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GOOGLE一個老喇叭的時候看到一段,個人覺得很有趣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3408.A.BB2.html 這文很長 中間有一段話,讓我對作者實在是一整個非常好奇 引用:
拍手聲是作者現場拍,這點100%原汁原味的原音 如果原音會有回音,但透過喇叭再生的聲音不會(假設音壓相近) 那... 1.系統呈現的拍手聲與現場拍聲音不同==>既然不同有啥好比較的? 2.系統呈現的拍手聲與現場拍相近 ====>整套系統還原力不佳 ----------------------- 題外話 每個人喜好都不同 聽習慣高頻過量的,聽到均衡的系統,會覺得高音偏暗 喜歡低頻大港的,聽到均衡的系統,會覺得低頻不夠 喜歡中頻凸出的,聽到均衡的系統,會覺得中頻不夠凸出 反之亦然 常常看到一些心得文 寫的好像一副OOOO的樣子,結果作者是不是真的有良好的判斷力?誰曉得 當然每個人絕對可以、本來就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但自己的喜好不一定是普世基準 還好這個主觀認知的基準絕對適用於自己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67
|
引用:
這需要解釋一些生物學和物理學的現象。 參考: http://www.scu.edu.tw/physics/scien...ePhysics/m7.htm 自己發出的聲音,自己聽到的和錄音聽到的,感覺一定不一樣喔。 自己拍手發出的聲音,有一部份會直接透過體腔振動傳到內耳,不完全是透過空氣傳導。 他感覺得回音,也許是他內耳聽到的體內共鳴,旁人已經沒感覺了。 所以要用拍手聲來比較系統還原度,可能會失真。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如果是唱歌或是說話,這的確不一樣 但拍手的話,透過傳導到內耳造成作者感覺到這空間有嚴重回音 應該是不太可能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387
|
引用:
triangle_antal_ex JBL 4333A 热烈鼓掌声音 Google到的網路鼓掌聲是在250Hz~4K Hz, 應該是中高頻, 會覺得回音太多應該是空間的吸音材質太少, 這部分多買幾塊吸音棉處理, 就會有明顯差異. 從開始升級音響到現在近一年, 個人覺得網路上分享的不少發燒友, 都只重音質, 輕忽音量, 幾萬起跳的器材不斷換, 卻連幾千元的量測器材都沒有, 真的每個都是金耳朵. 還常看到有人寫只要配備好, 殘響可以克服, 駐波可以改善, 各種奇特的論點, $$萬能 ![]() 不同人寫同一組器材, 有時還差很多, 這樣我怎麼知道要參考誰的 ![]() 只是我不是發燒友+木耳, 就之前想升級時聽過幾對便宜組合, 確實沒聽過高級貨, 或許好的擴大機+喇叭真的可以突破物理限制, 不受空間影響也不一定. 以上只是一個loserrr的牢騷, 當笑話看就好, 別太認真自行對號入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您的測試器具都還沒用XD 真是不好意思 ![]() 最近先把冷氣搞定 再來就是喇叭打造計畫準備執行 ![]() 如果您有要用還請您告訴小弟,我先寄還給您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387
|
引用:
沒要用喔, 感覺要往上一級的gap蠻大的, 要很多錢, 還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升級. 如果F大沒要用, 拿給你認識得朋友試也沒關係, 別擔心會壞, 壞啦就我認賠, 也沒多少錢. 是說你決定要打造喇叭了, 有參考資料可以聞香嗎?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暫時先收著,其實是不會用...(也還沒裝來用,最近不是忙就是忘記可以測XD) 計畫剛剛起步,正在和設計者信件往來中 這位設計者您也知道 ![]() 我想確實是有提升吧,雖然是很死板板的測試數據 反正我自己是認為,雖然我喜歡聽音樂,跟那些人一樣,大家都喜歡聽音樂 但不是每個喜歡聽音樂的人都有足以當基準的鑑別力 小弟我也沒有好的分辨能力,不過我樂於分享(雖然人很雞八,看到假掰就喜歡吐槽XDD)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387
|
引用:
R3的製作者? 到時不知道會不會有量產版, 我有興趣. ![]() 其實我倒不像你們這麼喜歡聽音樂, 大多是上網或做雜事時聽聽流行樂, 比較像背景聲吧. 大概是工程師的工作, 習慣看數據, 沒數據就看實驗結果, 所以很難理解大家都砸這麼多錢了, 都不會感興趣自己聽到的是甚麼, 自己喜歡的是甚麼, 有點職業病吧 ![]() 而之前想在預算內找目標, 每個都是感想文, 內容有時真的差很多, 也沒測試資料, 心中都在OS"你們這些人專業點好嗎? 這樣要人怎麼選, 難道每個組合都南征北討到處去試聽嗎?至少基本幫忙做一下, 不符合我需求的就直接剔除了" 也不是在批評分享的網友, 只是聲音本來就難以客觀評論, 再加上個人自己感受, 有時真的不知道基準在哪, 從之前會看完整篇文章, 到現在簡單看有沒明顯缺失, 反正最後還是要自己到現場聽, 那真不知道我看這篇文章要幹嘛. 另外突然想到, 之前不知在哪討論過得, 流行樂的電子合成音會刮耳 與演奏類低頻不會刮耳. 差異應該在節奏, 演奏類既然是由人演奏, 就多會有間段, 讓人可以分辨.但電子合成音很多都沒有, 滿滿的無間段低頻, 造成音量持續過大感到刮耳. 你可以用耳機與喇叭分別試聽下列兩首歌, 理論上耳機雖然吵, 但人聲應該還算清晰可辨, 喇叭應該就不行了, 會整個被低頻蓋掉, 用REW處理後大概可達成與耳機類似得聽感, 但會不會造成純樂器類低頻的音質下降, 我很少聽, 是聽不太出來, 可能要看其他人心得. 昆 夏美 - 私は想像する 3分15秒附近 [YOUTUBE]t-MrzH9uzcA[/YOUTUBE] 水樹奈々 - 月煌ノ剣 此文章於 2016-02-18 01:20 AM 被 windhm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67
|
引用:
銀河機攻隊ED,這首我也常聽 這首歌在3分15秒的地方,人聲放在合音部,而且不只一個人聲 再者又用電子混音,人聲會左右漂移 主聲是樂器,所以樂器比較突出是正常的,但還不至於蓋掉人聲 這首歌我用喇叭和耳機的聽感差不多 也可能是因為我是一開始就是按照我家喇叭聽感挑耳機的關係 聲音聽起來和我家喇叭不一樣的耳機就跳過 至於刮不刮耳,我覺得有時與音樂偏好有關 像交響樂也常常有大段無間斷低頻,也有人覺得吵不喜歡聽 我聽交響樂時,我媽有時就會跑來我房間叫我轉小聲一點,還說音樂要安靜欣賞 冤枉啊,我從頭到尾都是這音量,但交響樂就是會有起伏啊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應該沒有量產計畫吧,至少目前是... 測試圖看來真的是很威,低頻段延伸很棒,以我這GY人的標準來說是很棒的表現 再好預算就突破天際了 ![]() 現在比較困擾的是箱子要怎麼做? 自己黏不是太大問題,但是顏色要漂亮,在家應該沒辦法做到 找人代工的話,不知道哪邊有比較信得過的... ![]() 您的困惑也是我剛接觸時遇到的問題:到底你們在說什麼....阿不是同一個東西嗎? 不然就是:明明條件不一樣,有啥好比較的 最後心得:這些人都好有文藝氣息,最少他們想營造這個感覺 ![]() 您提到的曲子回家聽看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