牌, 數十年來反反覆覆, 始終成不了氣候!!!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此文章於 2020-11-17 02:04 PM 被 strong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天母
文章: 557
|
以傳產來講,高附加價值的內需市場一直都在。當然你也可以說它因為台廠們無心認真經營,拱手讓人而不存在。
以腳踏車為例,台灣人都買便宜的天津車,仿冒品嗎? 你覺得國外愛騎車的,每個都十幾萬的競賽車嗎? 以輪椅為例,台灣人都買便宜的鐵輪椅嗎? 這些內需市場的經營,最需要的不是一口氣砸大錢,而是有心+複數年的持續灌輸。當然這些比純做外銷難多了。 不是台灣人口味挑老外就不挑;而是專做外銷代工者接觸不到那塊與市場溝通的通道。(人家開規格給你做,你完成而已) 成衣廠的工人能跟訂做西裝的老師傅比嗎? 前者做的西裝賣不出去,不代表後者的市場不存在。 我不是說企業只做內需市場就能活;而是能做出自己的內需市場者,在產業中會更有真正的永續競爭力及轉型力。 引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