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696
|
引用:
美盤比較多的是在CD盒封口...封上一層膠膜(通常進口的會有,台壓的就是普通的膠膜包裝) 我的確說的是CD封面...... 而且我指的是封面特色QQ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46
|
1. 物價..
2. 台片壓製品質 所以......... 有在玩Hi End的通常還是會買歐美版....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3,229
|
部分歐版的CD會沒有塑膠膜包裝不見得是因為環保因素
比較是消費方式的不同 這可以參考一下法亞克的模式 而在日本販售的唱片因為市場因素所以不得不多收錄曲目 一張唱片賣那麼貴不多個幾首歌會降低銷售量 所以其他區販售的唱片曲目很原廠是正常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33
|
引用:
同一張專輯,日本版的CD會多一首或兩首歌,是因為發片的藝人對日本市場另眼相待,很多國外藝人發新片,除了美國與歐洲的宣傳行程之外,常會特地跑到日本,因為日本的市場對這些藝人來說相當重要,多放一、兩首歌是常見的事;另外,同一張專輯,美國版與歐洲版有時也會有差別,歐洲版常比美國版多一、兩首歌,印象中,Boyz II Men有一張專輯曾經出現歐洲版比美國版多一首歌,日本版又比歐洲版多一、兩首歌,三個地區出現三個版本;珍娜傑克森1995年發的精選輯不但出現美國、歐洲、日本與澳洲四區內容不儘相同的版本,連封面都有三種不同的版本;最近艾爾頓強60大壽的精選輯,至少就有美國、法國、英國、澳洲的不同曲目的情形發生,個人很好奇日本是否又別出心裁發特別版本。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26
|
這個討論真的未免有點...
不同地區的入息跟生活指數存在很大的差距,單純比較物價的分別並無意義 從前資訊沒這麼方便,對外界不認識不理解還情有可原,現今卻... 另外,高質來泊貨比土產矜貴也是自從有遠洋貿易開始已存在,是理所當然的問題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當國內的CD價位在3xx左右時,我為什麼還要訂日本原版6xx的CD呢?(抱歉,我很少買國產,現今價格不明)
當國內平價古典CD賣的很便宜的時候,為什麼我還是要買Philips 24bit約500元,或是東芝EMI壓的古典樂片子呢? 沒有人提到這個觀點令我十分訝異,我想愛樂者大多會有與我相同的答案… 沒錯,台版CD是比較便宜,可它的品質啊…@#$%^……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742
|
引用:
我是聽不出進口版跟台壓版的差別,所以覺得台版CD便宜 相信有更多人聽不出(或不在意)MP3跟CD的差別,就會覺得CD很貴,不論哪一版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171
|
不就跟油價一樣,中油說台灣的油價最便宜
因為他都沒在算各國的所得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772
|
引用:
那國際油價也要考慮各國的物價@@? 個人只是覺得這個例子不好,他國高油價是為了推廣大眾運輸,減少污染....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7 您的住址: 拉拉山
文章: 97
|
引用:
+1 其他國家貴是因為政策關係 加油時政府課了一堆有的沒有的稅 不過台壓板的 cd 是真的不貴 最少不會動輒就六七百 不過有幾首好聽 耐不耐聽又是另外一回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