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Parhelic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120
有人注意到這篇嗎?
http://www.anandtech.com/show/5058/...interlagos-6200

其實就算在偏伺服器的應用測試上,推土機架構的表現依舊疲軟,核心增加,製程
進步,性能和功耗卻和上一代相比幾乎沒有提昇,在這種官方問答上他們不會告訴
你真正的原因,五年的長久期待,amd市場部門不斷釋放bd強悍性能的暗示,甚且
讓FX品牌定位重新回歸,但是一切都在簾幕掀開後發出的嘆息聲中成了徹底的笑話
,而長久支持的玩家也對amd打造高效能處理器的能力失去信心,現在AMD有看頭
的大概就剩下GPU了
     
      
__________________
Better than better
舊 2011-12-02, 02:05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arhelic離線中  
mercuri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233
期待amd跟微軟合作放出的win7更新程式,
看看傳說中的神油威力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
INTEL Q9550 E0
Abit IP35 PRO
Ati 5870 Eyefinity 2GB
DDR800 2GB*4
HITACHI SATA2 2tb*7,1tb*3, 640G*1
CREATIVE X-Fi XtremeMusic
WINDOWS 7 32bit
舊 2011-12-02, 02:51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ercuries離線中  
blue70053
Advance Member
 
blue70053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4
您的住址: 台南↔小港
文章: 425
引用:
作者jamin
你舉了一個最爛的例子....

我去看 Comsol 的官方網站, 根據它的簡介來看, 這套工具吃浮點運算很兇(科學/工程運算)

所以, 目前是 Intel 比較吃香.

Linux 下會順的原因除了kernel 知道如何更有效利用外

很可能是推土機有空閒的整數運算單元

至於 '4 intel core+4 amd core"

它有支援叢集, 多花點錢買授權, 就能享用到了


所以是 M$ 的問題比較大喔…

確實是 Intel 比較吃香,但是銀彈不足以吃香…
__________________
黃色鬼屋戰鬥卡:39020602

我的部落格Taiwan獼猴
舊 2011-12-02, 09:06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70053離線中  
asusk8n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193
引用:
作者kqalea
直接看明年打樁機的表現會比較好

如同我之前貼的兩個主題

其實AMD真的把推土機做失敗了

不過至少Server的Benchmark都還不錯就是,不過也是低低飛過

個人對於推土機的設計理念還是非常認同

單執行緒的效能以接近極限了

是該轉換思維了


+1

每次碰到開箱文, 看到跑分軟體的測試部分都僅供參考快速跳過.

一方面這些測試軟體大都注重單執行緒, 二來一般人平時的實際應用很多根本不是跑分軟體的運算.

推土機的架構與其說以 Server 架構為主, 倒不如說是 Single (Hyper)-Thread Based => Multi-Thread Based 的轉換里程碑, 更能概括解釋其設計理念.

當然初代產品的成熟度確實還有優化的空間 ; 另一方面, 也要作業系統 (Windows8) + 軟體配合才能發威.

AMD 加油, 偶滴老 K8 OP170 平台撐到現在, 硬體從 AGP 換到 PCIe, 作業系統也陸續從 Win98 升級 WinXP 再升級到 Win7, 就是在等 Multi-Thread 平台成熟, 推土機二代+Windows8 應該就是你們了 ...

此文章於 2011-12-02 10:36 AM 被 asusk8n 編輯.
舊 2011-12-02, 10:29 A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susk8n離線中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引用:
作者blue70053
所以是 M$ 的問題比較大喔…

確實是 Intel 比較吃香,但是銀彈不足以吃香…

是 Linux 比較開放, 只要供應商肯出力, 成果很快就可以享受到(甚至可自己決定要不要).

另外, Win7 出來時, 還沒有推土機可以開, 自然無法做到最佳利用

不過, 微軟若一直不放修正檔, 就真的是 "M$ 的問題比較大..." 



在貧苦的台灣大學, 的確只能忍耐...

如果在業界, 時間壓力 >> 金錢, 爭取更好的設備(包含軟體)是比較好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11-12-02, 01:23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playgamefun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594
引用:
作者sections
9、為什麼要增加管線長度來取得更高頻率,而不是提高效率?

Mike Butter:AMD與友商的最新架構設計都有更深的管線。推土機內的管線比上代增加了大約25%。更深的管線是一種關鍵的技術進步,能帶來創紀錄的頻率和性能改進。

笨蛋四號P4的失敗罪魁禍首就是因為管線太深,P4的分支預測準確度比K8好,但是流水線長,所以它錯一次,消耗的時間可以給K8錯2次 ,AMD顯然沒有看到前車之鑑。
舊 2011-12-02, 07:12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laygamefun離線中  
宅男 蘿莉控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258
引用:
作者mercuries
期待amd跟微軟合作放出的win7更新程式,
看看傳說中的神油威力如何.

等神油放出來看看效能如何再說
希望不會又是放煙霧彈,
如果有大幅度長進的話,再來考慮推土機
舊 2011-12-04, 09:39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宅男 蘿莉控離線中  
bonoc
Senior Member
 
bono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495
引用:
作者mercuries
期待amd跟微軟合作放出的win7更新程式,
看看傳說中的神油威力如何.

看雜誌中寫著

在AMD內部評估中,推土機在Win8裡最多能力10%的效能增進

看了二次才確定自己沒看錯,它是寫"最多10%"

但,Intel比它強不止10%

有些地方是倍數的在贏呀....
__________________
只看得見別人在過爽日子嗎?

什麼時候努力讓自己過得爽一點呢?
舊 2011-12-04, 11:40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onoc離線中  
德田新之助
Golden Member
 
德田新之助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123
AMD Revises Bulldozer Transistor Count: 1.2B, not 2B

http://www.anandtech.com/show/5176/...ount-12b-not-2b

舊 2011-12-04, 11:44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德田新之助離線中  
bar040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48
引用:
作者asusk8n
+1

每次碰到開箱文, 看到跑分軟體的測試部分都僅供參考快速跳過.

一方面這些測試軟體大都注重單執行緒, 二來一般人平時的實際應用很多根本不是跑分軟體的運算.

推土機的架構與其說以 Server 架構為主, 倒不如說是 Single (Hyper)-Thread Based => Multi-Thread Based 的轉換里程碑, 更能概括解釋其設計理念.

當然初代產品的成熟度確實還有優化的空間 ; 另一方面, 也要作業系統 (Windows8) + 軟體配合才能發威.

AMD 加油, 偶滴老 K8 OP170 平台撐到現在, 硬體從 AGP 換到 PCIe, 作業系統也陸續從 Win98 升級 WinXP 再升級到 Win7, 就是在等 Multi-Thread 平台成熟, 推土機二代+Windows8 應該就是你們了 ...


不過現實就在, 實際表現也不算優, 自然被嫌棄失望還是有理的..
畢竟你出的是X86不是Server處理器..

但事實上兩位所言甚是, 實際上使用, 同價位的處理器, 兩個品牌的差距都可以說接近0..
沒感覺,或是感覺不大, 原因很簡單, 因為現在程式大部份處於多核支援不完整階段...
AMD用多核硬幹Intel少核但優執行緒, 必須要仰賴軟體整體對多核心的支援度...

Intel fans常強調現在軟體都是支持單執行緒居多, 這只對一小半...
因為你只能說"比重比較高"... 因為事實上軟體運行.. 多出那些核心...
雖然不致於完全被利用, 但也不會在睡覺.. (可以看看處理器使用率就知道)
所以多餘的核心對軟體的執行還是有用的, 所以真正執行軟體時, 兩品牌處理器
差距是可以幾乎不計的.. 畢竟軟體不是"只"支援到雙核心而已...
用像3Dmark裡的CPU bench, 就可以了解這個事實...
因為遊戲裡, 雖說不完全支援四核, 但也不會讓多的核心負載為零...

再者, 一台電腦給使用者的處理能力觀感, 並不只是處理器身上而已...
像RAM速度,IO吞吐, 硬碟機能力, 甚至顯示效能都得總計在內,
在測試軟體上看到那種懸殊差距.
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實際軟體使用上, 除非你使用的程式, 非常, 異常著重於處理器資源..
但這種軟體並不多, 且不少是有利AMD系列的多核心支援軟體, 像轉檔軟體...

這兩個效應加起來, 最後的結果是, 單執行緒處理效能差了近1G的AMD處理器..
使用上很難讓你有差同價位Intel處理器很多的感覺..
舊 2011-12-05, 12:14 A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r0402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2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