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jamin
Senior Member
 
jam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這篇文章怪怪的 ....


當初 Intel 推 NetBurst 就是為了玩時脈大戰
因為那時後, INTEL 人多, 製程技術又領先, 所以 Marketing 的人就順勢規劃
以時脈論英雄, 打算用數字遊戲打死 AMD.

有一點要先說明的, 高時脈不是原罪,
因為要處理大項資料, 只有兩個方法 1.高時脈 2. 一次處理多筆 (ex: 64 bit or 128 bit)



SSE/MMX
這東西是多媒體用的, 多媒體有些特性,
 1. 運算本身不複雜
 2. 資料量大
 3. 不太需要很高的精準度(因為誤差人不易分辨)
所以 SIMD 符合這個需求,

但是科學運算就不行用這類多媒體指令, 因為很多科學運算需要高精確度




超長管線
超長管線對分支預測是很傷的, 因為只要預測錯誤, 所有資料都要放棄要重新載入.
而從 386 的時代(有些人認為 386 不算), 管線對 performance 的改善幫助很大
但是, 前提是管線是正常運作(管線塞滿資料), 而 "分支" 就是會讓管線會重新載入(清空)的主要兇手

如果有基礎的機算機慨念就知道 "分支" 在程式出現的很頻繁, 例如; 迴圈, IF 判斷式
迴圈是有可能預測, 但是 IF 判斷式就不行(比較難)
所以 NetBurst 遇到多媒體資料沒問題, 因為多媒體資料的分支以迴圈為主.
遇到遊戲(一般應用程式), 為因為分支多為 IF 判斷式, 性能自然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舊 2007-02-10, 05:24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min離線中  
版兄
Junior Member
 
版兄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830
最新版的P4 631現在已經解決漏電問題 單核心功耗65瓦
製程也夠成熟,時脈可以衝更高(4.xG)。
Netburst的特性就是超過3.6G就會展現優勢 by anand tech的一點小評論。
效能雖比不上當紅的Conroe家族 但超上去的效能也算不錯了。
如果Intel繼續改良netburst 不知會是甚麼樣的光景?
 
舊 2007-02-11, 01:42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版兄離線中  
DJ-Kimula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桃園
文章: 2,371
引用:
作者版兄
最新版的P4 631現在已經解決漏電問題 單核心功耗65瓦
製程也夠成熟,時脈可以衝更高(4.xG)。
Netburst的特性就是超過3.6G就會展現優勢 by anand tech的一點小評論。
效能雖比不上當紅的Conroe家族 但超上去的效能也算不錯了。
如果Intel繼續改良netburst 不知會是甚麼樣的光景?



如果製程技術在更進步的話 再繼續改良 netburst架構

說不一定 會出現時脈高達10g 卻更省電 更低功耗的u也說不一定
舊 2007-02-11, 02:37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J-Kimula離線中  
michael200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616
NorthWood 應該算是 NetBurst 架構的經典,在各方面取得一定的平衡,
但其後的 Prescott 將管線拉長到 31 階是有問題的,同時脈效能比
NorthWood 還差,雖然現在已解決漏電的問題,但其架構如 jamin 所說:
只要分支預測錯誤,所有資料都要放棄並重新載入,這對長達 31 階管線
的 Prescott 來說,是非常巨大的效能損失。

其實我支持將 NorthWood 直接 65nm 化,而不是推出 Prescott,
這樣不但效能更佳也更省電,當時也不會輸 K8 那麼多了。
舊 2007-02-11, 11:59 A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chael2000離線中  
52670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66
好樓主果然是玩電腦有一個心得出來了我頂
舊 2007-02-11, 02:24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52670離線中  
wen.vincent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8
當我看到netBurst時,不知道取這名字是什麼意思,我以為是針對網路運算作最佳化,
當我讀到computer architecture跟vlsi後,知道了pipeline每層中間有個buffer隔起來,
又因為fowarding關係(這各要解釋好久),各層間會有很多線連起來,pipeline數目多一倍,
多出來的連線可能不只一倍,vlsi中以net稱呼連線,所以intel很自誇的取名netBurst,
表示說p4的net數量暴增是用burst來形容的,你們這些沒練過的千萬不要模仿,
也表示intel的設計能力也達到領先的境界了,顯然事後的結果出乎臭屁之外,
人是不能臭屁的
舊 2007-02-11, 02:31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n.vincent離線中  
csma
Junior Member
 
csm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745
如果當初rambus被intel推成功
會不會對netburst架構效能上有更佳的挹注?
舊 2007-02-11, 03:21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sma離線中  
wen.vincent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8
再快的cpu若記憶體跟不上那也快步起來,所以intel選傳輸率較高的rambus來配P4
rambus不只是貴而已,他對連續性的資料存取很快,但對隨機不連續的存取就沒比較快,
所以對需要大量存取連續資料的多媒體之類應用有益,但電腦有很多程式蠻注重隨機存取,
所以綜合評比下並不會快很多,而且又很貴,所以沒多久就被淘汰了,為甚麼intel會推呢?
因為intel有投資rambus!
舊 2007-02-11, 04:33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n.vincent離線中  
billcow
Amateur Member
 
billco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38
引用:
作者wen.vincent
所以intel很自誇的取名netBurst,
表示說p4的net數量暴增是用burst來形容的,你們這些沒練過的千萬不要模仿,
也表示intel的設計能力也達到領先的境界了,顯然事後的結果出乎臭屁之外,
人是不能臭屁的


這個好笑....
原來 netburst 是這個意思....真是笑死人了

不過這篇文章漏提了一個東西 -- SOI 製程 , 個人認為這AMD可以在低溫省電方面大勝 Intel 的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時脈低, SOI 也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舊 2007-02-11, 06:01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illcow離線中  
版兄
Junior Member
 
版兄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830
Prescott 管線不拉長 31 階,時脈衝得上去嗎?
我不太懂 但曾聽說管線越長時脈越好衝
NorthWood 單純用較先進的製程 有辦法把時脈衝上去嗎?

當初很多人把P4 2.4cg超到3.6G 但不少人也縮缸
甚至猝死 Northwood突然死亡症(Sudden Northwood Death Syndrome)。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4&variant=zh-tw
Northwood最高好像出到3.4G

Prescott雖是火龍一隻 但很耐高溫 耐電壓阿
90nm的時候可以上3.6G+ 少數甚至4.x G
65nm 4.x G好像很平常
不知道時脈的極限是製程的關係影響比較大還是架構的關係?
舊 2007-02-11, 06:45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版兄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4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