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您的住址: 臺北
文章: 1,464
|
我看不到半小時就放棄了,劇情太悶了,受不了。
__________________
主機: CPU: I5 14400 M/B: GA B760MH SSD: 金士頓 NV2 1TB Gen4 HD: WD 4T + TOSHIBA 3T RAM: 金士頓 Fury Beast D5 5600 16G VGA: MSI GTX 1650 GAMING X 4G LCD : 優派 va2407h CASE: 銀欣 FARA VIM PRO 玻璃側透 POWER: HEC MASTER 750W 金牌80+ Speaker: Genius SW-J2.1 500~1200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16
|
我已經把都嘟嘴換成潔西卡艾芭了!!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7
文章: 404
|
老實說從來沒有欣賞過嘟嘴
不過很讚賞他去協助非洲難民的義行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這兩天 我終於看了特務風雲....因為我是下載的字幕 是大陸簡體翻過來的...所以有很多特定的術語跟 有關 "真實事件"的人.時.地.物 名稱 都轉換不過來.....加上電影編劇也會把過去 演過的間諜片 所杜撰 角色也參進來.......
例如:軍官與間諜理得假想的俄諜 :尤斯里-->該片結局是凱文那角色。 同時被刺殺的 JFK 在好萊塢電影用的煙幕真假間弄得更亂... 對於時空影像不流暢 導演的方向感偶而會出錯...往往要看第二次才分得清技術上的失誤.... 例如: 古巴任務失敗 兩人美國海邊討論內奸....而另一端俄諜也在古巴海邊..因為方向相同會以為是在美國同場景裡。 說到木頭臉 麥特達蒙 因為貫穿整片時空 他的神韻跟天才演技的嘟嘟嘴的層次分明差太遠...過去大衛連 的"齊瓦哥醫生"要求奧馬雪瑞夫 用木臉表演 是導演太滴水不漏.....而特務風雲我敢打賭 麥特拍完電影的都不知道這電影是啥內容 很不入戲。 說老實話 這電影不會很糟還是有很多可看性.......妳去掉很多間諜冷戰的瑣碎的交代細節 或不明顯的伏筆...把他單純的當一個 三代間諜世家的家庭倫理劇來看...反而處處是優點了。 整個電影的後半段 可說精彩的很...那是因為我一直很著迷寫實間諜片 又倒背如流 比如 1.柏林諜魂 2.鐵幕大逃亡 3.JFK 4.驚爆十三天 5.教父二 6.軍官與間諜 7.間諜遊戲 當下載另一版本的台灣字幕版本重看二次 可以說是津津有味了。 以上是我對特務風雲大致的觀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搞張 DVD 按我說的方式 來看本片 會比較有趣味。因為整部電影 編劇還沒寫亂到 頂尖對決那樣張飛打岳飛 ..還是很有邏輯性的。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58
|
我覺得很好看...
也許沈悶了點,但是他要表達的都有表達出來。 如,走上這條路沒有朋友、情報與反情報的對打,最後還有蘇聯那邊對mother說的一句,說不定以後我會需要你幫忙,表示著他與mother一樣,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人,說不定最能幫助他的卻是敵人。訴說著這條路的無奈。 本片只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兒子長的也太...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下面是是我六年前年前看完間諜遊戲 寫的舊聞雜感 滿符合 新拍的特務風雲表達的主題訴求。
***************************** BEE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721 看完間諜遊戲後 大家隨便聊聊有關的寫實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進入冷戰時代 也是間諜戰的開始.....007 還真只有第二集還像個附和現實的間諜片...真正最寫實的 還是李察波頓 演的 由小說改編的黑白片 柏林諜魂 上級指示他進入東柏林 去打擊一個敵方的情治人員 上法廳指控他是西方臥底的間諜...最後東柏林掀出李查的底牌 是英國間諜 反而助長了 被審問人的地位........ 令觀眾驚訝的是 最後到牢裡釋放李查 並幫他逃出圍牆的竟是 那受審的敵間.... 原來李查在情報戰裡只是拿來犧牲後強化被東德被懷疑的英方間諜....... 最後李查帶相戀的女友爬出圍牆時 對人性萬念俱灰 半循道似的打死在圍牆邊.... 那年英國又推出了系列性的寫實間諜片 戴者眼鏡 書生型的 哈利巴爾摩 由 麥可肯(心靈角落的孤兒院院長) 飾演 共拍了三部 鐵幕大逃亡 柏林間諜戰..........etc 由於東西方的間諜 常來往中立國家 接觸頻繁 四 五 十年下來 彼此都鬥成朋友了 於是 在北極光裡 被蘇聯派出的間諜殺手 皮爾斯布羅斯南 到反核的群眾中去放置核子彈....跟英國派出的 麥可肯對上了。 由於KGB 的內部人事改組 新上任的頭頭 就把皮爾出賣 把消息給了英國中情局 皮爾冤死在麥可肯 手裡....這是很有意思的論點: 情報戰搞到最後 小鬼死拼 雙方老大彼此賣交情來鞏固 國內自己的官位。 這個想法 都是寫書的人以前瞻性的眼光 根據小道消息寫出來的間諜論 後來的俄羅斯大廈 獵殺紅色十月 以致於蘇聯現實的解體............ 台灣 跟 大陸 美國與中東 在間諜戰裡 有很多敵敵我我的玄機 甚至 911 撞大樓 很多人估計根本是美國自己策動 刺激一場新的戰爭行動 來消耗國防資源 ...製照武器彈藥的猶太軍火商才有 $ A................忘了是哪部電影說的 美國常拿人權 自由 理想 最空洞的藉口 來執行侵略行動。 間諜對間諜 是人類智慧 黑暗面的極致................ 總之 我滿喜歡間諜遊戲這種電影 可以去瞭解很多現世遊戲...所以 我從來不跟著去政治版起鬨 因為到最後 都是掌控在操盤的人手中 拿來當籌碼。 -------------------------------------------------------------------------------- 此文章於 2001-12-25 01:53 AM 被 BEE 編輯.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143
|
本來想說陣容這麼堅強
應該是不錯的片子... 結果從頭悶到尾=.= 我以為會像神鬼認證之類的 個人比較喜歡夾雜一些動作 或是像之前羅素克洛主演的 美麗境界裡面這樣的劇情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我家小花口中
文章: 736
|
觀後感想:
1.是還不致於很糟糕.但總覺得主軸似乎很模糊. 2.比預料中還要沉悶許多. 3.劇中勞勃狄尼諾扮相還真像季辛吉. ![]()
__________________
小黃找到媽媽了嗎~!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看完這片從頭到尾沒上過廁所
感覺是不會太差啦, 對於間諜/特務這樣的工作/家庭/的描述與衝擊都還有帶到 當然他不是007那種華麗的特效商業片,要見刀濺血的也沒有,描寫"有秘密的平凡人"還多些 看每個人的口味適不適合, 不過, 我也不認為可以算是強片. 過得去就是.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Texas
文章: 660
|
我覺得超級好看耶, 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才瞭解為什麼人家會說麥特戴蒙的演技很棒.
他在裡面整個猛, 把他從進大學到加入CIA的過程表現的超棒. 他裡面對白雖然不多, 不過感覺到是個很陰險的人物. 悶是還好, 因為其實整部片剛開始的重點就是在找影片裡的人. 可能時間跳來跳去讓人看了有點混亂, 不過當時的豬玀彎事件對甘迺迪影響非常大. 樓上有人提到一個重點, 主角兒子怎麼長的那個樣. 唯一我覺得最大的敗筆是我以為MATT在裡面會跟勞伯迪尼洛有很多對手戲. 同時也講到了那個骷髏頭兄弟會, 前一陣子有看一部片, 滿久的也是在講這個兄弟會. 小弟在這有一點不解的就是, 我一直以為Mother和Father這個代號是在英國情報局才有. 沒想到來源是CIA. 我大概本來就對這種片很有興趣, 前一陣子看一部雙面間諜, 我覺得真人真事最好看. 像什麼007阿, 有的沒的都把情報員神格化了.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locked up the social democra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Martin Niemöller (1892-198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