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效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引用:
作者Fabio
都是放大器...
後級是要驅動低阻抗吃電流的東東,所以比前級的電流輸出能力高,驅動電壓也較高些
但,都是放大器

感謝註解,事實上我是越打越懶.....用平板打字有點慢!哈

「前級放大」用來做信號放大(很多DIY玩家喜歡玩的「換OP-Amp」,提高電壓增益,降低SNR等等)
後級叫「功率放大」(power amp)。

當代不少DAC都已經內建Preamp,可以直接進Amp,再過一次preamp,大概只是增加noise



不過呢,像我這種口袋不深的玩家,綜擴就已經可以滿足我了。呵!
     
      
舊 2016-01-01, 06:58 A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離線中  
seagai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26
引用:
作者Axel_K
...當代不少DAC都已經內建Preamp,可以直接進Amp,再過一次preamp,大概只是增加noise...

請問各位高手,即然目前的訊源多已經具備pre-amp的能力,假如我認為綜擴EQ等功能是不必要的話,那是不是找個「可切換訊源」的後級,直接接上訊源,就可以取代綜擴的功能了?
 
舊 2016-01-01, 04:24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agaia離線中  
scottchang
Master Member
 
scottcha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9
文章: 1,844
引用:
作者seagaia
請問各位高手,即然目前的訊源多已經具備pre-amp的能力,假如我認為綜擴EQ等功能是不必要的話,那是不是找個「可切換訊源」的後級,直接接上訊源,就可以取代綜擴的功能了?



其實現在很多綜擴已經沒有eq功能了,老機器不知道,因為我不敢玩,但是就我接觸過的最近最多的D類,一般來說都沒eq了,當然少數的擴還是有,例如我的701,

本身前級就可以切換訊源了不是嗎?

以前玩監聽喇叭,我還差點買不用插電的前級(無源),也可以一次好幾組輸入的。
如果以dac來說,一樣有好幾組輸入的,例如我的w4s。
__________________
amp: AS701
speaker:HECO Aleva GT 402
player:mbp

此文章於 2016-01-01 04:33 PM 被 scottchang 編輯.
舊 2016-01-01, 04:32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ottchang離線中  
shiroc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67
一般來說,後級的設計者都把訊源切換工作交給更前端的設備負責,所以純後級只會提供一組輸入端子,少數是 RCA和XLR各一組。

去前級化的趨勢,在數位流中特別顯著。
因為確實有很多 DAC 內建多組輸入端子,例如中階的 Audiolab M-DAC, TEAC UD-501 等,都提供兩組光纖輸入、兩組同軸輸入和一組 USB 輸入。
配合更前端的 CD 播放器、電腦等等,就可以實現多組音源切換的目的。
而且 DAC 又是高電平輸出,本身通常還帶有音量衰減功能,直入後級的問題比較單純。

但是直入後級很考驗後級的設計。有些較差的後級,如果不經過前級的修飾的話,聲音會乾而且粗。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舊 2016-01-01, 08:28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irock離線中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如果seagaia兄是前後級分開的設備,DAC又有音量扭,當然可以試試直入,看看喜不喜歡。
如果像我只有綜擴,那就沒得選了。

完全沒有preamp或 被動的preamp(就是只有訊源選擇加VR音量旋鈕)還得看訊源。
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匹配得很好,這個可能得像Fabio兄或小壞蛋兄等坎站的人出來說明,
除了本來就需要增益放大的訊源外,一般說會有Buffer 和 阻抗問題的處理,或許這就是shirock兄提到聲音乾粗問題

聽說有些設計得不錯的被動前級可以處理好這些問題。

此文章於 2016-01-02 03:28 AM 被 Axel_K 編輯.
舊 2016-01-02, 03:23 A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離線中  
Stone Crab
*停權中*
 
Stone Crab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5
您的住址: 熱火隊地盤
文章: 2,703
我也覺得對於錢不是多到沒處燒外加耳朵也聽不出差異的多數娛樂型玩家而言,
現在日系廠商的HDMI綜擴(Receiver)就已經很好用了.
便利性跟功能性兼顧, 一台可以搞定的沒必要分兩三台.
初入門的可以從美國市場定價400鎂左右的入門級產品開始玩.
我也是一路從$400-->$600-->$800-->$1000-->$1500,
再上去一方面是感覺肉痛另一方面是感覺聽不出差異.
不過這有可能是受喇叭制約,這又是另外一個錢坑.
舊 2016-01-02, 10:55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one Crab離線中  
shiroc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67
引用:
作者Axel_K
如果seagaia兄是前後級分開的設備,DAC又有音量扭,當然可以試試直入,看看喜不喜歡。
如果像我只有綜擴,那就沒得選了。

完全沒有preamp或 被動的preamp(就是只有訊源選擇加VR音量旋鈕)還得看訊源。
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匹配得很好,這個可能得像Fabio兄或小壞蛋兄等坎站的人出來說明,
除了本來就需要增益放大的訊源外,一般說會有Buffer 和 阻抗問題的處理,或許這就是shirock兄提到聲音乾粗問題

聽說有些設計得不錯的被動前級可以處理好這些問題。

不一定要找被動前級
日系機種的後級比較容易找到帶音量輸出控制的機子
日系的綜擴,有些雖然不能完全前後級分離,但會提供一個直入後級的輸入端子,同時可以用音量旋鈕控制輸出音量
我手上剛好有兩台這種供直入後級又帶音量控制的綜擴
一台拿 DAC (DAC不能控制音量) 直入,細節變多但聲音真的就乾
另一台直入就比上面的強,音色細節都沒變化,只是少了前級放大,音量旋鈕要多轉幾格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舊 2016-01-02, 06:18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irock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引用:
作者sutl
現在訊源不只有2V的,甚至還有偷吃步到6V的

所以現代比較理想的後級,是有低增益檔位可以切換的後級。

如果是綜擴的話,最好是前級完全負責電壓增益,後級零增益,只負責大電流輸出。

個人認為,除非可控(有得選擇或是直接用VR控制),不然刻意拉高輸出電平根本是偷吃步
對,我就是說HUGO跟那些改RME卡改到3.多V輸出的
大聲不代表動態好,動態的定義是大小聲的比值,不是比誰大聲誰的動態就好
要改高電平誰不會改,又不是什麼難的,單純是不想而已XD

至於後級,沒有什麼是最好的

零增益有時候只是感覺上很單純,沒有什麼是最好的
增益可切換有時候要考慮電路是不是可以這樣,切換開關是不是耐用,接點品質如何?

一堆後級的架構都是驅動級->功率級
簡化成緩衝跟功率級也是可以,但最終還是那個老問題:
搭配合不合口味

================================

個人感想跟觀察心得是
這個過程不停上演,說白一點就是個人心路歷程
如果已經知道結論,何妨直接跳到終點,反正大徹大悟之後都是那句話
舊 2016-01-02, 07:07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引用:
作者Axel_K
如果seagaia兄是前後級分開的設備,DAC又有音量扭,當然可以試試直入,看看喜不喜歡。
如果像我只有綜擴,那就沒得選了。

完全沒有preamp或 被動的preamp(就是只有訊源選擇加VR音量旋鈕)還得看訊源。
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匹配得很好,這個可能得像Fabio兄或小壞蛋兄等坎站的人出來說明,
除了本來就需要增益放大的訊源外,一般說會有Buffer 和 阻抗問題的處理,或許這就是shirock兄提到聲音乾粗問題

聽說有些設計得不錯的被動前級可以處理好這些問題。


聲音乾不乾個人覺得,自己感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僅適用於自己
不然就是要找到有可信的人數做評鑑,才能下結論
不知道架構,不知道這器材是什麼東西的狀況之下,乾不乾呢?阿災XD

常見狀況兩種:
A. 設備先看過一輪,了解品牌、型號、甚至是架構,聽完說:不愧是OOO,表現確實XXX;那個GGG,因為LLL,所以聽起來YYY

B.什麼都不曉得的狀況下就開始聽,對GGG的評語是:........這個嘛,不錯啊,阿就...
對OOO的評語:........這個嘛,不錯啊,阿就...
(以上單純是個人體驗與經驗XD)

-------------------------------------

阻抗的問題有時候是被誇大了
當然會有影響,特別是超高頻的應用
至於音響用的,類比端先考慮訊源電流跟電壓的輸出能力比較實際
舊 2016-01-02, 07:39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seagai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2
文章: 26
感謝各位大大灌頂,小弟聽了20年的靜電耳機,所以對於Amp+speaker超外行。
看來日系綜擴是對我來說最適合的選項了… (潛水…)
舊 2016-01-02, 10:11 PM #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eagai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