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
據說很久以前房子不是金融商品, 不論台灣或對岸, 後來呢~ 通通玩起來 XD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72
|
明明1985-1990那幾年房價暴增好幾倍
哪裡來的房價低成長? 有些人不去查資料就算了就這樣被帶風向扯東扯西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398
|
上世紀末雖然很多人開始把不景氣掛嘴邊了
但相較現今生意實在好做太多了 才讓你產生上世紀末房價低成長的錯覺吧 在那時候很多的產業轉型很多人抓住機會都還是賺到一大票絕對能輕鬆買房 在那時候就已經有討論房價過熱 居住問題對年輕人不友善的檢討了 只是那時候還有很多聲音是檢討年輕人不懂得先吃苦學習抓機會 因為當時機會真的蠻多的 結果放任到現在多數人買不起房變常態反而懷念起開始飆漲的時間點?? 現在要買個堪用的居住空間價格就等同當時的超級豪宅了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
這也是國外開始流行不當房奴的風潮, 以車為家, 市政府許可的區域為營, 甚至移動式.
但那個或許在歐美可行, 不認為華人圈也可以, 不論是任何一種華人圈, 都是不可行的. 然而未來很難說, 資產都是玩到顛峰後, 社會結構會有某種方法平衡, 不論古今中外都是. 未必在我們這個世代, 但什麼時候來, 不曉得, 只是一定會來. 因為財富要集中, 就要先擠出很多人, 讓他們得不到, 這是定律. === 其實我基本上也接近這情況, 甚至買地不買房, 有個RV就足夠了. 如果有許可營地不會被趕, 那甚至可能不買地了, 也不會鎖死一個地方. 此文章於 2021-08-24 11:24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90
|
當年對面需要我們的資金,給了很多的優惠,所以很多商人過去對面撈金,也撈了很多金回來
後來對面慢慢長大,一切面面回歸實務面,金不好撈了,還要面對在地競爭,就這樣
__________________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
引用:
不光是如此, 如果沒記錯, 那時候工作真的收入很快, 記得月薪4萬8. 在當時不算高喔, 我是同事裡面收入最低的菜鳥.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81%8B%E5%8B%95
無殼蝸牛運動 引用:
(1949-64)戰後嬰兒潮人口紅利,韓戰、(美爹)美援扶植台灣, 出口導向造成80年代台灣經濟奇跡,台灣錢淹腳目。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7593 引用:
引用:
1990前夕,國際熱錢跟權貴政商一起狂歡割韭菜。 沒有美爹,你連被割割的需要都沒有。 精英哥突然又變嬰兒潮的一分子? 30年前月薪4萬8? (台灣商人錢進大陸是從40年前,1978年中國宣佈改革開放開始, 1989年64踩煞車,92年小平南巡才又加速。) 炒菜不必放肉絲,虎爛不用打草稿?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25
|
時機吧,
先不論政治還是什麼的,一開始都是源頭的製造業為了節省人員薪資的遷移, 只是當時是先來台灣,所以很多人才會有時機應該都要很好的錯覺 之後又陸續轉到PRC,這個美夢就在一夕間幻滅... (當然改變是中長期的) 這幾年因疫情和國際因素又轉到東南亞, 以後應該又會轉移到薪資更低的地方吧?! ---分隔線--- 不過高房價和炒房印象中很早就有,抗議也是 1980年代台北就有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運動 而現在這情況已然更嚴重,只是人員也兩極化 一邊是已入場拼命炒熱哄抬, 一邊是被房貸綑綁一輩子、或無力買房也無法改變什麼的市井小民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398
|
引用:
要看位置吧 如果是主管或是有關鍵技術 48k不誇張喔 就算是現場其實48k大概也不過是台灣傳產師傅等級比較高的薪水吧 當時我家工廠能獨力作業+帶人的 車床 銑床 師傅就差不多有這薪水了 現在已經2021~30年前是1991了... 我認識的長輩當時在球鞋代工廠在台灣公司當經理都有78k保底實際月入絕對破120k 在當時我家跟另一家共同投資的在對岸的廠 找的高階主管台幹不用提~連開發部協助的台幹(就是免長期駐大陸只需偶爾過去) 都能破200k 在那時候只要你敢往外跑或是你技術能力夠強在當時都有超多例子月薪穩穩破6位數的 更不用提那時一堆業務還自兼貿易商的 當時一大堆人買豪車豪宅像是毫無壓力一樣 嘴裡喊不景氣卻是穿金戴銀...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
引用:
1978中國喊改革開放是43年前, (1964)戰後嬰兒潮最年輕的都57歲了, 30年前27歲。 精英哥是你家長輩? 此文章於 2021-08-24 08:34 PM 被 GCVincent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