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觀賞93年鈴鹿GP500畫面,見識見識什麼叫做''Honda Power'',也注意一下Schwantz在最後一圈前四分之一段時離領先車手差距還很遠,結果最後過終點之前竟然還差一點拿到第一........
*真正的高手永遠知道何時只需發揮90%速度,何時要Push到110%

1993 WGP Suzuka


*印象中在三四年前一篇網路報導裡Schwantz曾提及有好多場比賽裡,他和Rainey都有一個共同默契,就是每當本田車手領先要拉開距離時,兩人就要想辦法把領先位置拿回來,然後採用「快慢快」的戰術減緩對方速度,不然依照Doohan、Beattie等人的狀況,一旦被拉開距離,要追回來恐怕很辛苦。
     
      
舊 2006-05-21, 04:10 AM #1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行駛路線除了因應輪胎、車輛操控狀態而有所不同之外,在實際比賽裡還要把戰術應用層面考量進來。
畢竟當你無法在直線速度佔有優勢(或起碼取得平手的狀態),你必須盡量縮短進出彎道的時間,並且適當地阻擋對手........
當年Schwantz常用的快慢快戰術,就是利用強行切入的路線佔住對手的入彎線,然後採用比一般過彎稍慢的速度繞過彎點(不是Apex點),接著掌握主動加速的契機一舉打開油門出彎。
假設這個彎道正好屬於三檔5千轉中速彎,在這種不正常減速的狀態下,對手勢必會被迫退檔重新加速或者以較低的扭力勉強出彎(在前方有車子阻擋的狀態下,過彎路線和打開油門的時機都會被對手所左右)。
 
舊 2006-05-21, 04:35 AM #1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以上是指戰術層面的,至於過彎方式、煞車時點、引擎動力輸出特性所造成的車手行駛路線差異之外還有車手個人的習慣。

畢竟在80∼93年代裡,主要的GP車手幾乎全數來自於各國大型道路車賽出身,他們平時參加的可不只是環狀道路賽,舉凡泥地車賽、滑胎賽、越野車比賽所見多有。
這些需要各式不同操控技巧的賽事所孕育出的賽車手,其慣用的操作技巧自是大不相同。

況且從80年至90年代初,許多賽道鋪裝狀況並不如現在理想,很多車手駕馭高速的二輪賽車在這些場地裡比賽,如果動輒採用高速全傾斜過彎,以當時車輛的安定性、輪胎抓地力甚至是道路摩擦係數都可能造成轉倒事故頻傳。
以當時GP500主流的騎乘方式,多以簡化過彎路線,盡量延遲煞車點,縮短全傾斜過彎的時間然後積極打開油門出彎。

而在90年代初當時以車輛完成度較高者應屬GP250賽車,當時主流車款多採用並列直立雙缸或前傾V型雙缸,配合輕量化的車架和引擎,車子在高速過彎中對於煞車、輪胎的要求沒有那麼高,負荷減輕了安定性自然增加,很多車手都可以利用較輕的煞車力道、較長的煞車距離然後全傾斜進入彎道,一旦繞過彎點就可以準備加速。

至於為什麼扯到250賽車呢?因為在接近9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250車手升級挑戰GP500,最早的有J.Kocinski、L.Cadalora,這些車手把250賽車的技巧帶進GP500,他們對於賽車的操作特性要求與之前的車手大不相同,他們喜歡用更高的速度傾斜通過彎道並適時加大前輪荷重以提升前輪迴旋速度。

而到了這時候,還保有公路賽車技巧的車手就僅見於Doohan、Beattie等人身上了。
這種趨勢到95年之後更加明顯,因為像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開辦的賽車學校的人才紛紛出現在GP賽場,這些採用相同賽車、相同教材(教練)的小車手們,騎著80CC、125、250賽車一步步爬到最高等級,於是這些車手就成了目前常見的樣版模式,入彎減速、過彎、加速出彎無不是一個樣兒!

有興趣的話去翻翻舊影片,或許還可以在以前的Garry McCOY或者前兩年T.Bayliss看到截然不同的騎乘風格
舊 2006-05-21, 05:12 AM #1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leewayne
Elite Member
 
leeway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引用:
作者LittleJohn
而不依賴天分,處處講求精準控制與強烈作戰信念的車手,當推Eddie Lawson和Wayne Rainey。憑藉著精細的控制技巧和永不放棄的耐性,兩人囊括七屆冠軍絕非僥倖!


L兄真是「巷子裡(台語)」的喔!
當年,1984∼1989 這幾年,
GP500 算是 YAMAHA YZR 稱霸的天下,
許多雜誌or報導都聲稱,是因為 YZR 的強大動力(速度)造就功業,
但敝人以為,最大功臣其實還是在羅森、雷尼(抱歉,敝人喜歡用翻譯後的名字)兩人,
這兩人都以精準作戰為第一目標,而當時,不論史賓塞或是卡多納兩位本田 HRC NSR車手。
都只流於單兵作戰,甚至個人英雄式的出賽,對於賽道作戰的研擬,缺缺.......
史賓塞,這位年紀輕輕就打敗肯尼王的車手,被稱為GP奇才,
同一年在 GP250 & GP500 年度雙料冠軍,但最後還是被肯尼王調教後的羅森痛宰,
最後,彷彿自然淘汰般退出 GP 賽事,後起之秀卡多納,原本也是奇才,
但總覺得他缺少大腦般的衝刺與努力,常常流於做白工,
他誇張的調掛式動力滑胎,是他的駕車特色,敝人超喜愛這種過彎方式,
但他的「缺少精準式的單兵作戰」,導致他"先被羅森電,又被雷尼宰",
直到澳洲小師弟杜漢的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舊 2006-05-21, 10:41 AM #1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wayne離線中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這個問題跟我最近碰到一些剛完重機車的小老弟一樣!
其實答案很無解!
像我常會舉例~10多年前~我第一台CBR750有多難操控(所以後來都買400級)~而現在大馬力的1000RR駕控起來簡直跟以前市售NSR250一樣輕盈簡單!

其實還是一點!
起跑點(訓練起點)的因素!
小飛俠確實是有天份~而有幸天份很早就能被啟發(沒記錯的話他沒上學前就騎車了)!

而一路過關斬將(125~250)~也累積不少GP實戰經驗!
而如果在羅西拿到第一個GP500世界冠軍時~大家應該知道他感謝的除了他老爸~技師團~還有杜漢!

杜漢給了他很多MOTOGP(GP500)裡才會有的戰術~而非像125與250一樣一昧的跑快!
(畢竟馬力問題~125與250不需考慮到更多輪胎磨耗問題)

所以~各自有支持的車手就好了!

我以前也是非支持對象領先就不看賽事的人!
不過現在越來越能體會ROBIN為什麼常說頂級賽事越來越不好看!

像我也是非常崇拜舒馬克~而非常討厭阿龍叟!
但我很喜歡看現在的F1比賽~我要看看舒馬克能否敗部復活!
以及明年輸馬克與冰人同為隊友能為法拉利作多少事情!!
舊 2006-05-21, 01:31 PM #1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以致於~支持誰~認為誰厲害~各自表述就好了
這問題已經在ESPN的GP討論區討論到爛了!

所以~還是乖乖看比賽就好!

不過~很為MOTOGP的未來擔憂!!
越來越低的全球收視率~以及上一場中國賽事的現場觀眾人數.....

希望別在反菸下去了......再下去贊助商可能要密密麻麻的貼滿車手跟戰車...
哪天出現XX汽機車借款那就..... (當然這是隨口說說的)
舊 2006-05-21, 01:52 PM #1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引用:
作者LittleJohn
以上是指戰術層面的,至於過彎方式、煞車時點、引擎動力輸出特性所造成的車手行駛路線差異之外還有車手個人的習慣。

畢竟在80∼93年代裡,主要的GP車手幾乎全數來自於各國大型道路車賽出身,他們平時參加的可不只是環狀道路賽,舉凡泥地車賽、滑胎賽、越野車比賽所見多有。
這些需要各式不同操控技巧的賽事所孕育出的賽車手,其慣用的操作技巧自是大不相同。

況且從80年至90年代初,許多賽道鋪裝狀況並不如現在理想,很多車手駕馭高速的二輪賽車在這些場地裡比賽,如果動輒採用高速全傾斜過彎,以當時車輛的安定性、輪胎抓地力甚至是道路摩擦係數都可能造成轉倒事故頻傳。
以當時GP500主流的騎乘方式,多以簡化過彎路線,盡量延遲煞車點,縮短全傾斜過彎的時間然後積極打開油門出彎。

而在90年代初當時以車輛完成度較高者應屬GP250賽車,當時主流車款多採用並列直立雙缸或前傾V型雙缸,配合輕量化...

沒錯沒錯!
這就是癥結點!!!

其實就連小飛俠羅西自己也坦承~如果現在MOTOGP沒有一些電子輔助~要把GP車騎出車庫都是難事!

反觀10年前的科技~車架與引擎之間的不平衡~真的是很恐怖!

更別說那時候簡陋的跑道~要各車手以那種速度狂飆......叫我去TIS騎600.....我不幹...
會摔死
舊 2006-05-21, 01:58 PM #1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網路上應該還可以找得到許多90年代初期GP500在鈴鹿的比賽畫面,各位可以多注意Rainey、Schwantz在通過「Hairpin Curve」或「Spoon Curve」的Double Apex點時,是如何利用後輪牽引力適度滑動後輪來改變行進方向,其中光是Schwantz的高重心移動或者是Rainey細膩的油門開闔動作就值得細細品味∼∼∼

此外也可以看到Rainey、Lawson等人在領先獨跑或者加快追趕前車時行駛路線的不同,甚至可以認真觀察一場比賽裡同一位車手通過相同彎道時各項準備動作有無一致性、準確性。
多看些比賽就會發現這兩位車手被稱為''騎乘的教科書''絕非過譽。
舊 2006-05-21, 02:22 PM #1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講到Rainey~不知他現在還有無在YAMAHA裡擔任GP幕後顧問工作?
前幾年還見他會出現在場邊~還引起媒體的追訪!
舊 2006-05-21, 03:31 PM #1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舊 2006-05-21, 03:34 PM #1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5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