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漲 停
*停權中*
 
漲 停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9
您的住址: 集中市場
文章: 63
引用:
作者plutomini
看來您都想得很淺啊....

別人都提示你了, 還要再這樣凹....



現在的機車爬坡能力已經不是問題 .
官員還把機車的動力停留在30年前 !
     
      
舊 2012-09-21, 11:10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漲 停離線中  
semm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引用:
作者seraphicsid
第二個比較不夠平,但是比較安全....因為分流!
而且你不用擔心旁邊有車刷卡你...
然後第二個比較明亮,但明亮不一定比較好。

你騎小50的話,或許覺得這樣的車種分流沒什麼,但像我騎RV150,不管中壢哪個地下道,騎起來我都感到害怕,反而是旁邊寬敞的汽車專用道感覺比較安全,也比較好騎。更別說當年小時候,還曾騎腳踏車在元化路這個地下道裡摔個鼻青臉腫

還有,你真的確定機車專用道比較明亮?如果你說的是平鎮特力屋旁那個地下道,我接受啦!

引用:
作者kazama
汽車道要能讓車身較高的大型車通行故坡度較大. 若不分流,
一堆機車豈不是要停在斜坡上等紅燈

中壢的地下道,坡度沒有你想像中的大,而且我用RV騎過了,沒問題的!
 
舊 2012-09-21, 11:13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mmy離線中  
NEAL
Golden Member
 
NE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668
離題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我錯覺,為什麼中壢的路坑洞很嚴重,讓我都會擔心車子的避震會不會掛掉
舊 2012-09-21, 11:22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AL離線中  
semm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引用:
作者漲 停
這是中壢市的健行車行地下道 , 寬廣明亮 , 路面平整 , 車輛行駛在上面
都能很順暢
TtcMXKzYtFo
而這是在汽車專用道旁邊的機車專用道 , 比起來空間小很多 , 陰暗 , 加上
兩邊水泥牆封住 , 壓迫感很大 .
我一直都無法理解 , 為什麼要把機車限制在只能行駛在這種狹窄的車道上 ?
給機車一個寬廣平穩的車道 , 不是相對安全嗎 ?
bBUaY9Vp2MY
各位可以觀看兩段影片我車頭的平穩度 , 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哪個車道比較平 .

要刻意突顯差異的話,旁邊中和路的地下道,汽車專用道已經開放機車行駛了,那是避開中原陸橋機車地下道的選擇之一。如果混流真的危險的話,不會做那樣的開放
(老實說,是機車專用道的高度太低了,行人都快碰頭了)


漲停兄還有來中壢的話,中原陸橋地下道那腳踏車道級的地下道,歡迎去參觀一下,那也是危險路段之一

此文章於 2012-09-21 11:34 AM 被 semmy 編輯.
舊 2012-09-21, 11:28 A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mmy離線中  
海豹
Golden Member
 
海豹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511
如果機車道路不行或狹窄
我覺得要探討的是將機車道加寬,加亮,舖平的提案
而不是讓機車去走其它車道,就會比較"安全"

實際看過外地汽機車不分道,大家都能走的情況
會發現那更會是一種慘劇
偶而機車必須鑽到最內側車道,汽車公車會到外側車道停靠
這時候都會有些小混亂了,試想如果時時刻刻你都要擔心別人穿來插去呢?

在柬埔寨
你開車走在內側車道,前面第二車道有台摩托車
照理講不是同一車道,你要通過只要加速就好了
但在這種地方,你就是會按喇叭
因為他們沒有四輪跟二輪分道的概念,二輪是隨時可以閃到內側車道來個大迴轉的
你根本不知道他會不會轉過來
所以明明不是同個車道,你還是會按喇叭提醒他
就造成馬路整天喇叭響不停的狀況

回台灣你就會覺得
哇...路上好安靜啊!!!
你在汽車上不用擔心機車理所當然的閃到你車前
也不用擔心騎車時汽車隨時會搶進來
也許有些路段對機車族不方便或不公平
那可以單獨探討(如這個例子....)

但如之前主席那種無差別級的路權
我覺得會讓台灣第三世界化,不可不慎啊...
舊 2012-09-21, 11:34 A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海豹離線中  
漲 停
*停權中*
 
漲 停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9
您的住址: 集中市場
文章: 63
引用:
作者semmy
要刻意突顯差異的話,旁邊中和路的地下道,汽車專用道已經開放機車行駛了,那是避開中原陸橋機車地下道的選擇之一。如果混流真的危險的話,不會做那樣的開放
(老實說,是機車專用道的高度太低了,行人都快碰頭了)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40/Photo001.jpg

漲停兄還有來中壢的話,中原陸橋地下道那腳踏車道級的地下道,歡迎去參觀一下,那也是危險路段之一


桃園市有一個民族路地下道 , 機車就是只能走地下道 ,
剛好可以給那些說機車不能爬坡等紅燈的人一個回答 !
我會再去拍影片貼在這邊 !

中壢我常過去 .

此文章於 2012-09-21 11:40 AM 被 漲 停 編輯.
舊 2012-09-21, 11:34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漲 停離線中  
漲 停
*停權中*
 
漲 停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9
您的住址: 集中市場
文章: 63
引用:
作者海豹

回台灣你就會覺得
哇...路上好安靜啊!!!
你在汽車上不用擔心機車理所當然的閃到你車前
也不用擔心騎車時汽車隨時會搶進來
也許有些...



我想你大概不常在台灣 , 或者你多數只有開車 ..
汽機車分流在台灣是個假象



如果你只有開車 , 你會覺得禁行機車是個好政策 .
因為的確限制了大多數的機車不能到內側去 ..
但問題是外側的汽車從來沒少過 , 在外側的汽車機車混流更是一種常態 .


所以禁行機車是爽到了汽車 , 而不是保護了機車.
但是官員是把你洗腦成禁行機車是保護機車

此文章於 2012-09-21 11:43 AM 被 漲 停 編輯.
舊 2012-09-21, 11:39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漲 停離線中  
orea2004
Power Member
 
orea2004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23
引用:
作者semmy
你騎小50的話,或許覺得這樣的車種分流沒什麼,但像我騎RV150,!

誰叫你要騎RV150。小50明明就夠用了。
舊 2012-09-21, 11:42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rea2004離線中  
semm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引用:
作者海豹
如果機車道路不行或狹窄
我覺得要探討的是將機車道加寬,加亮,舖平的提案
而不是讓機車去走其它車道,就會比較"安全"

實際看過外地汽機車不分道,大家都能走的情況
會發現那更會是一種慘劇
偶而機車必須鑽到最內側車道,汽車公車會到外側車道停靠
這時候都會有些小混亂了,試想如果時時刻刻你都要擔心別人穿來插去呢?

在柬埔寨
你開車走在內側車道,前面第二車道有台摩托車
照理講不是同一車道,你要通過只要加速就好了
但在這種地方,你就是會按喇叭
因為他們沒有四輪跟二輪分道的概念,二輪是隨時可以閃到內側車道來個大迴轉的
你根本不知道他會不會轉過來
所以明明不是同個車道,你還是會按喇叭提醒他
就造成馬路整天喇叭響不停的狀況

回台灣你就會覺得
哇...路上好安靜啊!!!
你在汽車上不用擔心機車理所當然的閃到你車前
也不用擔心騎車時汽車隨時會搶進來
也許有些...

把普通重機換成大型重機,為什麼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笑幾普賽落後,還不如說台灣的四輪駕駛自私、毫無駕駛道德與觀念,沒有所有車輛一視同仁的觀念,認為我鐵包肉輪子比較多,就該有完全的路權,你們那些少兩輪的殘障,就該閃到一邊去,就算只有單一個車道,騎在汽車前面的機車也該閃到腳踏車道或是水溝蓋上
而台灣老一輩的的機車騎士,也因為近30年的錯誤洗腦,認為機車就只能騎在外邊,到了內線就不會騎車,才會有你看到的這種外線左轉的怪異現象!

不用笑,這種不按標線行駛的行為,四輪的其實也常做,在中壢中華路左轉家樂福的路口,常有這種現象,不用龜笑鱉沒尾!
舊 2012-09-21, 11:44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mmy離線中  
kazam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苗栗
文章: 573
引用:
作者漲 停
桃園市有一個民族路地下道 , 機車就是只能走地下道 ,
剛好可以給那些說機車不能爬坡等紅燈的人一個回答 !

你要這樣曲解別人的意思,算我進錯討論串

能不能? 當然能! 你高興就好,反正綠燈亮時前面有卡車或機車滑下來
也是你家的事.

領教了
舊 2012-09-21, 11:45 A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azam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2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