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3 您的住址: Großdeutschland
文章: 6,997
|
我的液晶螢幕觀念不是從Tom's來的,雖然Tom's解釋的較淺顯,不過原理是一樣的.
就是偏振光通過改變排列方式的液晶分子. 我初次發文的意思如果讓人以為"液晶分子會改變顏色",那是我用語有失恰當,不代表"拜託.....您到底知不知道液晶顯色的原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3 您的住址: Großdeutschland
文章: 6,997
|
所以,幾經修改之後,還是採用以下保守發言方式較不會引起爭議及誤解:
廠商所謂的反應時間是指液晶螢幕所呈現的畫面從全黑狀態"直接轉到"全白狀態的時間. 但大多數情況下,螢幕並不是全黑或全白(有一堆不同的色彩) 液晶螢幕所呈現的畫面要從全黑或全白轉到這些為數眾多的顏色,時間就不盡相同了. 所以,那台16ms的機種在實際使用下感覺比25ms機種慢也是可能的. 這樣應該不至於再引起skulker的指正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1,294
|
引用:
這樣說覺得有點怪,液晶分子其實類似dipole,本身不認識什麼叫顏色 顏色實際上由冷陰極管透過不同的遮光片,來決定留下RGB哪一種 通常原本也只有三種顏色,我們控制液晶分子轉動的偏折決定透光度 形成三元色的色階,然後靠混色做出全彩。例如我們看到24bit色彩 表示每種原色從亮到暗可以有八個色階。 而Tr/Tf就是Dipole接受/釋放偏壓後,開始轉動之前的遲滯時間 這個遲滯時間會長會短,跟顏色應該完全無關。影響他的可能是轉動角度 溫度或偏壓強度。我猜某些顏色感覺特別慢,很可能一方面是眼睛的關係 另一方面可能是在某角度上,Dipole轉動的Tr/Tf會特別大吧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1,294
|
引用:
標黑白這很正常啊..因為這是最大轉動角,這應該也是最長的時間才對。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3 您的住址: Großdeutschland
文章: 6,997
|
引用:
所以說囉,我已經修正成為上篇發文的那種保守論調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172
|
引用:
0.009秒如何算出來的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郎?台中狼?!
文章: 889
|
引用:
25mS - 16mS = 9mS 9mS = 九毫秒 也就是 "九 乘上 十的負三次方" 0.009 這樣說你了解嗎~~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2,846
|
引用:
不是喔....如果是這樣的話... 標示的Tr+Tf值 = 殘影程度就完全成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2,846
|
引用:
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有時候這種事情故意換個單位就能得到不同的感覺.... 把9ms寫成0.009秒....對很多人而言,就很容易理解是多麼短的時間了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49
|
引用:
引用:
全黑~全白的轉換,對控制液晶分子轉動的電晶體而言是最容易動作的, 因為可以全速的進行充放電; 而一旦牽扯到全彩(或灰階)的表現,不同的電晶體便有不同的充電量, 因此整個充放電的時程便有可能有所Delay,亦有可能互相干擾, 而造成殘像的產生。 <個人的淺見>
__________________
盛喜中,勿許人物 盛怒中,勿答人言 請叫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