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
兩張圖,看清製程與IC的對應關係。
![]() ![]()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4
文章: 0
|
提問W大,請問IBM出售半導體製程事業,
對檯面上的半導體代工大腕,有何影響、利害關係? 因為你有提過說TSMC未來有可能有製程撞牆期... IBM是否有外星科技?有其價值嗎?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
檯面上的消息顯示,IBM目前思考其半導體事業有些選項,或出售,或合資,或有其它模式,最終當以股東最大利益為依歸。
不論定調為何,短期內不致產生重大衝擊,畢竟手頭上研發的至少都涵蓋到未來三到五年的roadmap。再者,多年以來,IBM一直扮演的是技術開發的角色(涉及商業化的自身產品頂多是Power處理器),默默支撐著Common Platform聯盟夥伴的商業運作,是Samsung跟Glofo的精神導師(其實TSMC最痛恨的人應該是IBM),foundry領域的訂單肉搏戰反而與其無關。 長期來看,出售或合資的結果或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售的話,IBM淡出半導體領域,換人操盤,最壞的下場,Common Platform聯盟可能瓦解,TSMC獲益最大;縱使合資,IBM的影響力也會削弱,影響聯盟運作效率。當然,若Samsung與Glofo若已能獨當一面,如此衝擊相對小,譬如說全球能參與ASML EUV光刻機投資案的,Samsung就是其中一個。半導三國鼎立,可視為雙I一T(Intel、IBM、TSMC)陣營之爭。 半導體製程逐漸到達Moore's law的極限,是這個領域的共業,並非TSMC的絕對瓶頸,長期來看,各種solution都在醞釀開發中,舉凡3D封裝、FD-SOI、三五族元素、石墨烯等,不一而足,而IBM在這方面的研發一直都有,他人亦然,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若論其價值,不至於在三名外。 TSMC相對弱勢之處,一者在於half-node策略下,檯面上顯示其interconnect微縮弱于Intel,而TSMC這方面的改善時程要到2017年的10nm,其實是仰賴ASML量產級EUV;而Intel的外星人科技已喊出沒EUV,其10nm照跑,這只有時間能證明。二者,TSMC跟ARM市場的掛鉤十分根深蒂固,mobile SoC整體市場的成長已趨緩,同時foundry成本優勢到28nm已觸底,尋求往上(X86的PC跟server)跟往下(wearable、IoT)等新應用的成長動能將考驗ARM架構的延展性(Intel One X86覆轍在前),這還是需要時間。 20nm的市場趨勢,今年是個最可能的觀察點,若今年下半僅出現20nm的Apple A8處理器,這應該是個警訊,反映之前業界對製程節點成長鈍化的疑慮。 有段我認為可忽略而未節錄的Stacy Smith言論,或可解答未來製程的情境。 We are the only ones left who build our own factories(though it is also the case for Samsung). That gives us this manufacturing advantage that is hard to match. Gordon Moore[Intel founder] said many years ago that the price of $1 billion for a fab put manufacturing beyond the reach of most companies. I think Gordon, it turns out, was right, but he was early by about 15 years. It turns out about $3 billion to $4 billion has proven to be the threshold where most parties “just can't keep going” with their own factories. 資本高度密集的產業本質,有能力出線者已然屈指可數。沒人知道在Intel多年龐大資本支出下的功力積累到何程度,或TSMC能追趕至何地步。當Moore law撞牆之際,最終孰將翻牆而過?Time will tell. 說到IBM,是我最佩服的一家公司,不但是家百年老店,還是個百變金剛。 變,其實不難,難在變的決心跟執行力。論半導體業界輩分,尚在Intel之上;談軟硬體,奠定PC與DOS,方有Wintel的帝國;更別忘了超級電腦(Watson group)。即便滄海桑田,時光壬苒,IBM絕不眷戀昔日光輝,當斷則斷,與時俱進,呈現最新面貌給世人。 以公司之名為人稱道,IBM在眾人眼中,是家科技創新公司。在我來看,更欽佩其不愧一家以股東為重的business entity!多年來的蛻變,IBM都是為股東把守企業價值,維護股東最大利益。身為IDM前輩的IBM,從Intel崛起後,淡出半導體商戰,退居foundry夥伴的導師;自PC產業血腥殺戮,IBM斬斷PC事業,聚焦高加值的軟硬整合服務;再到最近的割捨X86伺服器事業。所有動作,IBM都是把珍貴的資源遠離獲利前景不佳的市場,毫無戀棧,保證投入的每分錢都能有最大回收,無愧于B字。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472
|
就算20nm沒辦法降低成本
對很多廠商來說還是必須的 尤其是有競爭對手的廠商 比如qcom/mtk NV/AMD(顯卡晶片) 因為降溫的同時,效能也會大增 除法肯定對手不會用新製程,否則為了避免競爭處於劣勢,大家都會用 大家的競爭水平都一樣,就只會把成本轉給消費者 而消費者是可以承受這種成本的,因為其他的零組件價格一直在降低 整機的價格也一直降低,最多降慢一點而已,不算什麼 IBM真的要賣的話,還對這個市場有雄心的公司應該都會想買/想參股 不過最後會得手的公司可能只有上次參加ASML增資的那幾家 ![]() 其他的,像umx/中芯/...應該會被排除 intxl會不會收到邀請比較難說,因為他加入其他公司就慘了 ![]() 此文章於 2014-02-08 11:49 PM 被 teszd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2
文章: 102
|
我是好奇未來 INTEL 會如何開發 X86 ?
haswell 說穿也沒變快只是加強 GPU , power saving .. 所以該 super pipeline pentium4 就失敗 super scaler 早有 至於 multi core 現在一堆 那是否 GPU +CPU 混合運算會起來? Tsmc 一直接代工 但是 好像沒有 代工 X86 CPU (RDC x86 or sis/Via x86 不確定是否TSMC代工也不知道 量多不多??), tsmc 都是做 arm cpu , arm cpu 好像越來越多 但是 > 2Ghz 後還會發展下去嗎? 還是說往 64 bit ARM 發展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 」
文章: 2,511
|
引用:
TSMC幫AMD代工APU已經好幾年了...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 ![]() ![]() ![]() ![]() (↑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
![]() ![]() AMD自初代APU伊始,便一直由TSMC代工低階產品。從40nm Bobcat-cored(Ontario、Zagate)到28nm Jaguar-cored(Kabini、Tamesh),而Glofo則擔綱高階,從32nm Husky-cored(Llano)跟Piledriver-cored(Trinity、Richland),到28nm Steamroller-cored(Kaveri)。下一代的高低Excavator跟Puma+核心產品,應也是如此分配。 此文章於 2014-02-09 10:26 PM 被 weiter5494 編輯.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0
|
In the nine months ending September 30, 2013, sales of IBM's microelectronics unit fell about 3%, and we estimate that the unit generated about $1.75 billion in revenue last year, while losing $130 million in pretax income. We predicts the unit will shrink to $1.45 billion in revenue in 2014, while losing another $130 million in pretax income.
- Toni Sacconaghi, an analyst at Sanford C. Bernstein 這次IBM有意脫手的是後端的晶圓廠,前端的IC設計仍會保留。說到這,附帶一提其自有自製的Power處理器,曾驅動過PC(Apple Mac)、工作站(IBM Powerstation)、遊戲機(SONY PS3、Nintendo Wii、Microsoft XBox)、跟電視機(Toshiba Cell Regza),現在則是IBM產品的獨門絕活。 看看monstrous的Power 8,對比主流處理器的幾個指標數字: 單一晶片上有12核心,每一核內有96KBL1+512KBL2+8MBL3快取,L1及L2共享512-bit 匯流排,其前端是16個EU,每周期內可發射10道指令跟分派其中8道,每核心可同時執行8個thread,聯外記憶體吞吐量是230GB/s。 ![]() ![]() cache bus bandwidth in Power 8@4GHz L1 → L2 :64GB/sec L2 → L1 :256GB/sec L2 → L3 :128GB/sec L3 → L2 :128GB/sec L3 → L4 :64GB/sec L4 → L3 :128GB/sec ![]() 以22nm SOI製程打造,Power8的die size達650mm²,從上面的示意圖目測,每CPU核心面積大於搭配的8MBL3,甚至直逼L2+L3面積,每CPU核心含L1大約是20~25mm²,對比於20nm的AMD Jaguar每核心2.2mm²,這級數可大有差異。 ![]() ![]()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4
文章: 0
|
感覺上,IBM這次要賣掉的半導體製造業務,
跟過去賣掉硬碟,thinkpad,server有些不同, 到底要賣多少?何者有意受購?矽智財?等問題....很難想像, 看樣子,不是短時間可以處理的完整。 相較之下,SONY賣掉VAIO的新聞,就沒啥重要了。 人家很早就賣掉thinkpad了,的確不愧道瓊概念的百年老店。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2
文章: 102
|
power8 應該目前還可以PK haswell (I7) .
Intel IA-64 那顆不知道還有沒活?? 目前看來 x86-64 最強是 intel I7 cpu. risc 除了 power8 好像 還有 super Sparc .. 但是未來server 比的是每瓦效能 畢竟 server 會 24hr run ..以前一直不管 但是 沒人使用時還耗電是很不聰明 目前算 每瓦效能 這比較環保省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