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雨港
文章: 3,096
|
引用:
這是一些選項的截圖 ![]() ![]() ![]() 今天試壓魔法使的條件1-8話,影像檔容量設定在260M 結果壓出來的容量有4百多M的,3百多M的,也有2百多M的 真是令人傷腦筋....
__________________
上班等下班,上網兼發呆。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
|
引用:
不知道您是怎麼設定的... XviD 的size control還蠻準的(跟 DivX 比的話) 一部片子預期的容量往往跟實際容量差不到 1% (不過個人壓制的流量都在1200~2000 kbps左右) 會差到 50% 的確是有點詭異了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新版的 1.0 RC 安裝前一定要先移除舊版的 XviD codec,否則會出現各種奇怪的問題。
新版的 RC 安裝後會自動清除舊的 codec 設定,所以現在安裝後不用手動去按那個 "Load Defaults",不過如果不放心,還是可以多按一下。 其他基本上沒什麼好設定的,一切就用預設值下去壓縮,如果壓出來品質不滿意,再微調各個選項設定,不過一般來說沒什麼好調的 ![]() 如果是對個別的選項有問題,可以一個一個問,全部說明有點太繁雜... ^^; 如上網友所述,XviD 的 RC 控制蠻準確的,壓出來檔案大小誤差應該不會超過 5%,除非是設置比較奇怪,您可以先說說您的設置是什麼。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563
|
引用:
既然 Shade 兄又出現了...得好好壓榨一下才行 ![]() 剛剛特別裝一下 XviD-1.0-RC3-29022004.exe 發現大部分不是不必動(跟divx一樣多些有的沒的功能...連內嵌字幕功能都有^^; ) 就是跟以前差不多的選項 不過有四個部分設定倒是第一次看到...想請shade兄說明一下 ![]() 第一個是壓縮模式選 Single pass --> more... 裡面有3個選項不知道做什麼的(Reaction Delay Factor,Averaging period,Smoother) 第二個是 Zones 那個視窗和他的那些設定是做什麼的? 第三個是在 Quantization 設定裡多一個 Trellis Quantization 這是做什麼的? 第四個是壓縮模式選 2nd pass --> more... 裡面多一個Overlflow treatment 的設定是做什麼的? p.s. 順便問一下TMPGENC 3.0 好像裝不太起來...Shade兄有什麼撇步嗎?
__________________
免裝Codec就可輕鬆將各種格式(含RMVB,AVI)轉檔成DVD,AVI,MP4,H264,PSP/iPod可看的免安裝軟體(可加字幕,簡單) 軟體永久下載點,使用上的常見問題&解答,官方討論區 《圖文解說》用全世界80%影音DVD之母 Scenarist 為市售DVD加中文字幕(保留原始選單,章節,多重PGC,且能相容WinDVD) 2006/08/01 修正更新教學下載!不用VobBlanker也能保留多重 PGC,打造最高相容性加中文字幕 DVD,連WinDVD也可以拉動時間條! 新增快速 AVI 轉 DVD(字幕非內嵌,可開可關!)的方法,無字幕 DVD 外掛中文字幕檔觀看,調時間軸的方法 《發現》史上最強! 比 WinAVI 速度更快品質更好的轉檔軟體現身!(可加字幕,批次轉檔) 附圖比較!(追加原始檔圖片),MME轉RMVB不會無聲不能開檔的超簡單方法,MME轉RMVB不會影音不同步的方法,MME加字幕轉檔的方法 《VirtualDubMod + AviSynth 簡易教學》DVD 轉 XviD 公認最簡單,轉檔速度最快,品質最好,挑片率0的方法! (追加"教學用 AviSynth plugin 永久連結下載提供",和"疑難雜症基本解決方法"以及"AVI 內嵌字幕的方法") 此文章於 2004-03-18 04:04 AM 被 snic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022
|
引用:
這些問題看這篇之後可以就一清二處了。 http://www.vslcatena.nl/~ronald/docs/xvidfaq.html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舊版也有這個設定喔。 解釋起來很麻煩 ^^; 這三個選項是 1-pass CBR(指定 bitrate)的設定,如果用 1-pass CQ(指定 quantizer)則沒有影響。 一般人應該很少用 CBR ![]() 引用:
Zone 可以讓你把影片分割為好幾個區間,每個區間使用不同的壓縮設定。 譬如說以前有 Credit 功能,現在就合併進 Zone 的功能裡面。以前片尾工作人員名單我們想比較不重要想把它壓差一點,可以指定從 frame 多少開始,用固定 quant 20 壓縮。現在 Zone 也是一樣,你可以指定從 frame 多少到多少,用固定 quant 多少壓縮。此外你也可以指定權重 Weight,這一段要分配相對增加多少 bitrate,或者相對減少多少 bitrate。 由於使用的自由和彈性增加,你可以做更多事,以前只能指定片尾壓差一點,現在可以把整片分割為好幾段,每一個指定不同品質,有些地方容易注意到的指定壓好一點,有些地方動態太大看不清楚的指定壓差一點。 除了指定壓縮品質,還可以指定一些壓縮設置,例如我想保留原本 DVD 的一些章節,可以快速跳到某一個 chapter 的開頭,可以指定該 chapter 所在的 frame 強制為 key-frame (Begin with keyframe)。有這種工具,會自動讀取 DVD 章節設定,然後幫你把這些章節所在的位置自動在 Zone 裡面設定為 key-frame。 或者某一個畫面我們希望他壓縮為 key-frame 也可以這樣強制指定。 在 Zone 裡面也可以設定 B-VOP sensitivity,由於 XviD 的 B-VOP(B-frame) 是動態插入,視情況需要插入,所以雖然你指定使用兩個 B-frame,XviD 不一定從頭到尾都固定插入兩個 B-frame,保持 IBBPBBPBBPBB 這種型態,可能是 IBPBPPPBPBBP 這樣子的 GOV 構造。 B-VOP sensitivity 這個設定越高,XviD 插入的 B-frame 就會越多,sensitivity 如果是負值,XviD 就會減少插入的 B-frame 個數。 -40 會完全關閉 B-frame。 我們知道有些畫面不適合使用 B-frame,例如高動態的畫面,有些畫面很適合使用 B-frame,例如鏡頭緩慢平移的畫面。雖然 XviD 會自動判斷適不適合插入多少 B-frame,但是如果我們希望某些區間的 B-frame 用多一點,我們就可以設一個 Zone,這個 Zone 裡面提高 B-VOP sensitivity,如果我們希望某些區間的 B-frame 少一點,例如有些畫面 XviD 判斷用 B-frame 結果出現方塊,那麼就可以手動設定這個區間,減少 B-VOP sensitivity,或者完全關閉。 其他像 Grescale encoding(丟掉色彩資訊不壓縮,只處理亮度資訊,對壓縮黑白電影,或片尾黑白的工作人員名單可以節省 bit)、Chroma optimizer(先對畫面的 chroma 做 filter,減少色階的現象,實驗性質)等這些選項也可以指定 Zone 區間做處理。 Zone 還有一些功能。 由於 Zone 設置的優先權最大,我們可以運用他做一些事,例如:我自訂了一個品質很高的量化矩陣,如果按照往常一樣做 2-pass,1st-pass 用固定 quantizer 2 壓縮,2nd-pass 壓縮時 quantizer 的分佈範圍會散得很開,分佈很廣,而且這樣 2-pass 預測的 scaling 會非常不準確。因為 quantizer 2 和目標的 quantizer 4~8 相差太遠了,不好準確估算實際上壓出來的大小會是多少,這樣流量的分配控制會很差。 用這種高品質的量化矩陣,我們可以 1st-pass 的時候在 Zone 裡面指定用 quantizer 3 壓縮,這樣就會製造出 quantizer 3 壓縮的 1st-pass log 檔。2nd-pass 根據這個 quantizer 3 的 log 檔做 scaling,scaling 會準確許多,quantizer 分佈的範圍會縮小,品質會提高,比用 quantizer 2 壓縮的 1st-pass 結果好。 所以 Zone 的運用方法有很多,看你怎麼用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Trellis quatization 的作用是在量化的時候,修改量化的 DCT 係數,使 DCT 係數的分佈符合最有效率的編碼方式,也就是它可以節省編碼所需的 bit,在固定 quantizer 的情況下開啟 Trellis 可以縮小檔案大小。 修改 DCT 係數會造成誤差,Trellis 是根據 Rate-Distortion 的權重公式來判斷這樣的誤差換取 bit 的節省,值不值得。 由於 MPEG 量化的特性有 dead-zone,所以 Trellis "有機會"修改 DCT 係數,還可以減少誤差,提高品質。(這牽涉到理論,解釋起來很麻煩,使用者沒有必要知道這麼多 ^^;,總之即使在固定 quantizer 的情況下,Trellis 不但可以縮小檔案大小,也有"機會"可以提高品質) 在 2-pass 壓縮時,由於 Trellis 能讓編碼更有效率,節省的 bit 可以幫助降低 quantizer,促進整體的品質。 在 Koepi 2003-06-24 的 api-3 版本中其實就已經有這個選項,在 Debug 項目底下,當時 Trellis 只對 H.263 quantization 有用,現在 1.0 RC 版本則是對 MPEG/MPEG-Custom 都有作用,MPEG 量化也能從 Trellis 中得到好處。 根據研究,Trellis 似乎能"撿回" H.263 量化丟掉的細節,所以 H.263+Trellis 總是能縮小檔案大小,同時提高 PSNR(數值上的品質)。 而 Trellis 似乎會把 MPEG 量化保留下來的細節再次丟掉,所以 MPEG+Trellis 有時反而增加檔案大小,同時幾乎都是降低 PSNR。 情況有時而不同,有些訊源,MPEG 量化也能從中得到 Trellis 的好處,不可一概而論,只是大部分的情況下,使用 MPEG 量化也許不開 Trellis 會比較好。 H.263 量化則是建議一律開啟 Trellis,即使是固定 quantizer 壓縮的情況下。 引用:
舊版也有這個設定喔。 解釋起來很麻煩 ^^; Max overflow improvement 是當壓出來 size 小於預期的區段,可以提高多少超出的 bitrate,這個設定的數值越大,可以避免壓出來小於設定的 target size。 Min overflow degradation 是當壓出來 size 大於預期的區段,需要降低多少超出的 bitrate,這個設定的數值越大,可以避免壓出來大於設定的 target size。 Overflow control strength 是每個 frame 補償多少的 overflow(取走多少 bitrate 補償前面超出的部分),這個數值太大會造成急遽的劣化。 三個設定預設值是 5/5/5,數值越大,quantizer 分散的範圍越小,越容易準確的符合設定的 target size。可能 7/10/10 是一個比較好的設定值。 引用:
正式版明天就要推出了,應該有試用期間,等到試用完差不多也都有什麼雞了,所以應該不用煩惱 beta 版怎麼用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
|
![]() Shade 兄的解說果然使人獲益良多
![]() BenLi 兄所引的網頁也頗為詳盡... 得花時間好好詳細吸收一下...^^" 感謝兩位的情報提供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雨港
文章: 3,096
|
引用:
四處爬文終於找出原因了 下面的B-VOPs不要勾選,容量就會在設定的範圍內了 請注意,預設值是開啟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上班等下班,上網兼發呆。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
引用:
這個並不是問題的所在,即使有使用 B-frame (B-VOP),壓出來的檔案大小誤差應該還是不該超出 5%。 XviD 的 Rate Control 流量控制不會因為開啟 B-VOP 之後就變得不準確。 由於您還是沒有提供您的詳細設置情形,所以我不好做判斷,我猜測可能是因為以下的情形 1. 你安裝新版的 XviD 1.0 之前沒有先移除舊版的 XviD,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先手動移除舊版的 XviD,然後再安裝新版,否則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例如壓縮速度特別快,高達 50~60fps,size 完全無法預期等等,奇怪的問題。 2. 由於魔法使的條件有幾話靜態畫面相當多,畫面柔和,並不難壓,所以即使以相當高的品質下去壓縮,壓出來檔案還是可能小於你設定的 260MB。 1st-pass 的時候 XviD 會用 quantizer 2 壓縮一遍,如果 quantizer 2 壓縮壓出來 size 就小於 260MB,也就是 1st-pass 壓出來檔案就小於 260MB,那麼 2nd-pass 也很難超過 1st-pass 壓出來的大小,所以無法達到你設定的大小。 在以前 XviD 的 2nd-pass 絕對不會超過 1st-pass 的大小,所以你只要檢查 1st-pass 壓出來究竟有多大,如果 1st-pass 壓出來檔案大小就不到 260MB,表示你這個影片非常好壓縮,用高品質的 quantizer 2 壓縮還是不到 260,所以 2nd-pass 也不會超過 260。 檢查 1st-pass 壓出來有多大的方法,一是取消勾選 Discard first pass 這個選項,保留壓出來的 1st-pass 檔案,這樣就可以看到 1st-pass 實際上壓出來有多大。二是仍然捨棄 1st-pass 檔案,但是用 XviD 附的 StatReader 這個程式載入 .pass 檔,Size 欄位會顯示 1st-pass 壓出來是幾 MB。 然而現在的 XviD 最小的 quantizer 會使用 1,2nd-pass 會嘗試使用 quantizer 1 來達到你所設定的大小,所以即使 1st-pass 壓出來不到兩百,2nd-pass 還是有可能超過兩百,達到你設定的目標,只是可能不會非常準確,會差一點點。 譬如說你設定 260MB,結果壓出來只有兩百多一點,這是有可能的。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 a) 提高 B-frame 的品質,也就是降低 B-frame 的 quantizer,預設是 2/1.50/1.00,當 P-frame quant=2 時 B-frame quant=4,改成 2/1.00/1.00,這樣 B-frame quant=3,品質提高,壓出來檔案會增大 b) 用你說的方法,完全關閉 B-frame,只用 P-frame,不過魔法使的條件蠻適合開啟 B-frame 的,不用有點可惜 c) 提高 I-frame 的品質,限制 I-frame quant=1 d) 1st-pass 在 Zone 裡面設定,用 quantizer=1 壓 1st-pass,製造 quant=1 的 1st-pass 檔,2nd-pass 根據這個 pass 檔壓縮,最好同時限制 I/P-frame 的 quantizer 範圍只能為 1~2,讓 XviD 2nd-pass 的時候不會去用到 quant=3。 3. 由於你提到壓出來的檔案大小不只會低於設定 size,還會超過,而且超過很多,設定 260MB 壓出來四百多,這是很離譜的情況,我覺得可能哪裡有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例如前述的沒有移除舊版造成的混亂。 還有另一個可能是你的 2-pass 設定中的 Overflow control strength/Max overflow improvement/Min overflow degradation 三個選項的設定數值太小了,造成 oversize 或 undersize,預設值是 5/5/5,應該大部分的情況都能運作正常,你可以改成 10/60/60 試試看。 注意 10/60/60 不是一個很好的控制設定,不過壓出來應該 size 會準確很多,如果可以找出是其他原因造成 oversize/undersize,建議從其他原因著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