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46
|
如果美國很重視控制碳排放的話,那世界各國才會真心開始動起來,但可惜川普硬是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麼大咖的國家不遵守,其他國家自然有恃無恐。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8
文章: 39
|
這不重要,想想看電都不夠用了,你想讓大家失業嗎?
唉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
引用:
很無奈 現在政府不蓋核四後 火力發電變成台灣的主力 過幾年台積電的5nm晶圓廠好了 電力需求會比現在更吃緊 台灣這蕞爾小島上擠這麼多人 不像澳洲有天然資源 破壞生態求發展變成是必要之惡 當環保團體在批評的同時 你們有想到替台灣經濟解套的方法嗎? 批評是很容易 但是當你是總統 你會發現不管你做甚麼都會被罵 當然選擇被罵比較少的方向來做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283
|
![]() 在下其實是持悲觀看法的,以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最後一定會滅絕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
引用:
To Bala Swift, 我在前面已經有寫,藻礁跟能源本來就不衝突喔!是政府故意綁在一起的,請不要被誤導。 因為目前可以蓋天然氣接收站的港口有很多個,或是增加一些經費升級後可以使用的港口更多。 『為什麼一定要新蓋?』 一個港口的土地開發案,加上後續的建案,動則數千億台幣的利益。 根本原因不在環保,而是土地開發利益。 此文章於 2018-10-11 01:06 PM 被 joe2001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13
|
引用:
我們一般人努力的做環保 那些人人稱羨 一堆人前呼後擁拍馬屁 出書 上電視 大家說讚的企業家則是不斷的... 一年下來 你平常在做的環保行為 工廠十秒鐘大概就給你全補回來 反正到時候真的末日 他們依舊也是爽爽過 先死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 ![]()
__________________
很老的屁股...被砍了又回來 ![]() 不想說我是誰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原始林裡
文章: 1,146
|
剛蛋兄
謝謝您平日做環保,的確,企業違法不環保,可能10秒就毀了1000人一年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政策性的錯誤不可發生。這影響更大。7600年養成的藻礁,毀了是不可逆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缺電這條路已經注定, 現在只是拼命補救, 至於補救的選擇就沒啥好說, 都一樣爛.
當然有人會批評這神來了也救不了, 這句話完全沒有錯誤, 搞到這麼爛到誰也救不了! 以前任職過某經理底下, 經常是開案是獨裁的模式, 最後要動員所有人來救火. 該經理剛上任, 還會有不少老員工呈交建議書說這麼不要突然這麼做OOXX來勸導. 但新官上任三把火, 又猛又烈, 最後就是誰也救不起來的局面, 只能玩責任歸屬. 最後要留下來繼續做, 就靜靜地不表態, 學會怎麼推卸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這裡就可以拿親戚來講, 吃喝**賭應該是沒嫖, 這裡重申我認為不斷失敗的投資是賭. 問題在於每次也都是獨裁說這麼好可以怎麼做啦, 甚至霸道的偷偷處理(偽造文書)! 失敗後的模式就跟現在台灣處境一樣, 喊話要所有人一起去承擔後果, 攜手度過難關~ 幹你的一起承擔後果, 攜手度過難關! 不好意思我失態了, 每次看到這類型的練瘋話都無比的鄙視. 親戚或經理沒有成功的結果可以讓我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是好處共享. 如果真的是成功共享, 或許我今天不會那麼極端. 這兩個都獨裁得很失敗, 至於這個社會環境, 你覺得是成功嗎?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210
|
引用:
我不是環保控,但是有時真的覺得很納悶,全球這麼多工廠,每年生產這麼多食物、器具、開採這麼多能源最後到底圖利了誰? 的確,大量生產成本會減少,商品售價會降低,感覺生活品質提升了一點, 但是這又像是種假象?! 一般庶民,為了要過度生產,每日上班時間增加,其用電飲食增加不說,其實領到的薪水無法增加太多,扣除買過度生產降低成本的食物、設備跟能源 全球的商店,每年丟掉的商品,難以計數,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多數賺到的錢(或稱利益?),其實都集中到5%甚至1-3%的人手中,這過程犧牲掉的卻是全部地球人共有能源跟資源?! 我知道我想的比較單純,但這實在太不合邏輯了 如果商品產量少,貴一點,安全一點,老實說大家吃的用的都差不多,這種沒有過多浪費,沒有過時工作,才是真正的過生活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您的住址: 風城
文章: 323
|
藻礁分為 「地質藻礁」與「生態藻礁」
我爬文過,大潭的的「生態藻礁」只有4公里.大潭藻礁最大的問題是沙. 物種的多樣也不及 [觀新藻礁]. 請問 joe2001 大,「地質藻礁」會因為不是活化是否很容易就會隨時間消失? 這次的攻防不少是拿這一點來討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