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社會時事發言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沒問題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5
文章: 210
引用:
作者holisonyy
中國是個不遵守智財權的國家

不遵守智慧財產權,怎可能做晶片,晶片靠抄襲出來輸出到國外,反向工程一驗,告就告死你。當你不花錢培養人才跟技術底蘊就想用現成的三年五年簽約買斷人才...這樣的文化跟公司是不可能長久的
在中國可以靠特許讓這種公司存活,
但只要輸出國外,你就必須按照全球的玩法玩。

美國很多公司,懶得一一列舉了,因為智障5毛也不懂,但美國燒錢可以燒到幾百億,只為了培養最自主的技術,而且美國的玩法都是要一條龍全吃下。前幾年有家在台灣砸百億作某種技術(不想透露),但沒成功,人家也沒該該叫。這種氣魄放眼望去,目前也只有美國有這種底氣,日韓則是在自己有優勢的地方拼命爆肝累積技術。

中國只想等現成,只想等特許,撿現成趕快給維尼看成果,然後鬥爭別的人馬...
這樣的文化,要做現在複雜性整合性都已經極度複雜的晶片產業...洗洗睡吧

老實說,一直吹牛中國用...


你別傻了…
美國燒錢?中國不燒錢?
這就別提了。
但是你要培養自主技術,對後發者而言,是有一個地方有差別的。
就是美金、跟市場。
其實中國這次是走對路了。
就拿ATSC及DVB跟ISDB,這三大系統。一個美國、一個歐盟、另一個就是日本。
中國已經找到破口突圍了。

美國是怎麼用美金洗技術的?又是怎麼用市場挷你這個X頭。

[YOUTUBE]RVriI7al3f0?t=308[/YOUTUBE]
從5分08秒看。
     
      
舊 2019-05-20, 05:22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沒問題離線中  
dragoncat
Master Member
 
dragonca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1,552
引用:
作者lien701
很多人看得太簡單了

就算是台積電

沒有上游耗材的支援,機器也要停擺

你說看看,如果美國全面封殺

中國大概連一顆IC都做不出來

啥幾奈米技術,連材料都沒有

你拿甚麼來做????

那就...過水繞一圈送到國外晶圓廠
不是很愛玩這招
 

此文章於 2019-05-20 09:26 AM 被 dragoncat 編輯.
舊 2019-05-20, 09:24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ragoncat現在在線上  
blueck
Major Member
 
blue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266
半導體設備才是技術核心,
真的要搞自主產業鏈,先從最原始的物理技術開始,
看兩三百年後有沒有機會趕上
舊 2019-05-20, 09:37 A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ck離線中  
holisony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7
文章: 46
引用:
作者沒問題
你別傻了…
美國燒錢?中國不燒錢?
這就別提了。
但是你要培養自主技術,對後發者而言,是有一個地方有差別的。
就是美金、跟市場。
其實中國這次是走對路了。
就拿ATSC及DVB跟ISDB,這三大系統。一個美國、一個歐盟、另一個就是日本。
中國已經找到破口突圍了。

美國是怎麼用美金洗技術的?又是怎麼用市場挷你這個X頭。

RVriI7al3f0?t=308
從5分08秒看。



這影片講的不完全正確,

當美國不用燒錢??投資一定賺錢?我看過的實例人家砸錢投資技術是百億在燒的沒眨一個眼..賠了就賠了,想辦法再找新領域賺回來

另外中國經濟會起來不就是一堆外商企業進去扶植你們各個產業...
美國當初也是抱著這個天真的想法,但發現中國實在沒下陷

重點還是中國用不開放不透明的手段先玩各國的
逼迫企業轉讓技術竊盜各國技術...
光講一個,中國為何不敢開放其他外商銀行進入進行金融行為-連信用卡都不敢開放了
卻還講一堆屁話說美國鴨霸,真的是不要臉皮的最天下無敵



中國銀聯大舉進軍海外 美國信用卡業者不得其門而入
舊 2019-05-20, 09:42 A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olisonyy離線中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八卦是方舟 cpu 不妙時,李德磊把政府經費挪去搞房地產,還全身而退。
當 NC 問世,北京市政府下單幾萬台。(中央支持研發,地方購買產品。)
全國不知道買了多少台?結果 NC 不能用……這個學費不知道一共多少個億。

當時習慣了 wintel ,使用者要轉跑道改 linux ,真的很難,而且 win word 檔打不開,
打的開也不能用……
舊 2019-05-20, 09:59 A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  
blueck
Major Member
 
blue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266
引用:
作者GCVincent
八卦是方舟 cpu 不妙時,李德磊把政府經費挪去搞房地產,還全身而退。
當 NC 問世,北京市政府下單幾萬台。(中央支持研發,地方購買產品。)
全國不知道買了多少台?結果 NC 不能用……這個學費不知道一共多少個億。

當時習慣了 wintel ,使用者要轉跑道改 linux ,真的很難,而且 win word 檔打不開,
打的開也不能用……

linux也是美國的
舊 2019-05-20, 10:12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ueck離線中  
飄鐵人
*停權中*
 
飄鐵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7
文章: 73
台GG每年燒2~3千億在研發上,中國半導體一堆都靠黨補貼,沒補貼差不多都全倒了
舊 2019-05-20, 10:19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飄鐵人離線中  
27681049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12
您的住址: 新竹
文章: 409
很多東西是需要人力時間堆起來的!

最簡單的例子,一堆OS 的核心都open source 幾十年了!
x86 ,晶片組所有的規格都查得到,中國有堆起來自己的核心嗎?

IC 設計光是CAD 不賣你,能做的事情就可以差好幾個世代了!
台灣都得靠米國才玩得起來,

中國不靠米國自己玩晶片,90奈米之前的或許還有機會吧!
再往下的,呵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
If the Changelings want to destroy what we've built here, they're going to have to do it themselves.
We will not do it for them.
舊 2019-05-20, 10:22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27681049離線中  
holisony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17
文章: 46
業內的機密我就講一點好了

不然真的一堆腦殘以為中國頂到肺了

我們領域有幾種晶片,全球前10大都歐美日公司...
台灣有幫忙代工,但就是沒有自主產品...幾家大廠都砸錢去燒很久..至少10多年..燒的$$何止百億,但就是沒辦法到商業規模..良率始終是最大的問題..當然很多關鍵knowhow
歐美日幾個大廠花了20-30年克服的..這東西就是不斷的苦功堆積出來的。
專利卡死也是關鍵因素

結果中國前幾年冒出一兩家有打到排名20-30名左右,我當然驚訝了
跑去找相關廠商高層詢問,也透過關係去了解。
原來中國因為上頭中國製造的心態,一定要有自己國產品牌,轉而向日本歐洲下單(台灣當然受益,因為也有賺到代工費),下單完畢,上游的裸晶再出貨給中國

中國賺最末端的組裝那段,然後打上自己公司品牌在ic上面,ok..中國製造win

問題利潤在哪裡哩??當然前面的都賺光了,扣除國家補貼的,我不信那家公司能賺錢
但管他的,中國就是要好棒棒中國製造,國家買單,反正名義上有佔到全球前30強...對黨有交代了。


我舉個例子:
這道理就像台灣去跟intel或amd買個cpu..然後拜託對方不要打mark..出貨給台灣,再打個台灣芯之類的..然後賣的比他們同等級的便宜,這樣保證能衝到市佔率了..好爽阿....台灣有PC產業cpu技術
舊 2019-05-20, 10:39 A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olisonyy離線中  
xxdmd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1
自製 ?
講一堆廢話
日本晶片沒自製過 日本不但能自制 還低價傾銷美國 下場就是被301簽下不平等條約

引用:
日美半導體摩擦,是成為日美兩國政治問題的重大事件。1970年代後半期∼1980年代前半期,因日本半導體產業迅速發展,受到威脅的美國,因此與日本產生各種衝突,並引來之後日美間交換的各種政治協議。 其中,1986年7月日美政府交換的「日美半導體協議」就是一例,內容大致是「日本承諾向美國等海外半導體廠商廣泛開放日本半導體市場」。
舊 2019-05-20, 10:49 A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dmd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關閉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