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424
|
引用:
不過玩車的人反而很要求這種所謂的"噪音" 那種所謂的噪音還是評測一台車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哩 ![]() 常常看到評測汽車的節目主持人就這句話,有這種聲浪誰還需要環繞音響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933
|
引用:
對真正的盲人而言,適度的行車噪音,反而可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文章: 6,362
|
引用:
這問題跟固態硬碟威脅到機械硬碟廠的問題一樣 最後機械硬碟廠還是會推出固態硬碟
__________________
要用FurMark燒機請注意,作者建議跑15分鐘就好/電腦電源接頭規格 加入 F@H分散運算,幫助對抗疾病/ /加入WCG分散運算,幫助解決癌症,AIDS,糧食與能源問題 http://cid-d082ecba16a55988.skydriv...=GetSharingLink VGAMaster 請多多支持,歡迎任意轉貼!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與其靠開採地球既有的能源, 面臨日漸稀少的問題, 人類能自己(利用環境)產出的電能在長期
來看還是頗有搞頭. 續航力可以靠補給站延長, 若加電站有現在加油站的密度, 那也幾乎等同 沒有距離限制, 就是補充勤些而已. 看十年後電動車有機會佔到一定的份額.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
引用: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 我們現在所處的的環境噪音其實不低.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01
|
引用:
電動機車的行駛音比一般講話還小.... 你說的要達成實在不太可能...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除非供電站數量足夠,要不然行駛距離有限又必須充電的汽機車在跑長途時會很困擾,
總不能在經過美國死谷那種地方還寄望有地方可以充電吧? 目前還是以油電混合的方式比較適當,只依賴電力大概只適合城市裡使用。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949
|
引用:
以現在的理想狀況還算可以接受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3/07...-to-10-minutes/ 我一直好奇的是,一顆電池如果用同樣的安培電壓充電,如果改為八顆十六顆用同樣的規格充電,這樣會比較好嗎?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572
|
引用:
維修問題可以去TESLA官網看 TESLA不但是派維修人員親自到你家去修車 還會帶另一台車讓你開,讓你不怕臨時沒有車開 這服務我想台灣車廠沒有任何一家能辦到吧? 續航力問題就是用充電站跟換電池站去解決 用快速充電站的話,45分鐘就可以充滿80%,讓你再跑300公里 對一般普通駕駛人而言,開300公里的路程,已經是很累的事情了 45分鐘的時間剛好讓他小睡一下,解解疲勞,減少行車事故 如果實在不能等,就先�**{時電池囉,1分30秒就能換上滿額的電池 等玩完回程時再回來取回自已的電池就行了 甚至不想取回也ok,電池上面會記錄里程,讓使用情況多退少補 當然短時間內,油車跟油電車還是市場多數 不過將來的純電動車的市場仍然十分可觀 各大車廠最好趕快加緊研發 否則可能會換智慧手機一樣 原本是龍頭老大的nokia跟motorola 由於沒加緊跟上時代腳步 落到今日這田地 數位相機也是 Konica當初也是相機業的龍頭之一 但也誤判情勢,認為數位相機這種解晰差、噪點多、對焦速度慢、3小時就沒電...等一堆缺點東西 是不會成為市場主流的 結果發現不是,趕快跟sony合作時已經太晚了,現在Konica已經沒有了 此文章於 2013-07-21 06:26 PM 被 暴君 編輯.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949
|
引用:
破壞性創新的確很值得期待,小弟一直在等哪一家能做出取代FB的破壞性創新產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