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引用:
不需要天天換車架,還是說明它是賽車設計,也說明鋁鑄車架在一般場合的不適用。 賽車道可不是台灣的馬路,你總不能出門碰個大坑,回來後就擔心車架會不會斷裂吧! 額外補充 引用:
宣稱40KMh可以跑100KM,"我猜"大概又是「實驗室數據」 也就是說他是計算馬達曲線最高效率出現在40KMh,以此定速在實驗室滾輪跑100KM 實際馬路數據,就算無風,跑40KMh就有40KMh風阻。 根據電單車一些論壇實際數據,最大續航反而出現在15-25KMh,而不是最高馬達效率上。 也就是說,在這種小動力的電動車,風阻實際上影響不小。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1.那就必須加大車身,車殼與馬桶間最好有四五公分可以讓你塞結構,問題是沒有,他們會這樣設計不是沒有原因的,就是因為沒有空間,這不是mm能解決,而是才能幾cm才能解決的問題,沒有空間有沒有空間的玩法,但沒有人在這種沒空間用鑄鋁的∼ 2.相對的馬達重量也比引擎輕,所以電池的重心就更重要了,電池的重量足以左右這台車的穩定性,從來都不是前後配重的問題,而是重心的高度太高穩定性不足,加上軸距又短了一節,輪胎也是速克達等級的12吋胎,這是一連串的設計失誤,你以為重心就足以產生問題嗎?這些事情是串在一起的∼ 3.翹孤輪都是你自己說的,我可從來沒說過,我也沒說驚世駭俗的動力,我只有說這是125等級的,規格就應該依據125速克達的規格,你一直拿50CC啦檔車啦來比較,就是因為你找不到125速克達比這台軸距短的!!你覺得是機車廠強還是你自己強?∼ 4.改裝車不在討論範圍內,要談就談原廠車,這我之前不是說過了?你還在搞無限循環?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穩不穩騎過不就知道了,沒騎過也可以看一些對於這台車穩定性的心得文啊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一些線損,阻抗,穩態響應計算下去 還可以有原廠說的98% 就真的見鬼了 (這邊不是講Axel_K大大,請您見諒) 在實驗室上Dyna再好都有個極限 ![]() 小弟比較認同Abcd兄前面所言 這個值是只有某段電路傳輸能源效率會出現 只是原廠沒寫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搞笑星
文章: 663
|
引用:
1. 沒空間這是你說的, 有人限制GGR只能做這個size? 還是電池不能重新排列空出空間? 這些都是設計問題 ![]() 還是你真的認為這樣喬不出空間? 別鬧了! 2/3/4. 你要原廠我就給你原廠 GGR軸距1233mm, 12吋胎 http://www.ibike.com.hk/01_bike_rep..._v125g/p/01.htm Suzuki Address 125, 軸距1235mm, 人家只用10吋胎 http://www.ibike.com.hk/01_bike_rep...in_125/c125.htm AEON co-in 125, 軸距1200mm, 10吋胎 http://www.ibike.com.hk/01_bike_rep...steam125/01.htm Honda Steam 125, 軸距1214mm, 10吋胎 http://www.ibike.com.hk/01_bike_rep...125/vino125.htm Yamaha Vino 125, 軸距1230mm, 10吋胎 http://www.kymco.com.tw/products/ne...5/standard.html Kymco Cue 125, 軸距1215mm, 10吋胎 http://www.kymco.com.tw/products/ne...K/standard.html Kymco many 125, 軸距1190mm, 10吋胎 http://www.ibike.com.hk/01_bike_rep...o/07_bubu/b.htm PGO pupu 125, 軸距1210mm, 10吋胎 引用:
我覺得你比較強啦, google都沒有一嘴巴就說死了. 到底是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意見當作真理在討論區教訓人啊? 重心太高穩定性不足? 因為騎士在上面所以重的東西一股腦塞到下面這根本違反質量集中化的設計方向好嗎? 當年HRC NS500油箱從車底改回正常位置是為什麼拜託你去google一下吧, 別在腦內補完了...這樣就重心太高那機車漢堡應該是殺人工具要禁止生產啊! BMW C1這種頂一個沉重屋頂在頭上的東西政府怎麼可以買來當公務車呢?!?!?! ![]() 還重心前後分布沒影響哩...你真的有用心騎過檔車/速可達甚至比較過單雙載前後避震/煞車反應的差別嗎?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引用:
是某段電路的效率。 我覺得甚至控制盒的輸入-輸出,效率曲線的峰值能不能達98%都是問號。 至於直流無刷馬達峰值能達到90%就很優了。 一般來說,低速時效率很差,然後近乎直線攀升,很快就達到峰值曲線,接下來就如拋物線開始下降。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522
|
引用:
是的 ![]() GGR用的是永磁同步馬達 外面還是要一個IGBT控制 這些阻抗加加減減 很難想像還有八九成效率 當然,小弟我沒看過GGR的IGBT 也有水冷卻它嗎? 沒有的話,這東西要燒壞也很容易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所以你忽略重心等其他問題,直接講軸距?這證明了那一點你告訴我?重心低軸距當然可以縮短,現在重心高了、軸距短了,連車身結構設計都有問題,現在就是有這些問題,你可以請GGR回去改,等他們改好了再來說,不然現況就是如此∼ ![]()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77
|
我想到GOGORO成功的方法了
1.資金大,多設站(銀行會借錢吧????,借多,你是知道的 ![]() 2.多設站,跟搞點再生能源,還有時間差,賣電給台電 3.那大者就橫大,那大家選擇的就少了 座椅設計<==為什麼不設計大一點呢?? 一開始設定單人騎?? GOGORO 車賣出的量會不會指數成長呢?? 此文章於 2015-11-26 11:20 PM 被 @"@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搞笑星
文章: 663
|
引用:
http://www.mirdc.org.tw/FileDownLoa...16107111151.pdf 工研院金屬中心2008年的文章, 廣義的鋁合金鑄造車架早已廣泛用於民用街車上. 連整天飛啊跳的越野車都越來越多放棄鋼管車架改用壓鑄鋁合金車架, 強度上我想是無須懷疑的. 重點還是設計 引用:
呦, 被打完臉了又要跳針啊 不然你算算重心多高, 會影響多少安定性咩 ![]() 18kg的電池高了二三十公分好可怕啊好不安全啊, 雙載問題就跳針跳開 http://www.engadget.com/2011/02/08/...on-competition/ ![]() 人家改成這樣還在屁股掛一堆電池照樣上場比賽 [YOUTUBE]RIMQ0c7JKIU[/YOUTUBE] 高速有沒有不穩? 過彎有沒有過敏? 要講那種似是而非的指教, 不要笑死人了 摔了一台散了就可以證明重心高軸距短都是問題? 看到車殼很薄就說裡面沒空間? 你自己的邏輯打自己臉不會痛嗎? 出一張嘴打死車廠, 再來指著別人說是車廠專業還是別人專業 您就繼續認為您的想法都是無可質疑的正確吧
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於 2015-11-26 11:26 PM 被 DavidCh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