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趴趴跑
文章: 1,664
|
轉貼
轉貼一份文章,也許很多人看過了
-------------------------------------- 再富也要"窮"孩子 (星洲日報╱副刊 文:柯世力 2006/07/31)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料尺,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雖然我並不富有)。幾年下來,我漸感難于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布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匿名信”,才又深感無論如何得貫徹始終。上述“私函大公開”(是無奈才將私函公開吧?)很有轉述的價值,茲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後,心里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挂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4胞胎?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有2男2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4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4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4次塞給4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 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 ,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不同意義的象征 其實,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里提到的不孝兒,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模型塑造出來的典型“模”特“兒”。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4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里或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含在嘴里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只掛在心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 ------------------------------------------------ 觀念跟我蠻契合的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京都
文章: 229
|
引用:
買新的比較快!都用六年了還要修?不必再修了啦! 15吋也太小了!至少要17吋比較剛好! 花1500修其實蠻划不來的,因為現在一台便宜的19吋LCD $6000就有了,還三年保固呢!用六年如果以當時的售價來看, 1500是不貴,但是以現在來看,真的是貴翻了! 要花1500修理,除非是修高階CRT,不然我會想去買臺中古 Philips 107T CRT來用算了,便宜又耐用!
__________________
音樂,是一種既獨特又充滿幻像的東西,並且是表達人類感性一面的藝術 、音樂,部份也好,全部也好,在同一個時刻裡,不同的人在感覺上有強 烈對比,在思想上也產生不同的矛盾。音樂之所以迷人之處,正是它可以 觸動人類心靈深處,既神秘又無限。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2,909
|
>>>再富也要"窮"孩子 (星洲日報╱副刊 文:柯世力 2006/07/31)
只能說無奈....@_@ 在下7年級頭段班~ 看著阿姨家的小孩7年級後段班~ 只能說都上大學了! 吃完便當都不會收....衛生紙擦完嘴直接丟桌上.... 拍拍屁股閃人....我相信這應該可以放上很多天...直到他老媽出現幫他收拾... 只能說小孩不好養...大人也要負責任 家中姐姐的小孩也事...幾乎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爸和舅舅" 唯一狠下心教訓他的大人@_@ 沒辦法少子化~不疼她疼誰?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883
|
引用:
聽起來滿不錯的,再富也要窮孩子,大概這些五六七年級的被二三四年級的養大然後打算爽自己,然後窮苦到他們八九十年級的小孩子XD.... 說來說去還是這一代最爽嘛。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2,636
|
我還蠻奇怪的
在自己沒有賺錢之前,什麼東西都是能用就好,沒有迫切需要能不買就不買 在自己學會賺錢之後,除了夠用還要有不錯的品質我才買,看的喜歡沒有需要但買的起的東西還是會買 我總覺得花我爸的錢感覺不是很好,花起來沒有那種苦盡甘來的爽度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367
|
只能說樓主應該是家境不錯吧.
我開始工作後. 只有買的更爽了..........相對於當學生時候的苦日子. 同樣一個月有$10000的閒錢. 有人覺得是變多 有人覺得是變少. 有人開始工作後 反而是可以花的錢變少了. 只能說 你老爸當年對你太好了..............簡稱"過太爽". 此文章於 2007-04-22 07:43 PM 被 missone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7 您的住址: 拉拉山
文章: 97
|
引用:
這位仁兄可能是剛入社會 沒有家庭負擔 出社會久了之後很多錢都下部了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70
|
引用:
+1 說的好~~~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70
|
引用:
...這台我也敗過......不過應該買的時間比較晚,買不到3萬; 前陣子是電源線接觸不良,把底座拆開,接點重焊即可~ 引用:
發人省思的好文章,收下了3q~^^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56
|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
再富也要"窮"孩子 這一長串討論引出兩種思維 同一件事,每個人都看到某一面像,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瞎子摸象」表達的最貼切。 孩子也是人,對父母的「疼」,也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是「享用」父母的奉獻是理所當然,養成不知感恩,甚至壓榨父母。 有人是很早就體會父母子女間的「親情」,努力讓父母榮耀,努力有所成就,早日分擔辛勞,替父母排除問題。 故教養不同的孩子,需用不同的策略。沒有哪一種思維是絕對「正確」 硬體有形「物質」的高低階,背後蘊含父子間各種「精神」狀態的綜合思維。 生活「智慧」就要自己體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