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0
文章: 12
|
其實最後到第三四層的設定我已經搞不太清楚了。不過我想導演透過這部電影主要想表達的就是夢中夢這個主軸,所有的情節都圍繞這個設定,所以有些細節就不太講究,像是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要這樣大費週章達成這個目的,以及其他人物比較平板沒有深度的性格。另外他也特別著重夢裡的超現實場景,但就無法兼顧到夢裡的故事常常也是超現實且不合邏輯的。
前面好像有人提到為什麼飛機上的人醒來後好像都互不相識,這很正常啊,因為認識的幾個都是在喬裝演戲,企業接班人只覺得是南柯一夢而已。 最後的結局導演是故意模稜兩可吧,我本來也沒發現有玄機,只覺得那兩個小孩像從夢中走出一樣很不真實。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8
文章: 15
|
看到這麼多人推薦
我也好想要看 希望真的能夠百看不厭!!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68
|
引用:
他回不來是因為他堅持不想回來, 那時還沒有動用到強力的安眠藥, 全部的人使用的同一台機器所使用的藥應該也都是一樣的 使用太強的安眠藥萬一夢中死亡就回不來, 他沒必要冒這個險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68
|
引用:
我的理解是費雪的死亡是被cobb 夢裡的反射意識人物殺死, 理當是掉進cobb的夢境裡的混沌, 也就是以前他跟他老婆在渾沌區架構的地方, 所以他才可以馬上跟那個女生進入夢裡救費雪, 這裡我認為他跟那個女生進入的是他以前跟他老婆架構的混沌區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85
|
引用:
的確是.而且那時音樂響了.藥劑快結束效力了 所以藥劑的多寡是可以區分的.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68
|
引用:
是啊, 在第一層他們就有討論過, 被殺死或死亡都會掉到渾沌區, 至於是誰的渾沌區他們並沒有說明, 所以cobb 說他不能回去, 他要留在那邊把齋藤 找回來才能回去, 可能如果先回去再啟動他跟齋藤的夢境就永遠沒辦法找到齋藤也不一定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68
|
引用:
其它人都是在第二層夢裡死掉才回來第一層, 亞瑟是被射殺, 日本人是被房子倒塌時壓死 所以藥劑並沒有區分多寡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6
|
個人的理解如下,可滿足我對此電影的微弱記憶:
1.可由注射藥物的機器指定某人為造夢者,其它為參與者,達到夢境分享並控制作夢時間 2.造夢者對夢有最大控制權,參與者則可投射潛意識或具局部控制權 3.參與者進行控制時,可能破壞夢境穩定性,為平衡夢境,造夢者的投射人物會試圖排除 4.現實(相對夢境而言)中受到刺激(水淹、墜落)時,會讓夢醒來,若此人為造夢者則該夢境崩解 5.夢境中受到極大的刺激(死亡),會讓夢醒來,但肉體無法配合醒來時(強烈鎮靜)則進入混沌層 6.利用多層的夢中夢可進入混沌層,或由有經驗的造夢者造出混沌層的夢(即進入混沌層) 7.混沌層相當於集體潛意識,故每個人的混沌層是相同且永存的 8.不同於4點,無法由現實的刺激將意識脫離混沌狀態(人會痴呆) 9.同5點,混沌層中受到極大的刺激(死亡)亦會脫離,若在該現實是死亡狀態,則在更上層的現實醒來 10.在夢境中死而復生時,意識會進入混沌再脫離,相當於做第二次全新的夢(可不連戲) 11.圖騰具有別人無法得知的屬性,故可辨識是否在別的造夢者夢中 12.同2點,可對自己的圖騰進行某些控制(永不停轉),但該控制僅會在夢中成功,故可辨識是否在夢中 如果有與大家理解相衝突的地方,或與電影內容不符之處,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Burn Notice
文章: 1,059
|
那種Kick真的只能在夢中玩
現實中玩一次大概就掛了 ![]() 不過發覺看這片的觀眾大部份在結束後很多是一眼茫然的感覺 頂多聽到兩三位提到劇情看不懂 導演的植入功力還真是到位 片尾飛機上那段那個機器存在與否的問題其實一開始在火車上面對Saito的夢中夢就已經解釋了 除非...整部電影一開始就是Cobb對Saito的植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