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嵐..
Major Member
 
..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9
您的住址: 我在這有百合香
文章: 128
引用:
作者gogo0306
請容許我稍微解釋
2009.10開拍
2009.12月資金用鑿,連薪水都發不出來,
2010.06郭董情意相挺,願投資5000萬,一到手馬上用完
2011.02殺青完後,資金缺口更大(因為要後製跟宣傳),郭董主動提為何外傳仍在借錢,
廠商催款,四處調頭寸,因此主動解圍,提出七億成本各負責一半.

如果貸款兩到三億,以籌劃期就開始借款,利息應該也不少了,
上次徐若瑄接受訪問時,說魏導怕催款怕到不敢接電話,
早點上映,早點還錢,心裡壓力比較沒那麼大吧,
其實這部片燒錢那麼快跟經驗不足有粉大的關係,
因為已經粉久沒開拍過那麼大製作的國片了,
這部電影我出錢陪不同的朋友去看了4次,
雖然並沒有像海角那麼的令我有感覺,
但願意去逐夢,還是要給予正面的鼓勵呀


謝謝,這些我在看「導演 巴萊」裡知道魏德有說
但還是解決不了我的疑惑

"瑕不掩瑜"與"一顆老鼠屎會壞了一鍋粥"是很對立的關係
一弄得不好,前製拍得太辛苦都會整個泡掉
都搞這麼久了,太趕、會賠掉一些東西,國外的觀眾可不會管你倒底魏為了此片有多苦、查霧社事件的歷史資料,人家看得是整個結果、也就是整體影片的品質

----------------------------
印象中「雙瞳」的整體畫面氣勢有國外水準

查了一下,成本竟然只有三千多萬台幣!!!

賣了八千萬,回本!

間接造就了「海角七號」「通天神探狄仁傑」(陳國富總監製)「劍雨」(蘇照彬導演編劇)
     
      
舊 2011-09-29, 10:09 PM #1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嵐..離線中  
..嵐..
Major Member
 
..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9
您的住址: 我在這有百合香
文章: 128
引用:
作者water1227
九月上映很像是為了『奧斯卡』!

引用:『 雖然張藝謀方面至今沒有承認,不過記者從電影局方面了解到,《金陵十三釵》代表內地華語電影衝擊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已經是板上釘釘。為了滿足申奧斯卡的條件(必須在9月30日之前商業上映一週),張藝謀正在沒日沒夜地加緊洗拷貝,爭取在9月24日之前上映。為此,審查組也給張藝謀一路開綠燈。』

http://big5.cri.cn/gate/big5/gb1.cr...753s3382958.htm


自從看了黃金不拉甲之後,對於張,我完完全全噁心

有特色沒風味,拿去國外,丟臉。會得獎,見鬼去。

套別人的影評:
「張藝謀善用「海量規模」製造奇觀,劇中盡是殺人如麻、殺手如麻、死人如麻、宮殿如麻、豐乳如麻、藥師如麻、菊花如麻、金黃如麻、鮮血如麻……如麻、如麻,用無數的如麻來換取票房的如麻。……像《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赤裸裸的媚俗....」

他幕後的團隊與中央的關系有多鐵…鐵到主要戲院不管有幾個廳全放映他的此片,要看別的還看不到。
擺明是強姦票房

噁心的一個人、反正有關係就沒關係

知道他拍黃金的成本自己說是多少嗎?

3.6億RMB!!
也就是

17億新台幣!!!
 
舊 2011-09-29, 10:29 PM #1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嵐..離線中  
gogo0306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578
引用:
作者..嵐..
謝謝,這些我在看「導演 巴萊」裡知道魏德有說
但還是解決不了我的疑惑

"瑕不掩瑜"與"一顆老鼠屎會壞了一鍋粥"是很對立的關係
一弄得不好,前製拍得太辛苦都會整個泡掉
都搞這麼久了,太趕、會賠掉一些東西,國外的觀眾可不會管你倒底魏為了此片有多苦、查霧社事件的歷史資料,人家看得是整個結果、也就是整體影片的品質


嵐兄,哈哈,你大概沒被錢逼過,
另外您如果看過書,就知道其實魏導拍這部片,
能完成已經集眾人之氣,
您有看過翻滾吧阿信的導演專訪嗎?
拍完上部片他差點就破產落跑了,
我知道您求好心切,恨鐵不成鋼,
但說實話,就像您上面所貼的,
cg的後製如果採用了韓國的天價,
配樂由更多人更多時間完成,
在台灣在國外能賣更多錢嗎?
您已經看過這部片了,想要訴說的題材太大太多,說故事的立場也不夠明確,
因此反而說故事讓人感動的能力變弱了,
導演巴來最後的話應該能給您最終的解答吧,
當初拍這部片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為什麼現在又想著要賺多少錢?
是為了要賺一口氣,還是要對投資方有交代?
如果您是投資者,面對龐大的債務以及感覺是一部無法回收成本的片子,
您還會想投入更多的錢?永無止境的上演日期?日益漸增的利息?
魏導那天受訪時講的話就呼應Godzilla chyx兄說滴,
印象中大概是,
為了證明國片也可以拍得像國外的史詩片一樣,
為了替國片留下一個里程碑,為國片的產業帶來更多的希望,
哇,好久沒打這麼長的文了,好累
__________________
燦坤卡號 :22376530,請享用

此文章於 2011-09-30 12:03 AM 被 gogo0306 編輯.
舊 2011-09-29, 11:58 PM #1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ogo0306離線中  
oioch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
引用:
作者..嵐..
謝謝,這些我在看「導演 巴萊」裡知道魏德有說
但還是解決不了我的疑惑

"瑕不掩瑜"與"一顆老鼠屎會壞了一鍋粥"是很對立的關係
一弄得不好,前製拍得太辛苦都會整個泡掉
都搞這麼久了,太趕、會賠掉一些東西,國外的觀眾可不會管你倒底魏為了此片有多苦、查霧社事件的歷史資料,人家看得是整個結果、也就是整體影片的品質


這樣講好了,提到印度片,你會不會期待它有「整體影片的品質」?
所謂「外國的觀眾」,他們對台灣電影期待的是不是「整體影片的品質」?

我是覺得這種連台灣人自己都不是很了解的歷史冷門題材,加上魏德聖根本就不打算把它拍成娛樂型作品,就注定這部片的市場會有侷限性
現在能賣到這種成績,除了作品本身之外,還是有靠著海角七號跟某種民族意識光環發酵後的結果

引用:
作者..嵐..
----------------------------
印象中「雙瞳」的整體畫面氣勢有國外水準

查了一下,成本竟然只有三千多萬台幣!!!

賣了八千萬,回本!

間接造就了「海角七號」「通天神探狄仁傑」(陳國富總監製)「劍雨」(蘇照彬導演編劇)


會嗎?

「雙瞳」裡面,我覺得最有「國外水準氣勢」的畫面,是開場哥倫比亞三星那個Logo畫面(笑)

至於「雙瞳」造就「海角七號」
恕我愚昧,從資金來源、拍攝手法到行銷方式,我完全無法找出這兩部片的相關的點

而「通天神探狄仁傑」嚴格說來是美資的港/中片,好萊塢投資港片應該比投資台片要早,香港使用好萊塢拍攝手法也比台灣要早,除了兩部都跟梁家輝、陳國富有關之外,也扯不上這片是受雙瞳「造就」的

至於「劍雨」,這部我比較沒研究
舊 2011-09-30, 03:09 AM #1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iocha離線中  
oioch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
引用:
作者..嵐..
自從看了黃金不拉甲之後,對於張,我完完全全噁心

有特色沒風味,拿去國外,丟臉。會得獎,見鬼去。

套別人的影評:
「張藝謀善用「海量規模」製造奇觀,劇中盡是殺人如麻、殺手如麻、死人如麻、宮殿如麻、豐乳如麻、藥師如麻、菊花如麻、金黃如麻、鮮血如麻……如麻、如麻,用無數的如麻來換取票房的如麻。……像《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赤裸裸的媚俗....」

他幕後的團隊與中央的關系有多鐵…鐵到主要戲院不管有幾個廳全放映他的此片,要看別的還看不到。
擺明是強姦票房

噁心的一個人、反正有關係就沒關係

知道他拍黃金的成本自己說是多少嗎?

3.6億RMB!!
也就是

17億新台幣!!!


簡單的說就是張藝謀沒有拍大成本片的本事。
張的幾部成名作成本都不高,賣點也都不是場面。

這個其實頗符合所謂的彼得定律,即「在任何一個組織體系中,任何人都會由原來能夠勝任的職位 , 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
在導演這個組織體系裡,預算的多寡其實某種程度代表了職位的高低。
當然啦,我很同意「有關係就沒關係」(笑)

同樣是拿到大錢(15,000,000 USD,約5億台幣),李安就能拍出臥虎藏龍那種質感的東西。

我倒覺得可以把近幾年華語圈的大製作片子拿來比較一下,這應該會是個滿有趣的命題。
舊 2011-09-30, 03:25 AM #1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iocha離線中  
oioch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
引用:
作者Godzilla chyx
魏導這種不符效益的拍片方式不適合當製片吧...

當然我也相信會花到這麼多錢跟經驗不足繳了很多"學費"有關
但是從海角七號就可以看出他預算控管的能力相當的差了...

另外就是希望賽德克巴萊團隊花了大錢拚命學到的東西能對真正對整個國片產業有幫助
而不是像之前的雙瞳,只是曇花一現 ...


我是持比較悲觀的態度,這一次並不是片商整個投資,而是魏德聖東湊西湊弄來的
也就是說,以華人圈來看,真正能拿到大預算的,排除掉政治因素之外,應該也只有李安能拿到這種水準的預算

這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市場不夠大,整個台灣最大的票房能到10億幾乎是極限了,換算成本,大概也只能有個3億左右,這也不過就是1千萬美金,大概是好萊塢的小製作而已

我是覺得透過海角七號、艋舺、那些年這幾部片的模式會比較適合台灣電影
約台幣3000到5000萬左右的預算,賣座大概一億到兩億
當整個市場建立起來之後,電影圈才能成為可以養家活口的行業,才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加入
舊 2011-09-30, 03:42 AM #1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iocha離線中  
老鬼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241
其實上集第一天上映我就去看了,老實說有點小失望。
感覺上,這的確是一部大製作,水準不輸好萊嗚的商業大片。
以國片的水準來說也的確是個里程碑
但若是把標準放大到全世界去競爭
要找到商業與深度並重的經典大片能強過這片的
其實也沒這麼難

不過這片的確有跟好萊嗚大片一爭雌雄的本錢
這是不爭的事實
至少最近這三個月來我看過的電影包含外片
還沒有這片這麼有看頭的
只是老實說好看歸好看,但只怕沒有好看到能賣到14億
頂多7億左右應該就差不多了

而在看過下集之後
對這片有更多的加分,現在仔細回想
至少變型金鋼3我在電影院有一半的時間在睡覺
看這片我是從頭看到尾
平常看電影總習慣看到一半去廁所
看這片我被震驚到連上廁所都忘記了

上集是著重在整體故事的鋪排,
所以深度比下集高,但是商業性較為不足
但是下集則要把所有鋪排的點全部爆出來
所以就是一直殺殺殺,要不然就一直哭哭哭
很多商業片用到的煽情手法,在下集會大量出現
(比如說巴萬無雙,女人上吊等等)
如果覺得上集不夠商業不夠爽的
看完下集會覺得很滿足
當然上集會看到的缺點下集也看的到
比如說敘事的節奏混亂這點也跟上集一樣
要有點心理準備就是

結論,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但至少優點遠大於缺點
今天我還要再衝一次下集
舊 2011-09-30, 05:42 AM #1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鬼離線中  
..嵐..
Major Member
 
..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9
您的住址: 我在這有百合香
文章: 128
引用:
作者oiocha
會嗎?

「雙瞳」裡面,我覺得最有「國外水準氣勢」的畫面,是開場哥倫比亞三星那個Logo畫面(笑)

至於「雙瞳」造就「海角七號」
恕我愚昧,從資金來源、拍攝手法到行銷方式,我完全無法找出這兩部片的相關的點

而「通天神探狄仁傑」嚴格說來是美資的港/中片,好萊塢投資港片應該比投資台片要早,香港使用好萊塢拍攝手法也比台灣要早,除了兩部都跟梁家輝、陳國富有關之外,也扯不上這片是受雙瞳「造就」的

至於「劍雨」,這部我比較沒研究


呃…

雙瞳的班底,有魏德聖、陳國富、蘇照彬

因為出資者的關係,台灣在那次能與美國團隊、澳洲團隊交流、學習
舊 2011-09-30, 06:48 AM #1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嵐..離線中  
老鬼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241
之前不是看到很多相關文章有提到呀

魏導拍這片之所以會花到七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
當初開拍之初,原本說要出錢的投資人臨時反悔收手
因為他們不相信照魏導的拍法,能讓他賺到錢

可是電影已經開拍了,絕對不能停
沒錢拍只好拖下去,可是員工的薪水還是要照付
所以只好一邊拍一邊想辨法找資金
一拖再拖,所以需要的資金就變的愈來愈多

如果一開始沒有這麼多變數,應該一開始籌到的資本應該就夠了
未必就需要再追加預算。

更何況跟雙瞳相比,很多東西在台灣沒有拍商業大片經驗的人材
所花的錢應該大多數都是學費,拍完這片之後對整個台灣電影團隊來說
這無形的資產才是最難得的
舊 2011-09-30, 08:13 AM #1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鬼離線中  
davelee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725
引用:
作者..嵐..

…先講顏色好了。電影都是現場實拍,後製時再調光。進行特效製作時就沒有考慮到影片光度,以霧社的霧景來說好了,明明在特效室裡看得好好的,都符合要求,回到剪接檯上,一調光,要求反差,原先設定的濃霧就消失了,要求重調,等於要重挖重製,一切重來,時間上根本來及,只能放棄堅持,只好不調反差,用現場機器再做一層前霧,讓特效的飄霧依舊可以在空間飄盪,這就是不得已的妥協,事後檢討,我們才明白其實在交給特效人員之前,先設定調光比例,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完美了。這就是以前不懂的事。

例如有些畫面做了加減格的速度處理,我們交給特效公司的影片是原始速度,他們也照那個速度完成工作,但是回到剪接檯上,一旦要做變速處理時,要加長或減短時,立刻發現速度不對,特效也就錯了,導致剪接點的錯亂,做都做不完了,如何要求他們重做呢?這些經驗都告訴我,以後要先調好光,再去做特效,然後也要先做好判斷,想那些戲要變速,先變好速,再去做特效,才不會大混亂。...
看來是魏導及其團隊的專業能力不夠,連做特效要配合光度和速度都沒有想到,難道整個團隊都沒人知道這個嗎?白白浪費了許多人工、金錢和時間。不知道七億裡有多少是拿去繳學費的。

不能否認,魏導拍這片真的很有種,也真的創造了國片的里程碑;但其能力確有不足的地方,也不能否認。

如果電影賣座,獲利夠多的話,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將本片重新後製一次?

此文章於 2011-09-30 10:10 AM 被 davelee 編輯.
舊 2011-09-30, 10:01 AM #1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vele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3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