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在深藍的網際中的某一處
文章: 621
|
這個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
一個高科技的工作機會(者); 一個出版文化工作機會(者)。 在社會上來說,那一個比較受歡迎?
__________________
![]() ![]() ![]() Prentend you are happy when you are blue, It isn't very hard to do. 此文章於 2006-02-12 06:57 PM 被 netblue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212
|
李安 被李四端 訪問
他有提過 文化是從教育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看 這幾年的教改 是否能夠有相當文化水準的人出現...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無所不在
文章: 122
|
我不認同李安所說的文化觀,無論是商業電影或藝術電影,吸引不了觀眾就是失敗的電影.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為例,他的作品就有濃厚的日本文化,然而我自己不是受到影片的日本風所吸引,而是對影片劇情感到興趣才會花錢觀賞,如果宮崎駿的動畫無法吸引觀眾,就算影片內涵有再多的日本文化習俗,又有甚麼用?沒人看就是沒人看.
別再提甚麼文化了,先想想怎麼樣吸引觀眾入場,這才是重點.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NTHU
文章: 35
|
「文化」本就是個不容易釐清的概念,如果不聚焦在理解、討論台灣的環境對電影創作的影響,這個討論會雜質化且流於意氣。也毋須用放大鏡觀看文化對電影品質可能造成的影響,而罔顧了其他面向的環境因素。
「文化工作者」本身並不是指涉一個具有特定工作內容的工作職稱,你可以說搞電影的是文化工作者,寫文章的是文化工作者,藝術事業、文化學術研究、甚至社區營造相關的志工人員,都可以說是文化工作者,他們不一定是生產文化,有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脈絡之下,去發揮自己所學所長,或是為了達成某種共識下的理想,而投身經營。如果作一個大前提,談台灣的文化環境,為何無法生產出優秀的電影,我會說這是因為沒有一個長期具有遠見的理想目標,而不是他們的作品沒有思想或內涵。 討論台灣的文化環境,說它是沒有文化,這樣的說法對「文化」或對「台灣」都很不公平。廣義的討論文化的話,它可以代稱一切生活方式、居家習慣、宗教、風俗、語言、社會規範、藝術品味、地方特色等等,換句話說,人的食衣住行育樂民生經濟倫理道德生老病死,沒有一項能與之超脫關係。狹義的談文化,可以狹小到僅僅關係到文字、思想、一些理論化的社會結構,但始終脫離不了人與人生活週遭的各種存有。文化也絕非一成不變的,今日從日本、歐美傳入的各種文化,以電影、流行音樂、翻譯文學等做為媒介,來到了台灣,與網路文化形成交流,與青少年流行文化產生激盪,就與這個社會無法分割,文化的從未停止運作與變形,成長茁壯、新舊交替,次文化會被主流文化給收編,主流文化也會面對次文化的挑戰。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文化的,它是非常微小的粒子,卻給人非常宏觀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
You strike them.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VS台北
文章: 421
|
改成藝術及人文素養會比較貼切一點...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9
|
教育上的確是文化養成的手段之一,不過對於欠缺文化認知或鄙視台灣過去 400 年來殖民者所帶來文化的影響甚至採取拒絕不認同的心態下如何真正能看待自我是否有文化的存在?切不要認為台灣只有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忽略原本人民所擁有的生活最基本元素。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566
|
引用:
大大所指的是職業差別! 跟台灣文化"環境" 沒什麼關聯吧! 文化絕非僅由幾位文化工作者就能成形的! 文化的確是要靠教育來培育 但只能說台灣的教育太失敗了...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天母
文章: 557
|
http://www.pts.org.tw/~web01/tuesday/t_058.htm
以上是蔡康永對漢寶德的節目訪談, 對於"文化&美", 東西方的不同與討論, 有很棒的論述. 華人社會的功利主義與刻板觀念其實是很大的元兇. 古時候拼科舉, 現今拼賺錢. 就連對文化與藝術, 也肖想用速成法來培育. 父母對孩子所投射的價值觀, 自然也反應在孩子長大後與自身所處之的社會風氣之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