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效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
作者iDemon
閉著眼分辨應該不是問題,因為那個差異度實在很大……… 不管在聽音樂還是看影片

光以前完全沒發現的細節和音場的結構就差異不小了


不要我還是先註明我的目前後端設備好了
MAC MINI(amarra mini) > M2tech Hiface EVO > Keces Digibox > ONIX DAC 25a > IA-101B > NOTE 3

線材以neotech為主

這個就真的沒辦法回答您了,Hiface的數位輸出品質好是出了名的@@

但這個問題就只有同時兩者都有的人,後端設備還要跟您差不多等級的才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這次的比賽其中一個教訓就是,在不同系統下表現差異落差也很大,再加上聲音是主觀的,沒有一個定數

只能說STX的數位輸出還不賴就是了,但要說好到什麼程度就有待您買來試試分大家參考

是說MAC MINI好像沒辦法再額外插卡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舊 2011-06-27, 05:15 PM #16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小壞蛋
這個就真的沒辦法回答您了,Hiface的數位輸出品質好是出了名的@@

但這個問題就只有同時兩者都有的人,後端設備還要跟您差不多等級的才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這次的比賽其中一個教訓就是,在不同系統下表現差異落差也很大,再加上聲音是主觀的,沒有一個定數

只能說STX的數位輸出還不賴就是了,但要說好到什麼程度就有待您買來試試分大家參考

是說MAC MINI好像沒辦法再額外插卡


這點我也同樣沒輒,我家只有筆電,沒有PC桌機

買桌機還買STX,我還倒不如把這筆預算+Hiface evo二手賣出
再貼一些錢買weiss int202

應該還會再威上不少
 
舊 2011-06-27, 05:21 PM #16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Fabio
這其實要看狀況啦
專業音響品牌賣的如果有N種聲底,那會有N種奉承的評語
偏解析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柔聲派也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高頻亮一些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中頻突出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低頻量感強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三頻均衡會有一種奉承的詞語

今天一個不討喜的電腦/電子產品品牌(就以華碩來當苦主好了)
華碩如果推出了一台機器/音效卡
他也會有工程師調出的聲底
如果他偏解析,那就會被說生硬沒感情,冷調子,不耐聽,....
軟調子會被嫌沒解析,打迷糊仗.....
偏高也不是
中頻突出也不行
低頻多會被罵
三頻均衡又會說味道淡如水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因為這些不是名牌的器材他不是名牌
...
同理可套用到DIY的作品


我是認為各家廠牌會有自己想追求的聲音
DIY特別是裝配工等級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認知了


至於評價如何就是完全看每個人口味了
像我第一個確認喜歡的聲音是剛入門時所玩的管頭…剛開機一小時的滑順的聲音
然後開機超過一小時那種滑順就會不見…

不過那種聲音即使過了幾年我記憶還是很深
後面調整盡量偏向朝這種走向前進

前陣子帶了6w元的預算去挑DAC
挑到後面卻帶了不到2.5W ONIX 的 DAC 回家
原因無它、它有我喜歡的那種聲音特質

我想再過幾年我一定會搬整套MBL的西裝回家吧~~
舊 2011-06-27, 09:02 PM #1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引用:
作者iDemon
我是認為各家廠牌會有自己想追求的聲音
DIY特別是裝配工等級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認知了


至於評價如何就是完全看每個人口味了
像我第一個確認喜歡的聲音是剛入門時所玩的管頭…剛開機一小時的滑順的聲音
然後開機超過一小時那種滑順就會不見…

不過那種聲音即使過了幾年我記憶還是很深
後面調整盡量偏向朝這種走向前進

前陣子帶了6w元的預算去挑DAC
挑到後面卻帶了不到2.5W ONIX 的 DAC 回家
原因無它、它有我喜歡的那種聲音特質

我想再過幾年我一定會搬整套MBL的西裝回家吧~~


我是沒有調音方面的認知啦
其他經常分享DIY作品的大大你確定也沒有嗎?

雖然我沒那種程度
但是裝給長輩的機器他也聽得很高興就是了
舊 2011-06-27, 09:04 PM #16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一下fb上ASUS Xonar 數位流達人交流專區的資料

http://www.facebook.com/#!/topic.php?uid=142384949166265&topic=30

引用:
作者蘇先生
說老實話,以發燒友的標準來看,我對這次的改裝其實還不甚滿意,所以得到第一名實在是非常意外,猜想可能是某些部分符合評審的喜好與當天系統搭配的Sweet Point(當然還有一些運氣成分)。簡單的說明修改的部分與想法。

Simple is best是我主要的原則,一來是我們缺乏測試儀器佐證修改後的結果,二來是電腦本身的空間不大,個人又不喜歡修改之後有東西外露或是把電腦內部塞得太滿,所以不要太複雜也許是好事。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做了幾個修改:

1、類比電路的電源使用線性穩壓電源:這部分就是音效卡上面需要外接的+12V與+5V,這兩組電源沒有接的話驅動程式會告訴你,音效卡也不會工作。我手邊剛好有兩組裝好的穩壓套件,電壓符合加上電流夠大、雜訊也低,所以順手用上。這個線性部份用了一顆65VA的環形變壓器,變壓器固定在機殼面板上,AC輸入與電腦的電源供應的AC輸入併接,兩者用OCC銅線連接。穩壓之後到電路的距離越短越好,阻抗也要越低越好,所以我將這幾塊穩壓PCB固定在機殼底板(順便當散熱片使用)並且用OCC多蕊銀線接到音效卡。其實個人並不是那麼排斥交換式電源,設計得當的交換式電源的供電之穩與之快是傳統線性電源無法想像的 (當然效率非常高也是優點),不少HiEnd音響廠商也用他(除了D類擴大機之外,某瑞士錄音器材公司的真空管後級也是用交換式電源)。只是電腦的電源供應器的品質略差,所以就只好自己做線性電源,若是日後找到合用的交換式電源模組我一定會換上去的。

2、併小電容:Asus的卡上所用的電容等級已經很高,個人覺得沒有更換的必要,所以我為些重要部分的電解電容併了小容量的塑料電容,也用電容的材質與容量做細微調整。有沒有正面的幫助,當然是有,其他的不說,光是降低電容內阻這點就會改善聲音。

3、類比部分修改: DAC晶片之後全屬類比部分,包括I/V轉換、LPF與Buffer。I/V與LPF部分Asus完全照著BB PCM1792晶片的Datasheet做的,輸出約在4.5V左右。可玩的部分就是換OP了,所以我把負責I/V與LPF的JRC5532換成兩顆NS LME49990,Buffer的OP從LME4562換成兩顆BB OPA627BP,這兩部分OP種類的搭配有很多種,個人只就手邊有的OP挑出一個比較喜歡的組合而已。在Buffer之後Asus放了兩顆電解電容做訊號交連,因為我的OP組合輸出直流非常低,所以把這個部分直接Bypass掉,畢竟這個部分無電容勝過好電容。除了以上修改之外我還跳過了中間的繼電器,讓訊號的傳輸直接一點。

4、整機的震動降低:化解震動是發燒有必修的學分,每個人都有一套想法。個人認為電腦也是如此,所以採取以下措施來強化聲音表現:a加強主機板與電腦主機上相關機械的固定與震動傳導,例如每顆螺絲都加彈性墊片、面積太大卻缺少支撐的地方塞避震泡棉之類的材質。b、用膠固定音效卡上的的每一顆電容。c、主機的底板用角錐支撐。

5、撥放軟體與儲存系統:個人沒有寫軟體的能力,所以在軟體部分只能使用很現成的方案,所以我用的撥放軟體用的是Foobar 2000外掛Wasapi,而且不用軟體做昇頻的動作,但是我發現若是撥放時關掉不必要的作業系統,並且用SD卡做為音樂的儲存硬體聲音會有些許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對我這套電腦的修改,但正如我開頭說的:我並不滿意這個聲音,跟個人的參考系統相比,電腦系統的聲音尚不夠清晰,也可以再乾淨一點;低音不夠結實,沒有拳拳到肉的強度,速度也慢了一點。中音與高音的表現尚可(但若用Stax耳機當參考的話就完全不行!),但是怎麼聽就是有點沙子,質感也差了些。所以若有機會我應該還再修改一些地方,嚐試是否能再拉近與傳統訊源的距離。


跟小弟我的很多想法都很接近,真是同道中人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此文章於 2011-06-27 11:37 PM 被 小壞蛋 編輯.
舊 2011-06-27, 11:35 PM #16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引用:
作者小壞蛋
引用一下fb上ASUS Xonar 數位流達人交流專區的資料

http://www.facebook.com/#!/topic.php?uid=142384949166265&topic=30



跟小弟我的很多想法都很接近,真是同道中人

第三點的OP用途說的有點怪怪的就是了
關閉不必要的作業系統頗神奇
OS可以關閉然後撥放音樂

...

話說如果講究少點轉換少點阿飄
壞蛋可以講解一下資料傳遞的方式嗎?
舊 2011-06-27, 11:46 PM #1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壞蛋的系統除了2.5吋硬碟之外有什麼震動源嗎?
舊 2011-06-28, 12:11 AM #16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
作者Fabio
第三點的OP用途說的有點怪怪的就是了
關閉不必要的作業系統頗神奇
OS可以關閉然後撥放音樂

...

話說如果講究少點轉換少點阿飄
壞蛋可以講解一下資料傳遞的方式嗎?

第三點OP應該是講錯了吧,應該I/V用NS LME49990,LPF用的是兩顆BB OPA627BP@@

關閉不必要的作業系統,這講法有點問題,os關掉難不成要用bios放嗎囧rz

可能跟我的作法一樣,把不必要的服務關掉,減少在軟體自動更新及在背景作業造成的lantecy

至於資料的走向,就現場看應該是插SD卡在機殼面版的讀卡機上,所以應該是USB介面

這樣的話,走USB介面的資料走向就會變成

SD卡flash顆粒→SD卡控制器→讀卡機控制器→USB介面→南橋→南北橋BUS→北橋,到北橋後就是RAM 北橋 CPU三者間流動

如果是一般常見的SSD或是HDD的話就會是

SSD flash顆粒(或HDD碟片)→SSD控制器→SATA介面→南橋→南北橋BUS→北橋,此時就是RAM 北橋 CPU在流動

所以用SD卡會多一個讀卡機的控制器,然後走USB介面也不是很理想的介面,比較耗系統資源@@

當然最快的還是RAMDISK,直接出來就是北橋,省掉一大堆BUS跟控制器,對系統資料損耗也最少

當然這些都是學理上的說法啦,也許放在SD卡上真的比較好聲@@
引用:
作者Fabio
壞蛋的系統除了2.5吋硬碟之外有什麼震動源嗎?

在比賽的時候我2.5"也沒通電,所以是沒有;會外接電源一部分也是考慮到變壓器在運作時會振動

不過看到蘇先生這樣這改造,我想可能抑震作的夠好反而比外接來的還要有效果吧

只是如果AC12V去用1085作成5V的話,我也不敢放到殼裡,外掛散熱片都這麼大片了溫度不低@@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舊 2011-06-28, 07:59 AM #16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Fabio
我是沒有調音方面的認知啦
其他經常分享DIY作品的大大你確定也沒有嗎?

雖然我沒那種程度
但是裝給長輩的機器他也聽得很高興就是了



調出自己的聲音的工作是一家廠家必需要有基本功
總不能的買是 MBL、聽到的卻是 Densen 的聲音吧

ONIX(mbl窮人版)我最欣賞的特點
應該是屬聲音的連續性接續相當不錯,聽起來有接近類比的味道
其它廠家聽得出是聲音明顯是一粒一粒的(用HD800聽)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聲音大家各有偏好,但「音色正確」仍然有其標準
最少中頻要飽滿、這一點M2tech做的相當不錯
至少比我以前買的一些價位接近的電腦訊源還要好

我試過內建、fubar2、mac mini 光纖輸出至dac
在看日本動畫片時、人物說話時、背景音樂的密度都是相當虛弱
M2tech下去,背景音樂的聲音整個密度充實了不少
有時還可以明顯感受到形體的程度

這在我之前用過的電腦訊源是很少感受過的
(只有聽羅技z520有過類似的感受)
舊 2011-06-28, 09:32 AM #16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  
Fabio
*停權中*
 
Fabio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引用:
作者iDemon
調出自己的聲音的工作是一家廠家必需要有基本功
總不能的買是 MBL、聽到的卻是 Densen 的聲音吧

ONIX(mbl窮人版)我最欣賞的特點
應該是屬聲音的連續性接續相當不錯,聽起來有接近類比的味道
其它廠家聽得出是聲音明顯是一粒一粒的(用HD800聽)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聲音大家各有偏好,但「音色正確」仍然有其標準
最少中頻要飽滿、這一點M2tech做的相當不錯
至少比我以前買的一些價位接近的電腦訊源還要好

我試過內建、fubar2、mac mini 光纖輸出至dac
在看日本動畫片時、人物說話時、背景音樂的密度都是相當虛弱
M2tech下去,背景音樂的聲音整個密度充實了不少
有時還可以明顯感受到形體的程度

這在我之前用過的電腦訊源是很少感受過的
(只有聽羅技z520有過類似的感受)


音色正確我個人沒辦法確定
所以只好盡量做一些COMMON SENCE的東西
比如說可以線性就給他線性電源
不要讓馬達來亂
少點轉來轉去的...當然個人有比較過啦,在聽不出差異太大的條件下,我會用SSD而不會用隨身碟,講究點就放RAM DISK
盡量讓阿飄沒地方躲就是了

至於M2tech照您這樣說還真是厲害的公司
能將數位資料即時演算加強特殊頻段的質與量,真是令人佩服
舊 2011-06-28, 12:12 PM #17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bi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3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