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5,077
|
剛剛看到一篇
DQ6 假12相的文章 http://forum.coolaler.com/showpost....10&postcount=64 八相不是這樣算的,多相交換式降壓電路的每一相,是由Highside MOSFET以及Lowside MOSFET所構成,輪流切換並控制彼此的ON-OFF時序差來達成電壓控制,上面第一個圖已經說明HS/LS MOSFET切換的時序關係,並沒有所謂正相以及負相的說法。 每一相基本組合為一顆Highside+一顆Lowside,為了獲得更大輸出,會採取MOSFET並聯的模式來增加電流輸出能力,最常見的就是一顆Highside + 兩顆Lowside,也有兩顆Highside + 兩顆Lowside。 該主機板的電源電路設計,是典型四相交換式降壓電路,RT8802為PWM控制器,週邊有四顆Mosfet DRIVER,每相使用兩顆Highside + 兩顆Lowside,一個輸出電感,並不是八相設計。 技嘉DQ6號稱的12相電源,是六相交換式降壓電路,每一相使用使用兩顆Highside + 兩顆Lowside,兩顆輸出電感,所以會見到12顆電感,但其實仍只有六相,比較DQ6與DS4就可以略知一二。 華碩的八相電源,則是使用四相控制器,搭配自行設計的IC擴展為8相輸出,每相設計為一顆Highside + 一顆Lowside,一個輸出電感,也不是啥16相。 網路上這類文件很多,不然PWM Controller的Datasheet也會有說明,建議去看看。 另外,音效處使用了固態電容,聲音只會比較差不會比較好,因為音頻信號具有交流(AC)的特性,固態電容並不適用,所以音響僅有在數位化電路使用固態電容,聲頻/類比電路仍使用無極性的金屬化油浸紙質電容、金屬化聚乙酯膜電容、金屬化聚丙烯膜電容以及鋁電解電容,尤其是交連/旁路/耦合用電容。 ASUS的八相電路(參考LSI WOLF的文章) http://forum.coolaler.com/showthread.php?t=111184 控制器使用兩個週期的信號來達成八相控制 因為一個週期有四個pwm信號,所以第一個週期供應1~4相,第二個週期經過電路切換到5~8相 所以類似除頻電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5,077
|
http://forum.coolaler.com/showpost....10&postcount=64
http://forum.coolaler.com/showpost....58&postcount=81 P5B DLX 是8相 DQ6 是6相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689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5,077
|
引用:
我不知是否"虛擬 " 但是波形是八相 這騙不了人 至於DQ6(6相) 絕對是被DS3P V3.3 打趴在地上 我也是兩邊回的很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自從ASUS A8N32 SLI DELUXE推出後,ASUS於CPU核心供電VRM(Voltage Regulation Module,電源調整模組)使用八相設計,號稱能比市面上使用3相、4相VRM設計的主機板要來的好,開啟各家主機板CPU電源電路相數爭霸戰。到底何謂"相"的定義呢?以下做個簡單的說明。
單相降壓(Buck)系統簡圖如下: ![]() 可以見到一個High side MOSFET(Q1)跟Low side MOSFET(Q2),一個輸出電感(L)以及一個輸出電容(C),這樣構成了最簡單的單相交換式降壓電路。 各端點波形如下: ![]() 這時可以見到單相電路於電感端輸出電壓及波形會隨著每相ON-OFF交換而變動,這時就需要電容、電感儲能來於開關晶體導通、截止切換時儲存以及釋放能量,所以當負載增大時,便需要更大的電感器以及更多的電容器,以儲存更多能量。 且為改善暫態響應,必須提升交換頻率,但過度提升交換頻率代表需要使用高速開關元件,然而MOSFET高速特性並不優異,所以會導致切換效率下降,進而導致轉換效率不佳。 HIGH SIDE MOSFET必須承受導通時負載所需電流,LOW SIDE MOSFET於截止時承受電感釋放內部儲能的能量,為了得到更大輸出時也需使用更大容量的產品,不僅發熱量高,成本也增加不少。 所以大電流應用場合,大多使用多相位式設計。 下圖為二相降壓系統的簡圖: ![]() 可以見到兩組單相電路輸出並聯,但光只是電路並聯並沒有用,控制波形也要進行相位偏移動作,讓兩組電路交互動作,波形特性如下: ![]() 由波形看到,兩組電路因為相位偏移,使輸出波形得以重疊,就像一組以兩倍頻率運作的電路,所以多相電路,可以以較低的交換頻率,各相累加後總交換頻率也可以提高。 以上可以整理出多相式VRM有以下的優點: 1.因為輸出電流分配至各相位,所以每對HS/LS MOSFET所承載的電流會比較小。 2.因為MOSFET電流降低,導通時散發的熱量變少,且散佈到各相區域,所以熱密度較小,散熱問題比較簡單。 3.流過每相電感的電流變少,所以可選擇飽和電流以及有效電流較低的產品。 4.總漣波電流因為相數增加的關係,每個相位的漣波電流較低,輸出電容的數目得以減少。 5.因為總輸出頻率 = 單一相位交換頻率 * 相位數,較高的輸出頻率使得暫態響應也獲得了改善。 6.因為各相電流減小,每相MOSFET數目減少,可簡化MOSFET驅動器驅動能力的問題。 然而採用多相位輸出主要難處在於如何去平衡每個相位的電流,假設電流平衡做的不好,在大電流輸出的相位將依電流平方的比例產生功率消耗,不僅導致過熱,並造成VRM效率降低。 華碩早期八相主機板以ADI產製的ADP3186 可程式化5BIT 2-4相同步式降壓式交換電路控制器,還有ADG333A四路SPDT(單刀雙擲)電子開關,以及週邊附屬電子零件,因為在多相式VRM中電子開關是不需要的,加上僅有單顆4相控制器,當時曾提出質疑並推測電路運作方式,為四相控制器及電子開關,採用A/B切換式運作,以四個一組方式來交替運轉。 此為A8N32的第一代8相電路,記憶體插槽旁增加不少附屬零件。 目前為了支援INTEL新FMB規格,則是改以ADP3198 8BIT可程式化8Bit 2-4相同步降壓交換電路控制器,並搭配ASUS自行設計的AS3336G,其中AS3336G主要任務是將兩個週期四相信號,合成一個八相週期信號,達成四相轉八相信號輸出。 此為ROG Striker Extreme採用之八相電源結構。 ![]() 所以一個週期內八相的控制信號,是由四相PWM控制器分兩次週期完成,也就是說總交換頻率是PWM控制器設定交換頻率的二分之一,雖然不是最正統的八相設計方法,但仍是一個八相解決方案。 經儀器測量後,波形明確表示出該電源電路的運作方式,以下圖形是以太克四通道數位示波器量測出前四相運作輸出情形。 ![]() 經由圖形表示出,各路波形分別佔有1/8週期,也就是說每組電路分別在週期八個時間點內動作,的確滿足八相電路運作模式。 每相頻率為263KHZ,代表電路總交換頻率為263KHZ*8=2104KHZ,對於交換系統來說算是相當高的數值。 技嘉DQ6在電源電路上用了12顆電感、24顆MOSFET,稱為十二相,但是仔細比對電路一看,每相配置是由兩顆HS以及兩顆LS並聯後,加上輸出儲能電感之間兩兩並聯,於控制器使用Intersil ISL6327六相同步降壓控制器,所以其實是基於六相的設計。 ![]() ![]() 個人認為,轉換電源電路的相數有比一個引擎的汽缸數,引擎不是缸數越多就一定越好,而是在於良好的設計以及零件的協調。同樣的,電源穩定度並非相數越多就表示越好,而是紮實的設計,使電路以及元件完全發揮,過度增加電路複雜性,容易增加故障機率。不如採用簡潔有效的設計,將成本反映在售價或是其他元件方面,更是有利無害。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豐原~~
文章: 850
|
引用:
請問狼大個蠢問題 總結來說P5BDLX不論是真八項或者虛擬八項 這部分確實達到8項電路該有的效能是嗎? 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CPU: Intel® Core™ i7-6950X MB: MSI X99A GAMING PRO CARBON RAM: Micron DDR4 2400 16gx8 VGA: MSI RTX3050 GAMING X 6G SSD1: PLEXTOR M8PeG SSD2: INTEL 750 1.2TB POWER: CORSAIR AX1600i + HDPLEX 500W OS: Windows 2019 in ram 此文章於 2007-02-13 03:26 AM 被 d8953903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689
|
引用:
當然沒有直接的8相ic來的好,華碩透過一個AS3336G來整合,每個總週期會正8相的一半 你要考慮到轉換誤差,轉換週期時間效能,不是只看到八波就爽的。 pwm的ic只能接受四個phase,所以as3336g只是負責轉換4 to 8 我只能說,這是個成本的考量。 你要問的是,華碩這種"8相"成本下,會比買6相的好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3,946
|
也就是說,ASUS P5B D用[擬]八相達到八相該有的功能
而技嘉DQ6用[擬]12相達到6相該有的功能 這麼解釋對嗎?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引用:
個人再一次強調,轉換電源電路的相數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也不是說用多相的控制器一定比比較少相控制器要好,而是決定於良好的結構設計以及零件的協調,使電路以及元件性能完全發揮。 回到您所問的問題,ASUS的八相電源有沒有達到其工作模式,我跟您說"有",但是您問我有沒有必要一定要買八相,我的答案是沒有必要。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
引用:
應該是說,技嘉從頭到尾都是六相架構,沒有所謂的"十二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