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文章: 149
|
恩∼是不錯看...每一幕都拍得很美,而且對白不只三句!
但是坐我後面的那位肥宅開演後30秒直接打呼到結束是怎樣,整間都聽到他的打呼聲 有夠誇張∼比手機響更令人不爽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您的住址: 風城
文章: 323
|
引用:
你應去搖一下他說很吵耶 ![]() 聶隱娘的對話,非常之少,但字字珠機.用文言文表達要了解並不會很難. 但年少的朋友買不買單.我很懷疑. 這部人物的舖成太少了,看電影之前可能要先爬文人劇本的人物介紹. 我看之前完全沒有爬文, 電影中的面具女我根本不知她是那方派出的人物. 我看時還在猜是否因違師命,是師父派來的. 我個人是覺得很好看.但我不太敢呼朋伴友.覺得接受度會很兩極. 會再進場看第二次.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1,933
|
聽說要看聶隱娘前, 最好先去google一下唐朝傳奇的「聶隱娘」內容, 否則會看的一頭霧水, 因為劇中交待不清, 很多事情也沒有交待
也聽過有人評論這影片過份舞台劇化, 缺少對生活筆觸的微少描寫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513
|
我是覺得候導並不特別喜歡完整的交待劇情
變成劇情很多時候就突然略過去一段 觀眾要自行腦補 我自認看文言還有一定功力 但朝廷戲那邊我看得有點吃力(突然羨慕起外國人能看白話譯文 ![]() 公主有2位,但很多時候它不加區分,都說公主公主 還要特別想一下現在指的是那一個公主 ![]() 然後有時候說“爾“,有時候說“你“ 有時候是自然的口語,有時是刻意的文言 這是我覺得故意把書寫用的文言文套在口語裡 勢必會顯得不自然的一點 但候導電影氣氛的生活化真的是一絕 有時候真的有種看唐代記錄片的錯覺 純就看氣氛來說 我覺得這是李安的臥虎藏龍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之外 另一部能夠走出自已武俠哲學的佳片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菜市場旁
文章: 102
|
"刺客聶隱娘"這部片只是借用"聶隱娘"故事的殼而已,跟小說幾乎沒有太大關係,小說的道姑、聶隱娘、空空兒、精精兒的本領都是非現實,而侯孝賢卻要拍成現實,故事走向跟時間序也都完全跟原著天差地別,這是完全是侯孝賢自己的故事。
藝術電影是一種很花錢的藝術形式,會存在是完全沒有道理 勞師動眾,幾乎不可能獲利,時間又長,不像其他藝術形式, 觀眾看不懂怪觀眾沒文化,看得懂的人少,但是導演又希望有人看 給你錢還要被羞辱,不然就是出戲院要瞎掰幾句才顯得有文化 侯的藝術片都有一個特質,就是不懂的人都覺得很無聊, 藝術可以不用這樣,不要純講藝術文學,還是要回到"講故事"的層面,這是點電影的根本吧 不懂藝術的聽故事,懂藝術的不只聽故事,還看出導演要表達的境界, 沒辦法做到李安那樣,賈樟柯也不錯阿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Burn Notice
文章: 1,059
|
看完後的第一個心得就是 每一幕的風景怎麼可以拍的這麼美
![]() 第二的心得就是 窈七在魏博簡直就是逛大街 隨進隨出 有如家裡後花園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345
|
[YOUTUBE]8nY-ON46l0M[/YOUTUBE]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菜市場旁
文章: 102
|
故事大約10分鐘就可以清楚交代演完的,其實一點都不複雜。
一句話,侯孝賢玩"留白"的概念玩過頭 整部片就是電腦螢幕桌面的大集合,每格都美,如果在電腦上播,隨時按prt Scr SysRq 抓圖都可以用來當桌面 美,這是優點 但是腳色的互動是沒有生命的 第一,除了議政那一段還有刺客刺殺田興之前分派任務的方言以外,口條都很僵硬不自然,跟大學生拍的實驗電影差不多,就是念台詞而已。 第二,人物互動模式,總是不講話不做反應。通常是事件發生->某人講話->聽者沉默->鏡頭停頓->繼續停頓->下一事件或者場景拉遠 如果說劇中其中一兩個腳色是這樣表達無訪,但是所有人都這樣也太刻意了 第三,人物的表情,清一色苦瓜臉或者木然,或者遠鏡頭看不到表情,除了磨鏡少年跟小孩互動時有表情以外(這一幕其實很白癡,鏡子磨完亮面後翻過來又放在石頭上用力刷背面,鏡子都白磨了,這太荒謬),不是電影每個主要腳色都得賣賣高深,每個人都可以意會而不言。 這樣導演真正想說的是什麼都不重要了,因為太過賣弄"留白",也許是要讓觀眾自己感受或評斷,所以侯來個"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只敘述,不評論(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腦補,但是這部電影就是會讓很多人自己腦補),但是玩的太過了,連人物臉譜、聲音表情,腳色互動都丟了,反而變的空洞無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