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4(四)【一周觀影漫談】【髮膠明星夢】【完全費里尼:生活的甜蜜】
![]() 【一周觀影漫談】:本周有【尖峰時刻3:巴黎打通關】:成龍跟克里斯塔克繼續搞笑,繼續裝瘋賣傻,加入真田廣之與成龍的兄弟情及決鬥,大破三合會及糾出背後黑手。【愛情盛宴】:關於一群鎮民的愛情喜劇。 【決戰3:10】:本周大大推薦,西部片再顯光芒,請點按連結觀看長篇心得http://blog.udn.com/dodobear/1272765。【愛戀物語】女同志愛戀的兩三事,靈巧而感人,本周推薦,請點按連結觀看長篇心得http://blog.udn.com/dodobear/1272511。 【紀子,出租中】:衝擊家庭與個人存在意義的寫實劇,暴力血腥極了!最後一場家人團聚的戲,詭異到讓你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角川影展】:包含【犬神家一族】、【鐵線蕨的憂鬱】、【隔壁的戰爭】、【守靈夜狂想曲】和【野球少年】等作品,我今年去日本的時候,才看到這幾部作品上演的樣子,算蠻新的囉! 【爵士浮生】:沒看過,(以下引用官方宣資:當代爵士樂大師賀比漢考克在封箱前決定展開一場全球音樂之旅,他選用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和全世界他認為最有才華的歌手或演奏家,進行一場創作激盪,試圖將音樂的未來,引領到新的境界,一場爵士與各種音樂的邂逅展開,清晰呈現創作者內在世界,更讓難得一見的音樂創作過程毫無保留與修飾地完整呈現。賀比以獨特世界觀塑造充滿創造力的環境,鼓勵藝人走出溫室,「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賀比總這樣說。本片紀錄賀比和英國詩人歌手史汀、「賽門與葛芬柯」保羅賽門、前舞韻合唱團主唱安妮蘭妮克絲、愛爾蘭創作男歌手戴米恩等傑出流行音樂人重新翻玩經典曲目。同時也收錄從未曝光的經典演出,包括賀比和邁爾士戴維斯1962年的合作演出、賀比帶領「獵頭者」(Headhunters)演出爵士放克經典〈變色龍〉(Chameleon)及〈火箭〉(Rocket),以及賀比和韋恩蕭特2005年於廣島和長崎舉辦的60週年原爆紀念音樂會上演出的精彩片段。) 【逆向思考的藝術】:本周推薦。一群靠著社會福利過活的身心殘障者,前往拜訪一位半身不遂的男性,沒想到對他們久已在成長團體裡,被訓練出的理念及尋求慰藉的安身之道被完全瓦解,與朋友家人那種表面的和平與相處的假面具,一張一張被撕開來,受到嚴酷考驗,最後人際關係經過破壞與重組…,一夜過後,成長團體的講師,因故被招回,並如同她身上的傷一樣,開始懂得以真面目對待一切。而所謂的成長療傷似乎才真正開始。★挪威國家影展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競賽片、最佳導演。 【髮膠明星夢】:大大推薦。大家請跟著我一起叫:「真是太好看了!(迴音中…)呵呵!」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沒有冷場,小胖妹一開場5分鐘個人SOLO的戲,就將大家的目光焦點與聽覺完全震攝住了,就算你不知道她是誰?都會被她清亮動人的聲音迷住。這一部講60年代氛圍的電影,幾位大明星的烘托之下,小胖妹完全以一付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姿態與他們平起平座。每一位演唱跳舞的好萊塢明星表現都很亮眼,當然演媽媽的約翰屈福塔犧牲色相的演出是一大賣點,他也出色極了!裡面歌曲隻隻動聽,讓人很想跟著唱、跟著跳,而且討論族群融合的題目至今看來,仍然新鮮有趣,推薦大家必看…!^ ^ 【完全費里尼:生活的甜蜜 The Sweet Life(La dolce vita):(以下引用官方宣資--Federico Fellini, Italy,1960, B&W, Italian, 35mm,174 min★1960坎城影展金棕櫚獎。★1962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1961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劇情簡介:片中的主要場景是整條威尼托路(Via Veneto)和那座噴水池,全是在攝影棚內搭建而成的。「第五號影城」成為往後費里尼的電影搖籃,也成了他的代名詞。影片一開始,一架直昇機出現在天空,工地裡建築的工人對它招手,而比基尼的女郎也在屋頂泳池向它招手,直昇機送來一尊將耶穌雕像,也送來馬斯楚安尼,此後成為費里尼的化身。 記者馬切洛本來立志要成為小說家的,然而卻因為新聞工作混跡於政商名流之間,與一名歡場女子相愛,整日在追逐奢華的人群中浮沈。已經日漸薄弱的寫作志向,除了亦兄亦友的斯泰納,沒有人支持他。擁有高尚品味、談吐、以及美妻,一雙兒女以及一座豪宅,生活美滿的斯泰納語重心長地鼓勵馬切洛,受苦的生活比在一個有嚴密組織中受保護的安全無虞的生活要好。馬切洛受到激勵之後重新提筆寫作。然而現實的漩渦是如此龐大。沒想到生活人人羨慕的斯泰納,竟在家中槍殺了兒女,然後飲彈自殺。狗仔瘋狂追獵的對象變成了自己的好友,馬切洛對著不知情的友人妻子也陷入了深深的無助之中,又再捲入了層層渦流之中徹底迷失。 影片中對宗教的諷刺,激怒了天主教教皇,在羅馬教堂掛起反對費里尼的布條。而情節中對上層社會之間流行脫衣舞等種種奢靡生活的影射,也激怒了他們,出錢買通記者撰文,企圖影響電檢單位。知識份子與左翼政黨卻對新興中產階級生活的頹敗寫照大聲叫好。《生活的甜蜜》空前賣座,短短幾年間淨收入達二十億里拉。並獲得了第13屆坎城影展的金棕櫚大獎。此片效應擴及了整個歐洲社會。片中的角色名字PAPARAZZO此後成為「狗仔隊」一詞的濫觴。「生活的甜蜜」也成為描寫「重建後,歐洲追逐逸樂的無根狀態」的同義詞。) =========分格線=========== 以馬斯楚安尼的記者角色為主,鏡頭幾乎從頭到尾跟著他,有點像是【鬼迷茱麗葉】的男生版,他有很多位情婦,還有老婆,女同事,費里尼常用的元素一樣也沒少,迷宮、雕像、無邊的夢境想像一直出現,看他的電影真的有太多的題目、內容、意涵說不盡啊!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引用:
好看~真的~非常好看~有新的觀點又有老西部片的味道~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5(五)【完全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Federico Fellini’s 8½、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羅馬Fellini's Roma】
![]() 今天覺得好快樂喔!連看了三場費里尼大師的電影,好像電影吃到飽喔!而且還是高級的吃到飽喔!呵呵!先貼一下官網宣資如下: 【八又二分之一 Federico Fellini’s 8½ (Otto e mezzo)】:Federico Fellini,Italy,1963,B&W,Italian, 35mm,138 min。★1964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服裝設計★英國"視與聽"雜誌影史十大電影。 劇情簡介: 本片堪稱費里尼最為人熟知的電影,由銀幕金童馬斯楚安尼化身為「他」的代言人。影片場景幾乎全為搭景製作,僅有一小部分的實景,卻幾乎塑造出影史中許多最美麗的圖像。但費里尼卻幾度因為無法構思如何拍攝下去而停拍。電影開始時於名導演基多充滿超現實的焦慮夢境,他因為創作及中年危機,到溫泉療養院去養病,他的製片來探訪他,而情人、妻子、夢中情人及回憶與幻想,也混亂交雜的不斷出現…。 影片同樣維持古怪與漫畫式的靈活基調,肥胖妓女(母性象徵)的海邊舞蹈,女性的教士,聖母像其實是影片中女演員的臉孔,基多偷情搭電梯,電梯卻被設計的宛如告解室。天主教的品德罪惡感,命題再次浮現。這是一部電影中的電影,更是一部在拍《八又二分之一》的電影,所以費里尼帶觀眾進入真實與謊言的夢境迷宮,觀眾會不斷解讀究竟身處何處。同時看到一個導演在鏡頭前揭露他的感情危機,他夢幻的理想,以及他的電影如何被對待,費里尼把這幾種狀態拍得天馬行空、淋漓盡致,這多重人格鏡面的解讀方式,是本片最令人稱道的部分。 影片提出許多的人生問題,但從沒有正視過這些問題,直到結尾。《小牛》的莫洛多到了羅馬後成為了《生活的甜蜜》的記者,而記者不久後變成《八又二分之一》的導演,這些主角的原型,這種坦率的誠實,猶如心路歷程般讓人看到費里尼的轉變。影片從危機,到接受到愉快與智慧的結局。美麗的燈光跟白色的衣服,在黑夜的對比下更顯獨特。 本片也彷彿是費里尼創作的自我治療過程,當魔術師提出一個謎語asa nisi masa時(可縮寫為榮格的阿尼瑪anima),男主角心中有一個完美的夢中情人(克勞黛),而這是其他女子無法給他的慰藉,這個理想(女子)最後在電影結尾前突然出現,而馬斯楚安尼卻並未感到欣慰,反而開始理解。理想與想像的落差,證實了理想有缺陷的一面,正如人生一般,新的信仰開始於困頓消失的時刻,電影中的電影又開拍了,《八又二分之一》卻結束了。這部充滿活力又異常瑰麗的不朽傑作,被許多人稱為20世紀義大利電影史上的****。 ==========分隔線============ 如果我說這部電影百看不厭,大概不會有人反對吧!這部費里尼當了導演10年的作品,不再像先前的作品塞了太多東西,讓你吃不消的感覺,依我來看,更加簡潔有力。當然前提是你要受得了他的風格囉!呵呵!與【費里尼的剪貼簿】相同的是都是一部電影的進行,不同的是本片多了自嘲、矛盾、未知與將來的感覺。馬斯楚安尼多次化身費里尼的分身在不同電影中出現,這一次將電影瞄準在拍電影,真是有趣!看導演如何剖析自己,意及對點影的本質質疑探討,非常過癮!費里尼電影男主角喜歡細細唸,讓我想起伍迪愛倫,費里尼的美術則可能影響了彼得葛林納威,看這種像是各式電影源頭的作品,實在是一種享受,太棒了! ![]() 【卡薩諾瓦 Fellini's Casanova(Il Casanova di Federico Fellini)】:Federico Fellini,Italy,1976,Color,Italian,35mm,153 min★1977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1977 義大利奧斯卡最佳音樂。 劇情簡介: 據說,當初費里尼並不是心甘情願拍《卡薩諾瓦》的,在製片與電影公司的熱切催促下,費里尼硬是被推進了卡薩諾瓦的回憶錄與歷史素材裡,陷入創作的囚籠中。該如何以新的觀點、視野、語法、取鏡,重新為這個傳奇人物建立塑像,甚至進一步賦予十八世紀新的視覺圖像?而糾結風流情聖卡薩諾瓦一生的,又是何種靈肉折磨?《卡薩諾瓦》展現了費里尼穿透身體表象的影像功力,一套套宮廷華美衣衫的翩然流轉,衣香鬢影卻掩蓋不了底層的無力與頹然,極盡誇張之能事的荒誕、淫亂、肉慾橫流,十八世紀的濃郁矯飾,就像張愛玲口中最華美的衣袍,底層早已腐朽盡是蛀蟲啃咬的碎屑。 故事從卡薩諾瓦流亡放逐前夕的偷情揭開序幕。人造的暗夜海景中,卡薩諾瓦在絲緞般閃耀的海面上,尋找前進的方向。雖然他努力表現自己的政經學識,然而卻始終無法獲得青睞,在眾人眼中,他的******與所向披靡的獵豔手法,才是他真正的存在價值。經歷過一個又一個軟玉溫香的女人懷抱,拜倒鑽進過一重又一重的厚重裙底,卡薩諾瓦成為性與享樂的代名詞,在滿足了世人的想像之餘,也成就了個人的神話。 費里尼刻意用大量人工化的場景、道具、服裝,結合羅馬戲劇傳統中的鬧劇形式,打造出一座看似自由縱慾、實則為僵硬加工的隱喻符號系統,再怎麼驚人的****技法,骨子裡只是行屍走肉般的流浪漂泊。卡薩諾瓦真的存在嗎?那些肉體之間的廝磨與衝撞,究竟是想像的煙花還是失落的神話,或者,一切就像片尾那場雪地冰湖上的翩然之舞,熱情只剩冰封中的餘燼。 ==========分隔線============ 一開始覺得男主角好眼熟喔!上網一查果然是: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他扮演的就是這名情聖:Casanova,西斯萊傑演的新版本也是這名傳奇人物,費里尼把他拍的可笑又可悲,最後在他還“行”的時候,竟然還安排了一名人一般大小,由女演員化妝的機器娃娃與他作愛,太匪夷所思。卡薩諾瓦一生因他的******而傳奇而成為悲劇,儘管他周遊列國見多識廣,“閱”人無數(一開場居然還是他與一名修女造愛,而宗教高層人士在油畫的魚眼後面偷窺),卻贏不了任何的尊重,他的能力不就是他最大的笑話嗎?美術部門還有布景的選擇搭建,讓人見識到義大利驚人的服裝美術的水準,太驚人了! ![]() ![]() ![]() ![]() ![]() 【羅馬 Fellini's Roma(Roma)】:Federico Fellini,Italy,1972,Color,Italian,35mm,119 min★1972坎城影展技術大獎★1973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劇情簡介: 「羅馬是什麼?」為了回答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思索,費里尼完成了這部以城市主題的影像內省。從凱薩大帝的古典劇碼,走進露天餐廳的鼎沸人聲,再來到現代化高速公路上的擁擠車流,對羅馬懷抱理想與憧憬的男孩,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城市的風華,妓女、孩童、返鄉的軍士、廣場上慵懶的嬉皮,費里尼的《羅馬》自由地來回於現在與過去、劇情與紀錄、真實與想像、歷史與幻想之間,標示出縱的城市時間軸線、橫的地理空間版圖,在傳統的、亙古的、頹圮的、變動的、遺忘的影像中,密密交織出一幅無限綿延流轉的羅馬印象。 除了流動在城市之上的風景,費里尼也將思索的觸角鑽向內裡,以多線敘事的的場景跳躍,同時呈現羅馬所可能蘊含的豐富樣貌。地底下,為了現代化而建造的捷運工程,無意間挖到了保存於地底的古蹟,封凍的時間剎那間從決堤的洞口流逝,只剩風化的壁畫與記憶;心靈上,羅馬最為世人所知的宗教層面,來到費里尼的手上,則轉化為一場極盡奢華炫麗之能事的宗教服裝秀,華麗閃耀的金黃光暈將教宗推向神的頂點,卻也刺眼地暗藏譏諷;而城市的思考最後還是回到了電影創作,吵雜紛亂的拍片現場,費里尼在觀眾的批判和質問聲中,自顧自地堅持繼續。 羅馬究竟是什麼?透過費里尼的觀看,我們也似乎觸摸到這個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際的城市,在永恆的歷史洪流中微笑。 ==========分隔線============ 這是一部沒有人當男女主角,或說裡面出現的人都是主角的電影,談的是羅馬這個城市,一段接著一段像沒有關連性又像是互有因果的故事,接續著…。由各個角度、歷史交錯、時空變換來寫羅馬,最後一群人騎著機車呼嘯而過,帶著大家及攝影機環遊了羅馬最著名的景點遺跡,最後在談論電影中結束而你知道一切都還在銀幕後進行著,不論那一個時候…。喔!對了,裡面最好玩的就是修士修女的服裝秀,真是大開眼界又讓人佩服費里尼的罵人不帶髒字,呵呵! 對費里尼作品的印象,覺得其實他有很多重覆的主題,與不斷討論以各種面貌出現的東西,他自己相當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題目又很大很多,所以每每看完,還有與其他作品呼應的效果,更能慢慢一點一點的了解他囉!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6(六)再探(看)【色,戒Lust Caution】
![]() 電影是昨晚大颱風天風雨交加之際,又看了一次的。沒有初觀時那種被嚇到(很像小時候不小心瞥見父母行房的狀況)、腦袋亂轟轟的感覺。也許是連看三場費里尼的加持下,心裡沉靜的可以,又或許已有心裡準備,這次還邊看邊寫筆記,心裡踏實的多,多了一份觀察細品的餘裕,更看得出梁朝偉與湯唯,還有一班優秀演員(還有其他部門)在李安帶頭之下,合作了這麼齣值得再看幾次的好片。 先講自己在亞虎電影版影評寫的錯誤--易先生辦公室裡國父像底下寫的是「自由、平等、博愛」,不是「和平、奮鬥、救中國」,(^ ^|||汗),請原諒我第一次看到沒喘氣又沒寫筆記。而且我要更正我給的分數,再加四分變95分,呵呵! 【色,戒】真好看!尤其這次我特別再次整個注意湯唯與梁朝偉,演出床戲的困難度也就罷了,兩人的對手戲,其實都一次次的透露出很多訊息…一群話劇社的人決定要幹掉易先的時候,王佳芝是最後一個加入的,放上去的手及眼神是充滿著熱情愛國情操的,最後要槍斃前與鄺裕民及同學對望,卻再也沒有任何希望的感覺!而真正犧牲最大的也是她,還有那到最後一起死的五個同學。 有人提到有次王佳芝打麻將的場景裡,她的手似乎摸著肚子,暗示也許她已懷了易先生孩子,這我倒是沒細想,如果易先生真發現他有了孩子,大概會八點檔個沒完沒了吧! 這是李安的戲會讓人一直想又想很多的地方吧! 裡面隨便提一段都是可以聊個半天的情節,環環相扣,從一開始在咖啡廳的戲開始,一直到最後約易先生拿戒指準備動手的鏡頭,整整過了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已經是前後三年,更讓人看到王佳芝那種心境轉折的糾葛與滄海桑田。 幾乎是讓人找不到浪費的鏡頭與多餘的敘述,這是李安一貫自己剪接的功力,大概也只有他清楚他要什麼?唯一可挑剔的大概只有幾個大遠景:香港的、上海租界地,用CG的部份,還是讓學美工的我看出些生硬感,不過,在兩岸三地某方面來說,好萊塢的支援還是達到了漂亮的演出,反正導演重點也不在那些風景,讓你知道在那也夠了! 那個易先生請王佳芝拿信封去找卡哈利•撒•宥丁的橋段,李安把他處理成讓國民黨特務還有觀眾捏把冷汗的段落,事後想想讓我一邊啞然失笑,一邊也笑李安開玩笑的功力。這次我還注意到特務頭子老吳燒了王佳芝寫給在英國父親的信,還有最後應該可以動手了,還要王再從易那邊再挖出些情資的貪婪,再加上一開始見面老吳立刻給了王一顆應是氰化物之類,情報人員任務失敗之後,常用來自殺的藥丸,所以早早他們早就準備犧牲掉王佳芝來個玉石俱焚,不把她當成人來用。 這讓我想起有那麼點眉目可以更進一步接近易先生時,王與梁潤生“練習”多次的純****,比起黨國機器,比起那些頭頭的冷血,梁的一聲:「你今天好像有點反應」發自內心的關心。連易先生親自簽了名的執法公文,最後一人默然獨坐床前,臉色發白的淒涼模樣,叫前來探視的易太太都感覺到不對勁,他也只敢說:「沒事!沒事!你先去樓下打牌。」誰知道易先生內心又多少的起伏!也許老吳要為妻兒報仇的心,強烈到不擇手段,或少了應有的冷靜,這也正是導演悄悄透露些他對政治的批評,還是他對人性的寬容,這也是有人說王佳芝背棄信念叛國出賣朋友伙伴,我也想為她辯護的心情了。如果換個場景時代王與易其實也不一定就花發展出那種畸形的愛。 所以第二次我看到更多的是李安把整個時代的悲哀集中到了王與易的角色裡,像他們在床上的遊戲一般,又像是政治現實的投射,不論是第一次SM的霸王硬上弓,或是第二次的兩情相悅,第三段床戲王佳芝似乎完全取得易先生的信任,兩個人一起看向床邊,易先生褪下的衣褲裡,冒出頭的一把槍特寫,王用枕頭乾脆矇住易先生(多的是那種不安全感,而非王就應該立刻應拔槍斃了易這般容易),大家一定也還記得最早接觸時,王找易看電影,易說他怕黑的那一段話!這就是李安不厭其煩細膩推演兩人關係的厲害,一步步的從雨中碰撞、打牌的故意留下電話,放炮給王佳芝贏牌,還是易也故意吃了綠豆糕,彎下身子看了王手寫的電話號碼,到後來跟著看西裝餐廳吃飯聊天…,他一路細心還送到香港王的家門口,這是易先生亦有情,非只是慾也包含無邊的互相刺探…。(未完…)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7(日)【動畫影展閉幕片:大象將軍】
![]() 這是一部泰國展現他們電影工業,準確的說是動畫電影工業技術的一大里程碑的作品,台灣的動畫界應該深自檢討一番,如果以今年台灣唯一一部的動畫長片【媽祖】來比,真的有不下10年以上的技術時間差,同樣略帶神話傳說性質的故事來說,不單單情節結構安排、說故事技巧、腳本深度,動畫技術,尤其是3D功能的駕馭上,台灣遠遠不及本片,最嚴重的還在“電影感”,也就是作為一部電影動畫長片應具備的條件,鏡頭、LAYOUT…等等,真是邊看邊讓人佩服讚嘆他們,並感到汗顏,本人以曾為動畫界之一名從業人員身份,真的覺得台灣真的要努力了,否則有一天接的加工的動畫片來源將會是泰國或其他急起直追的國家! 本來想寫一篇【從封神榜到媽祖】的文章談談,看了兩部前後將近30多年由中華卡通前後代掌門人所製作的電影的心得感想,自己還曾在【媽祖】一片上映前寫了些鼓勵支持台灣動畫的話,但是看完本片之後,我覺得台灣所有動畫界的人都應該要上緊發條。當然觀後我有詢問導演,原來他們都來自於好萊塢動畫的背景,不過從片尾秀出的工作團隊名單上,確實音樂、LAYOUT、原畫、導演等等都是他們泰國人親自製作,導演還談到前後籌備三年,製作2年,總共花了5年期間遇到很多瓶頸與困難,但最後出來的成果,卻是如此完整度高有讓人滿意,真是了不起。 其實你細看其造型走的是迪士尼與ICE AGE的風格,人物更是差強人意,不過,他一開始所設定的幽默與FOCUES在泰王人神合一的美男子形,還有大象主角小時候每一隻不同顏色個性都做的極好,完全足以說完及說明整個故事,這其實也就夠了!還有大場面不輸給魔戒電影的最後決戰的等級,外國觀眾可以欣賞到高娛樂價值,泰國民眾則因為其取材於泰國建國史的一段,與本片為第一部泰國3D動畫的地位,應該觀後會有同仇敵概,大呼過癮而激起他們的愛國情操吧!尤其全世界最善於使用大象力量的民族之一,集各式優勢的題材才能如此動人感人。他們對於大象的瞭解與愛護最後昇華到人象合一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泰王與主角大象芭蕉葉,與皇兄狂象大戰的那一幕驚天地而泣鬼神,原畫師們設計出的動作,讓主人與座騎配合的完美極了,兩造合力抗敵,真是讓人血脈賁張,如親臨戰場。 裡面還多了母親與小象見面時的動人情節,以及小象終於理解到為何他從未見過父親的理由,並傳承父親遺志與敵人拼戰,只求國家民族不被人欺侮的激昂動機,雖有抹黑敵對者之嫌,不過,在如此架構下的故事裡,正義一方以寡擊眾與泰王因不願意多死一名將士與皇兄單挑的愛民,仍是讓人動容不已。 總之,在一些細節上也許尚未盡全功,但整體成績之驚人感動人,卻是放之國際皆毫不失色的作品,動畫影展策展人,還提到本片有入圍國外影展的最佳影片競賽,希望國內有心的片商,應該在購買泰式鬼片之餘,能將焦點注意到他,讓國內觀眾有機會欣賞到如此佳作!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8(一)【光明追捕手:黑紀元The Seeker: The Dark is Rising】【男孩我最壞Superbad】
![]() 早上看的這部【光明追捕手:黑紀元The Seeker: The Dark is Rising】,除了有很炫的特效及大場面的戰鬥之外,主要還是透過一名男孩的成長來帶動整體故事背後的意涵. 晚上的【男孩我最壞Superbad】體驗場則讓我驚豔,原來美國派也可以有這樣的變奏版,我的意思不是說美國派在我心目當中有多經典,但當年他的很多點子可是延伸出很多家族產品,還連拍了好幾集,最後甚至於還現了GAY版本,【美國同玩派】呵呵!其實讓他跟美國派扯上關係還未免貶低了這部超好笑的作品. 電影可以說以戲虐的手法重現與重塑了美國高中生的生活,與他們對性與對未來的憧憬與害怕,還有他們最關心的與好朋友的關係,也隨著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長大,或交往女友或就讀不同的大學,而必須不得不的分開,而所有的一切都全部集中到了這三個很衰的角色上,加上編劇客串的兩名瘋顛的警察. 他們身負購買大家HIGH 趴時,必備的酒品,整個過程狀況百出,也不只是如一般喜鬧片般的簡單,三名角色刻劃相當的成功,【40處男】【好孕臨門】的製作團隊再次以細膩而笑點不斷的橋段,讓大家又HIGH了一整夜. 我個人很愛他們對於警察離譜行徑的諷刺,擅用職權,應是向舊片【瘋狂巡警】致敬的部份,整體而言,是由男孩過渡到男人時,相當瘋狂的成長日記,好笑好看,值得觀賞.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09(二)【12月的男孩December Boys】【戰鼓The Drummer】
![]() 今天欣賞了兩部不錯的電影,都蠻推薦的喔!上映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看囉!第一部是【12月的男孩December Boys】:主要描寫四位孤兒他們因為都是12月出生的,所以被稱為12月男孩,他們吃飯睡覺玩笑做壞事都在一起,連尿尿也在一起,感情好的不得了!但是因為有人要領養他們,所以他還離開澳洲內陸的小鎮,來到了一個海邊的小地方,當地人都是住在海邊的汽車小屋或是小小房舍裡,對他們四名年紀有大有小的孩子來說,真是非常的新鮮有趣!他們也在那渡過一段不錯的時光。 但是隨著有人發現自己要被領養的事情之後,他在態度上做法上都出現很不一樣的表現,這讓其他幾位同伴很起疑...,直到終於紙包無住火了,四人的友誼也開始受到嚴酷的考驗。當中年齡最大的是我們熟知的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片中初嚐愛情的滋味以及被拋棄的經驗,是全片當中重要的轉折,波特突破童書故事的表現,值得期待!而故事帶有濃濃自傳體的味道,以及澳洲風光明媚的自然美景都為電影帶來一層不同的氣氛。這一段關於身世的、初戀的青澀成長…。 【戰鼓The Drummer】是【海南雞飯】導演畢國智與前作風格迥異的新作品,結合香港黑道恩怨,父子親情,以及台灣享譽國際的表演團體「優人神鼓」共同精湛演出的原創故事,彌勒熊看完之後,受到相當的震撼,個人非常喜愛。這部電影導演展現了他過人的編劇技巧與對攝影特殊的景鏡與敏感度,描寫香港黑道的部份,重點不在於殺燒擄掠,暴力的展現,更多是憑著幾位優秀的演員,用肢體眼神氣勢表現出黑道生涯的可厭,以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哀。 尤其父親梁家輝短短的幾次亮相,幾乎搶走了所有人的風采,個人覺得應可為他再添幾座演技的獎項,他把面對外人時那種低姿態與強勢拿捏的讓人透不過氣,面對孩子時自然流露的擔心與愛,非常動人深刻。而房祖名在本片則有脫胎換骨的神奇表現,前面的痞子樣,人人喊打,最後經過一番身心歷練後整個氣質有說服力的轉變,可以看出他的用心用功與層次,的確得其父母的真傳,也宣告他已脫離憑臉蛋混電影圈的日子,前途指日可待! 「優人神鼓」的表演則有著記錄片般的價值,也許來自於導演對於該團體表演的喜愛與深入的認識,不論在理論到畫面的呈現,都是華語片少見的題材,殊為難得!幾場大型的鼓藝表演深深震撼了觀影者,觀畢鼓音久久裊繞心頭,是一次藝術與商業作品很成功的結合與示範,我也很喜歡導演在對比父子倆相同動作底下不同的處境,以及最後父子(女)之間那種割捨不掉的血濃於水的親情,本片應會在票房上與影展比賽上將有亮眼成績,而畢國智在處理前後作品裡明顯的進步與成長,個人除看好他的後勢並期待他的再突破!^ ^,彌勒熊大大推薦【戰鼓The Drummer】!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彌勒熊觀影日記:2007.10.10(三)【女性影展:達洛威夫人、猴子是門好生意】
今天欣賞了女性影展此次參展的兩部片,其簡介如下: ![]() 【達洛威夫人Mrs. Dalloway】導演:瑪琳.格里絲 Marleen Gorris。 1997/荷蘭/劇情片Fiction/Color/35mm/97min 1999 英國電影獎最佳編劇、1998 義大利記者協會銀帶獎最佳配音。 還記得電影《時時刻刻》中,吳爾芙所寫的那本小說《達洛威夫人》如何讓電影中的三個女人彼此產生神秘的關聯嗎?台灣觀眾或許不知道,導演格里絲早在1997年就曾將《達洛威夫人》搬上螢光幕!看似擁有幸福婚姻的達洛威夫人,在年輕時的情人彼得無預期造訪後,平靜的內心開始掀起軒然大波……。 This adaptation of the novel by Virginia Woolf stars Vanessa Redgrave as Clarissa Dalloway, a woman in her mid-'50s living in London five years after the end of WWI. As Mrs. Dalloway prepares an elaborate dinner party at the home she shares with her husband, a prominent politician, she finds herself looking back on her life 30 years before. ![]() 【猴子是門好生意Bigger Than Barbie】導演:蒂娜.戴維斯 Tina Davis 2006/挪威/紀錄片Documentary/Color/Beta/52min。 2007年 法國Créteil女性影展、2007年 烏克蘭紀錄片影展。 導演介紹:蒂娜戴維斯是【猴子是門好生意】的導演和製作之一。她於1970年出生於挪威,自1997年開始成為專職導演和製作。1993年到1996年,她在倫敦西敏寺大學攻讀電視和電影學系,並從那時起為約14個國家製作紀錄片和電視節目。2000年到2002年,她在挪威最大的電視製作公司trix Televisjon擔任執行製作。2000年到2002年,蒂娜也在古巴國際電影和電視學院教授紀錄片拍攝。女性脫貧典範!南非貧民窟一無所有、飽受愛滋病威脅,在國際公益團體的牽線下,成立了Monkeybiz,讓她們能夠藉由自小學習的串珠手工藝,完成一隻隻色彩斑斕的可愛動物,並且銷售到全世界!西方國家消費者愛極這些強烈民俗風的作品,訂單不斷湧來,她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甚至連在紐約的DKNY都看得到這些作品呢! In South Africa, a small group of women from Cape Town are changing their lives by making colorful beaded dolls. The camera follows women behind the beading project, Monkeybiz and their fight to overcome poverty and AIDS through contemporary art. We also join the dolls on a fascinating journey from the township Khayelitsha to a high fashion store on Madison Avenue and an AIDS concert in Norway on their quest to become Bigger than Barbie. 以上,祝大家觀影愉快!(欲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名,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67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
引用:
我覺得你寫的很棒喔~ 很有自己的見地~ ^^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