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668
|
引用:
因為那是指MOSFET閘極寬度,亂標很容易引起爭議。 閘極寬度越小是指在同面積的晶片下可以塞更多電晶體,但不見得電氣特性會更好。 反而縮小後要克服漏電流、寄生電容等議題,克服後才是真正突顯出性能。 因此14nm++會比10nm來得好,這對電子電機領域來說是常識,沒什麼好意外的。
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主力機: AMD Ryzen7 8700G ASRock Deskmini X600 Crucial DDR5-5600 SODIMM 8GBx2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Thermalright AXP-90 black Acer XV272U KV ASUS ROG Gladius II Origin GANSS HS75T x Glorious Panda LG 32LM6200 32吋液晶電視電源模組維修經驗分享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引用:
原來如此 也就是說14nm++的MOSFET閘極寬度並沒有變化? 至於亂標元凶三星也沒啥事,台積電也跟上...要說Intel比較老實嗎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51
|
引用:
https://en.wikichip.org/wiki/14_nm_lithography_process 節錄內文: The 14nm++ process also appear to have slightly relaxed poly pitch of 84 nm (from 70 nm). It's unknown what impact, if any, this will have on the density. --------------------------------------------------------------- 有臆測14nm++密度反而不如初代14nm(Contact Gate Pitch 從14nm製程的 70nm"反向優化"到14nm++製程的84nm) 但INTEL方面好像從來沒有證實密度下降就是了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152&snA=4690 PS:AMD用的三星授權14nm製程Contact Gate Pitch是78nm 雖然半導體製程還有其他參數能影響密度 不過單看這個參數,在2018 14nm產能不夠的情況之下 INTEL還是堅持採用14nm++也不願改回具有密度優勢的14nm或是14nm+ INTEL也是想盡辦法不昔用面積換性能幫14nm相關製程延壽 此文章於 2019-06-03 12:10 PM 被 space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我懂了
單純縮小會引發很多問題 還需要打上一堆強化才能維持住 這麼看來台積電的7nm真的很威 去年就幫Apple穩定量產A12晶片 幫AMD量產的R3也很快7月就能驗證了 而且從全球一堆合作方案來看,Apple、高通、AMD CPU+GPU、華為等等 我還真不知道台積電的產能到底是怎麼吃下全部的 不只生產,還包括極其複雜的高階製程晶片設計優化(需要兩方合作) 這邊也很佩服AMD還真的CPU、GPU兩線同時改良架構大幅優化效率 NV這種單搞GPU的作到精很正常,Intel就顯得架構效率提升緩慢 此文章於 2019-06-03 12:58 PM 被 aya0091 編輯.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7
文章: 98
|
Ryzen5 3400G APU公開現身:還是12nm Zen+架構
7nm製程、Zen 2架構的第三代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出爐,同時也有很多用戶期待新一代RyzenAPU,但如今APU的地位明顯非常低,不僅產品進度遲緩,製程和架構也落後CPU一代。RyzenAPU目前在桌上型上只有一代產品,Ryzen5 2400G、Ryzen3 2200G都還是初代14nm製程和Zen架構。
37c08a55c99c676.jpg 而它們的繼任者將是Ryzen5 3400G、Ryzen3 3200G,雖然也劃入3000系列,但卻還是12nm製程和Zen+架構,目前看只是CPU基準、加速頻率分別提升200MHz、300MHz。台北電腦展上某廠商展示新款X570主機板的時候,用的居然是一顆Ryzen5 3400G,這也是其第一次公開現身,而且允許隨意體驗、跑分、拍照。 87715992547f0a6.jpg CPU-Z檢測證實了傳聞Ryzen5 3400G還是4核心8線程,最高頻率4.2GHz,L3快取4MB,12nm製程製造。CineBench R15跑分單核心162、多核心712,相比Ryzen5 2400G前者提升有限,後者反而還低了近百分,顯然只是個工程樣品,尚需優化。 目前還不清楚Ryzen 3000G APU何時發布。 消息來源: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29383-1-1.html ================================ ![]() 這棵Ryzen 9 3900X TDP105W 499鎂 開始期待這顆的表現了 只是到台灣又不知道要賣多少了 ![]() 此文章於 2019-06-03 09:25 PM 被 若梅 編輯.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8
|
現在APU地位低算正常
低價產品不會比高價產品重要 雖說筆記型電腦適合用APU 但廠商大多只是一兩個型號採用 不像intel的從旗艦用到入門都有 APU不是重要的商品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引用:
PC卡在架構,APU再強也就那樣 所以APU的主戰場在家用遊戲機上 不管是X1X還是PS5都很猛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925
|
引用:
台灣的訂價 AMD大部分匯率換算都高於Intel 我稍微估算一下 Ryzen 9 3900X 499鎂 初估NT.17500 Ryzen 9 3800X 399鎂 初估NT.13950 Ryzen 7 3700X 329鎂 初估NT.11500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70
|
真香啊真香XDDD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引用:
據有拿到測試版的表示這代7nm可以上4.8G 抓保守一點拿3900X的Boost 4.6G當保底值 3700X全核4.6G就能勝過9900K全核5G $11500 vs $15500,CP值大勝 不過一切還是等上市實測再定論,千萬不要衝首發 很多小問題通常都要上市才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