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
|
引用:
這就是足球和其他球類運動的不同所在啊~~ 足球比賽是不中斷的,曾經某些聯賽試著實施上下半場進行一半時(23分和68分)中斷比賽休息,最後還是作罷!! 像網球一樣用鷹眼拖垮比賽的連貫性,這才是足球球迷最不願意見到的,瞭了嗎??偽球迷!! 愛看又愛嫌,用自以為正確的"淺見"來揣測幾十億的球迷心態和想法,得了吧~~ ![]() 所有的比賽都有誤判,也不可能所有細節都看錄影改判,誤判是無可避免的,沒辦法體會的人,就不適合看足球,我前面不是說過了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688
|
原因很簡單,
利用科技補助判決, 如果發生任何不公, 官方難辭其咎, 如果是裁判自己判, 那可以把所有的問題推給裁判, 頂多是把該位裁判革職, 官方一點事也沒有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
|
引用:
這樣講也很奇怪~~ 網球四大滿貫賽官方,難道只有"法國公開賽"官方不是白癡嗎??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High Male
文章: 3,976
|
引用:
斯斯有三種 球迷也很多種 不是跟你意見一樣的才叫球迷 其他的都是偽球迷 你的說法只是證明自己目光淺短 http://abcnews.go.com/Sports/wireStory?id=11036919 " However, veteran coach Guus Hiddink , who led the Netherlands and South Korea to World Cup semifinals in 1998 and 2002, said Blatter should resign unless he swiftly OKs video replay." 連希汀克都贊成 他是不是偽教練? "Even one of the German players who prevailed over England, striker Miroslav Klose, said change should come." Klose 也贊成引用新科技幫助裁判 他是不是偽球員? 我二十年前就在看世界盃轉播了 此文章於 2010-07-20 10:33 PM 被 vchou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
|
引用:
我是說你是偽球迷,並不是說贊成用科技輔助裁判的是偽球迷,別栽贓!! 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你認為是要多數人配合少數人的想法嗎?? 還是符合大眾期待才比較有道理?? 順帶一提,二十年前,我就已經踢了15年的球了!!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High Male
文章: 3,976
|
引用:
多數少數都是你在說的 多數也不一定對 http://www.thespec.com/article/798944 Blatter 也說要重新檢討 還有足球比賽絕不是不中斷的比賽 有人受傷 裁判隨時可以中斷 瞭了吧 踢了n年的球的大爺 此文章於 2010-07-20 11:02 PM 被 vchou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4
|
足球比賽的判決要如何進行,當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不過我很能認同「誤判(人性)是比賽的一部分」這句話 1994年美國世界盃有一場超「經典」的比賽,南韓對玻利維亞 這場比賽雙方犯規不斷,全場也缺乏威脅性的射門,簡直難看至極 但時至16年後的今天,我只要和人聊起世界盃就一定會聊起這場比賽 因為這場比賽幾乎踢了120分鐘 這場比賽還只是小組預賽,正規時間只有90分鐘,但是雙方一直沒有進球 裁判為了要讓雙方踢出一個勝負(我猜的),遲遲不肯吹哨,搞得趕著出門的我也只好盯著電視苦等賽果 最後,0比0,我帶著一肚子的不爽和黑眼圈出門去了 因為當時的比賽還沒有所謂的第四裁判,比賽時間都是裁判在抓的 所以半場比賽過了45分後就會變得很緊張,因為沒有人知道裁判會在何時吹哨 對於比分差距在一球以內的比賽來說,45分後的比賽簡直會讓人心臟病發 現在比賽的時間變得比較能掌握,也比較公平 但這種緊張感就打折了 我想,裁判只要不是素質太差,或是刻意偏袒某隊,所犯的錯誤其實都可以視為人性的一部分 要引進科技來輔助判決也要以不打斷比賽節奏為原則 ![]()
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278
|
引用:
握手∼感動.... 終於有人提起這場賽了 每次看到有人提起02年的韓國,怎樣 ....... 我都會想起94年的,才誇張 記得,那年好像是韓國主要目標是要一勝,因為之前幾屆都是毫無收獲 所以這場打起來異常"兇猛",也就此奠定了兇名 當年我才小學而已,至今還印象深刻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4
|
引用:
沒錯∼ 那場比賽南韓隊完全是鏟人不鏟球,外加拐子大放送 如果不是雙方都沒進球的話,這種比賽還蠻「精彩」的 在2002年之前,我對南韓隊的印象一直都是 技術和戰術不如人,但「鬥志」絕對不輸人 話說回來,那屆的世界盃馬拉度納只踢了兩場比賽就因為被驗出麻黃素而被踢出去 遺憾啊 ![]()
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
|
引用:
算了,懶得跟你講了,不是有句成語嗎?有關四隻腳的動物和樂器的......... 底下這篇寫得不錯,看了應該會懂~~ 如果看不懂,多看幾次吧!!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wor...1686835_0.shtml 英格蘭誤判出局引科技綵排之爭 底線裁判值得期待2010年06月29日 07:58體壇週報 2009-2010歐聯杯比賽中啟用了兩名底線裁判。 體壇週報記者安然述評小組賽首輪過後,一位同事對我說:這屆裁判不錯,爭議判罰比往屆少了很多。我答:別過早下結論,一切才剛剛開始。我早就預料到這會是一屆爭議判罰頻出的大賽,倒不是因為我對世界盃裁判的水準有質疑,而是面對越來越現代化的轉播技術、對成績越來越計較的球隊、越來越挑剔的球迷,裁判註定將是輸家。馬利主裁庫利巴利、烏拉圭助理裁判埃斯皮諾薩、義大利助理裁判艾羅爾迪,這些人在90分鐘內近百次決斷中的一次,也許是唯一一次失誤,便讓他們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世界盃是明星的搖籃,也是法官的墳墓。 科技難奈灰色地帶 如何避免更多球隊慘遭誤判?如何幫助裁判更準確地進行判罰?科技手段助力足球法官的呼聲,迎來了又一波高潮。一如既往地,國際足聯對此的反應是繼續亮出冷屁股。作為世界足球的最高領導機構,作為國際足球裁判的“家長”,一直積極倡導費厄潑賴精神的國際足聯為何一再抵制科技介入球場裁決?那些橫眉豎目的進諫者是否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足球運動的魅力之一就是“缺憾美”,體育運動的宗旨是發展人的素質,足球運動也是由人來完成的。既然是人就會犯錯,就會有追悔莫及的遺憾。除非認為足球運動能在不要裁判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就必須接受“裁判也是比賽一部分”的事實。前鋒會面對空門打飛,門將會把簡單回傳漏進,主帥會在排兵布陣上出現重大失誤,裁判也可能把越位球判為有效。 說起裁判失誤,從第一屆世界盃開始就一直存在。1930年7月30日,阿根廷前鋒斯塔維萊在決賽第37分鐘打進明顯越位球,但比利時主裁朗格努斯認定此球有效。若非下半場烏拉圭人上演逆轉,世界盃的歷史就會被改寫。 足球是一項非常特殊的體育運動,不像排球和網球,界內或是出界黑白分明。很多時候,足球運動中的犯規與否、嚴重程度如何、回傳球是否屬於故意行為,都要靠裁判的理解。比如足球規則中規定,“魯莽”地搶截對方隊員要被黃牌警告,“使用過分力量”搶截對方隊員要被出示紅牌。但一個動作是否“魯莽”,是否“使用了過分力量”,是無法通過電視錄影解釋的。 比利時名哨德布利克指出:“足球比賽中很多東西需要解讀。”這就決定了足球場上不僅有“黑色”和“白色”區域,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這些問題,是高科技無法解決的,即使坐在電視機前看上10遍慢鏡重放也無濟於事。 看錄影?誰等你! 當然,英德大戰出現的爭議球的確屬於“黑白問題”,也許除了在場的裁判組成員,其他所有人都知道蘭帕德的射門越過了門線。難道錄影不能幫助裁判做出正確判斷嗎?就這個單一問題,答案當然是可以。但還有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助理裁判不確定此球是否越線,此時德國門將諾伊爾發動長傳反擊,瞬間形成克洛澤單刀面對英格蘭球門之勢。 裁判應該何時查看錄影?立即中止比賽查看?一旦結果證明球沒過門線,德國隊的一次大好得分機會就消失了。等下一次死球時查看錄影?如果比賽踢了5分鐘才成死球,其間又出現了紅黃牌或是進球等重大事件怎麼辦?類似問題還有越位球的處理,如果為了一個越位判罰是否正確中止比賽,一旦錄影證明此球沒越位怎麼辦?所有隊員都回到剛才一剎那的位置讓比賽重新開始?科技也許會解決部分問題,但一定會帶來更多麻煩。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弊端是,過多依靠科技手段輔助判罰,球場法官的威信將蕩然無存,他們也就不能在判斷正確時堅決執行競賽規則。事若至此,足球裁判這一行就可以從地球上消失了。 部分人的觀點是,既然網球、橄欖球甚至籃球都引入了錄影輔助判罰,為何足球不行?必須考慮到運動之間的差別。十一人制足球是一項以毛時為計時準則的運動,並不允許有過多停頓,流暢之美是其魅力之一。一齣現爭議就去看錄影,比賽支離破碎,球迷的激情也會受到打擊。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普及率最高的運動,國際足聯肩負著在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廣足球運動的使命。門線科技、鷹眼技術或錄影手段固然有其優勢,但成本均不菲,如何在全球推廣是個大問題,這也是國際足聯最終將“高科技”摒棄出門的最大理由。 底線裁判值得期待 陰謀論者認為,國際足聯堅決反對科技輔助判罰,緣于不想放棄對足球世界的控制力,他們可以通過裁判來實現想要得到的結果。但其實如此目的只需在那些“灰色區域”做做文章就可實現,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再對科技說不呢?我想對“人治足球”太過敏感的人,一定從來不看體操、跳水和花滑這些優雅玩意。 “如果你1分鐘做出10次判斷,你很難保證一場比賽的900次決定都是正確的。”瑞典裁判馬丁·漢松自我解嘲道。以世界盃賽場邊32架攝像機為分界線,全世界成萬上億球迷與場上四位法官站在了對立的兩級,這種實力對比太過懸殊。既然科技手段輔助判罰的理想難以實現,為什麼就不能對裁判們寬容一點,站在一個新高度看待裁判的誤判呢?今天也許因為誤判吃虧的是你,沒準下次就是對方,一如隔了44年光陰的英德情債。 實際上,國際足聯正在努力通過有效手段加強判罰準確性。如為裁判配備耳麥等溝通系統便於交流,如強調四位一體的執法精神,還有就是大力試行底線裁判(第五裁判)。不出意外,底線裁判兩年內就會被正式寫入《足球競賽規則》。這個角色的出現會減少甚至避免“英德冤案”的重演,也會進一步打擊罰球區內的假摔行為。但世上從來就不存在100%的絕對公正,球迷也從不會因此放棄用120%的熱情去感受足球運動的獨有魅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