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71
|
感謝指正
人文與社會的發展的確不是一二個簡單的因素能決定的 此文章於 2010-02-09 12:13 AM 被 skari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25
|
墨家,就研究過一些一點都不實用的東西...
但是,墨=異端邪說,所以...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那要先有一個絕對獨裁而且無法動搖的皇權才能有一個同體系的政體.
人多就雜, 積雜成亂, 然後不斷延伸, 台灣就是走到了亂中有了一致性(負面). 務實一點的話, 思想是無法治國的; 權力團體的利益因素才能立國(基礎). 雖然檯面上都是嘴砲, 桌底下不是看口袋深度就是看拳頭大小.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佛山
文章: 33
|
引用:
所以我才說樓主要先定義"我們都使用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如何使用 就像我說的 「每個人心中解釋再放射出來的儒家思想體現化都不一樣 怎樣才是夠傳統的儒家思想被人的行為給實作出來?? 應該是沒一個標準才對」 可以是我說的兩碼子事,互不影響最小範圍內的使用 就很狹義的中心思想是「仁」,只影響自己最深層的想法,最大的影響就是道德方面 及人要愛人,人人相愛等...曾子的忠恕之道 重點放在於人格的形成居多 或是也可以是由自己內心的改變轉而轉而影響自己作法,群體一起變化 以及孔子周遊列國向各國君主推行仁民愛物,而現今的政府也能這樣做等等 進而影響到社會很多層面 孔子對政治也是存在有功利主義的....只是以仁為出發點(不像墨家提倡的非人性-兼愛非攻) 一切變成像你說的那樣廣義深遠 所以要先定義好,孔子說了很多,到底是指哪部份為傳統? 而如何叫使用了? 如何體現? 樓主說使用傳統的想法,我猜或許是說最狹義的部份,所以影響的部份還是以個人內心深層為主 如如何對待他人,明辦是非黑白道德方面 因為大部分人都只能實現(使用)一部份而已 如果每個部份都使用了,那不太可能,因為很多會自相矛盾 因為儒家提倡的愛有差等,世事難兩全 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釋社會現象吧 此文章於 2010-02-09 07:23 PM 被 porkron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
這從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有提到一部份思考,但是我覺得儒家只是被當成了指責的標靶。
西方文明在近六百年趕上甚至超越東方有一部份原因是歐洲許多國家在大航海時代所造成的躍進。 而且當時很多國家起初國力相差不大,人材也相互流通,一種新學說、新發明很容易散佈在歐洲大陸(當然黑死病也是)。 當西班牙第一次嚐到掠奪海外利益的甜頭之後,許多國家起而仿效。 相對的在中國,從有文字記載的夏商周之後,歷來古代中國的文明程度從來都是東方世界的領先者。 除了少數在戰爭科技方面要跟北方民族學習之外,絕大多數都是週邊民族向古代中國學習。 這也導致這群歷代的統治階層和體制裡的官僚在心態上相對地把自己封閉起來,開始瞧不起其他所謂的蠻夷。 此外還有另一個思維是說未來的大國一定還是會受到天然資源分配掌握權多寡而決定, 例如沙漠遍佈的北非、阿拉伯地區如果沒有了石油和天然礦產,人民只好回到過去的貿易時代,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往的媒介。 氣候酷寒的西伯利亞可能因為氣候暖化使得凍原變成草原,屆時可開採、利用的資源變多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也會發生改變。 世界各國都一樣,擁有資源多寡與國力強弱也是呈現M型化,強的繼續強盛下去,除非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B4%84%E7%91%9F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