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
引用:
所以我才說是夢到的ㄇㄟ ![]() 我是覺得google也許想要搞一個OS中的OS吧 有點類似不管你用哪種系統 但是你一定會灌Google某種軟體 用它來上網,用它來處理文件,用它來娛樂,甚至用它來控制你的電腦 不過我的概念還很粗淺 也不是一定就是這樣 也許技術上做不到 但是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樣就是了 僅供參考,因為是我夢到的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
引用:
嗯嗯....你的想法跟我類似 我覺得GC是一個聚合器 Google不是設計他來讓大家上網用(也許應該說這只是附加功能) 是設計用來提供google的服務的 因此我個人就相當好奇它是否要弄到行動裝置去? 此文章於 2008-09-04 08:03 PM 被 李麥科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引用:
沒有捨棄,只是你沒有設定成只要開首頁 如果是捨棄那項功能會完全消失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36
|
引用:
所以我不稱Google的是WebKit,因為Google自己做了非常多的修改 Google的JavaScript引擎用的是自己的V8而不是KDE給KHTM用的那個 而且WebKit因為蘋果的關係已經偏離了KHTML,蘋果很多部分並沒有回饋給KDE 簡單的說就是蘋果在閉門造車,表面上看似開源,主導權還是在蘋果手上 GPL跟LGPL是有別的! ![]()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引用:
TraceMonkey 加速的圖表是畫錯的,其實沒有那麼神奇,那個圖表拿有開啟和沒開啟作%的繪圖,沒開啟示有開啟的20~40倍,其實仔細看單位,其實是20~40% 就好像說如果你存款,有算利息和沒算利息,差了3%,但套用那個圖表,會看起來像多了3倍,如果大家都用那樣出圖表,根本就是廣告不實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36
|
引用:
我不知道你說的圖表是哪個? 但TraceMonkey理論上可以比傳統JS Render快20~40倍這個是成立的 考慮到每個人電腦硬體效能不同,所以結果會有20~40倍的這種差距 因為TraceMonkey的編譯與執行速度的原理以及處裡方式有創新 所以你在瀏覽器上執行一些JS程式時發覺得速度跟反應上變快了! 這之間的差異是TraceMonkey採用RealTime Compile跟傳統逐步編譯執行的差別!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順便附上原文網址,我沒有看到%啊?
http://weblogs.mozillazine.org/road...pt_lightsp.html 而其我實際用sunspider javascript benchmark 測試的確符合那張圖表 googel chrome Javascript會這麼快是因為它跟tracemonkey同樣都是即時編譯 http://blogoscoped.com/google-chrome/14 http://blogoscoped.com/google-chrome/15 http://blogoscoped.com/google-chrome/16 http://blogoscoped.com/google-chrome/17 如果有稍微再注意Google chrome釋出前的訊息 可以發現 有Chrome 是架構於Apple Webkit 和 Firefox上的 Webkit就不用多說了,那firefox是什麼呢?大概就是tracemonkey吧 當然如果你有興趣跑跑看tracemonkey 可以發現 tracemonkey的速度跟chrome的速度非常接近(加上測試誤差 幾乎可以說一模一樣) 此文章於 2008-09-04 09:00 P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天母
文章: 557
|
做OS是舊思維, 不可能也不用吧. 光是Chrome寄生在OS上就可以當作窗口, 與所有Google的服務連線了, 哪還需要自己來做OS? 君不見現在MS也被OS這個"祖產"壓的很喘嗎?
讓我想到在大公司內的"體制內創業", 異曲同工之妙~ 引用: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七嘴八舌異言堂
文章: 224
|
引用:
謝謝您,弟的電腦是插4G抓3.3G。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引用:
那個連結主要是給你看 fx3記憶體使用方式,還有一些是上面沒寫的(怕寫太多反而會看不懂) 容量詳細大小 還要看你怎麼用 下次你這麼用之前可以看看 about:cache 因為你開10個tab時已經超過 82MB=Active(24MB)+inActive(24MB)+FX3(34MB) 的限制 而變成這樣100MB=Active(66MB)+inActive(0MB)+FX3(34MB) 關掉那10個tab後看到的應該是 70MB=Active(24MB)+inActive(12MB)+FX3(34MB) 此文章於 2008-09-04 10:51 P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