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56
|
引用:
2022-05-13 桃園民眾擠爆急診室 議員憂排擠效應 桃園市議會12日進行市政總質詢,市議員陳治文指出,醫療量能整備刻不容緩, 近期許多醫院的急診室外發生快篩陽性就醫引起的爭議事件, 憂心大批PCR排隊人潮會排擠其他醫療量能,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恐會出現「類醫療人球」。 2022-05-09 「PCR vs CPR」 醫療排擠造成的傷亡比新冠肺炎更多 然而,邱冠明坦言,目前用藥相當複雜,包含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用藥、慢性病用藥及抗病毒用藥, 當然也涉及不同科別,希望指揮中心未來能夠持續改善並優化遠距看診需求通知的效率, 以及維護整個看診流程的順暢,達到「及早用藥、避免重症」的目的。 ------------- 現在的(方倉、野戰、專責)(醫院、診所、收容所、旅館),已然是為把新冠跟原本有醫療需求(意外、慢性病....)的病患分隔出來減少排擠的影響。 而政府的政策是為要超前部屬且滾動式修正,以為避免一線人員違背職務責任..... PS. 每個人的圈子多少都有醫療相關人員,醫療專業不是個人能幫忙地; 只有盡量疏導其身心的疲累。 此文章於 2022-05-15 10:04 AM 被 polor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0
文章: 517
|
引用:
99%都輕症、無症, 這種的當然住家裡, 假如全部住方艙, 是要耗費多少醫療量能? 而且在這樣醫療量能被稀釋的狀況下住方艙, 快掛掉了真有機會被搶救? 可以照顧自己的就在家照顧自己, 有困難的再去申請收容所, 把醫療量能讓給需要的人 在家隔離依舊生龍活虎的人不在少數 https://www.facebook.com/GarminTaiw...009141009215714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20 您的住址: 天龍國蛋殼區
文章: 1,349
|
引用:
你說的是常識都能接受,都說了是小型可供選擇分擔醫院。 方艙又不是倉庫,配基本醫護 巡房 血氧機 呼吸器等。 新聞看來那幾例都是在家半夜死給你看,有比方艙強嗎。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0
文章: 517
|
引用:
這都是選擇呀, 在家往生的不是也都覺得狀況還好應該沒事所以沒住院嗎? 如果真要預防這樣的少數病例突然往生, 那就只能全部都抓進方艙不是嗎? 全部進方艙不就變成我說的醫療量能被稀釋的狀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