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laifu
New Member
 
laif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1
引用:
作者我愛E奶
一直搞不懂為何台灣人中國人要信印度人創的印度神教外加印度佛?

佛經內的神佛名子也超印度的...


恩, 還是媽祖太子爺來得親切。

如果可以在封幾個比較近代的人名如陳俊宏林志豪陳怡君作從神就更好了。
     
      
舊 2016-04-29, 06:03 AM #1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aifu離線中  
cja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1,253
引用:
作者laifu
恩, 還是媽祖太子爺來得親切。

如果可以在封幾個比較近代的人名如陳俊宏林志豪陳怡君作從神就更好了。

善哉,施主可以改信史豔文啊,夠本土了吧。
不過小心被神棍騙了,這群人只是會講台語的中原群俠,俗稱26仔。
或者是進階改信創造史大俠二齒的黃大師,騙的呆丸人團團轉(小時候也是其中之一)。
PS。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人為史大俠蔣大俠建廟祭祀。
 
舊 2016-04-29, 06:42 AM #1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jan離線中  
syntech113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324
引用:
作者Doomday
根據傳說,西王母現在居於崑崙山上─「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
李白有詩云:「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看看,若進得去崑崙之圃,可以登靈成仙,找不到的話生死自負責任。



孔雀王為了天蛇王腹中的胎兒,已經把崑崙毀滅了.
舊 2016-04-29, 09:48 AM #1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1130離線中  
u9207008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10
引用:
作者我愛E奶
一直搞不懂為何台灣人中國人要信印度人創的印度神教外加印度佛?

佛經內的神佛名子也超印度的......

你不知道佛教已經中國化很久了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都是翻譯漢化佛經
漢化的佛像和傳統印度的佛像也是長得不一樣
舊 2016-04-29, 11:48 AM #1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u9207008離線中  
syntech1130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324
引用:
作者laifu
恩, 還是媽祖太子爺來得親切。

如果可以在封幾個比較近代的人名如陳俊宏林志豪陳怡君作從神就更好了。



金門有 李光前 將軍廟.

台南飛虎將軍廟,紀念二戰日本飛行員杉浦茂峰.

桃園好像有拜蔣公的.

這些應該比較新.
現在軍人或有"勇敢犯難"事蹟的民眾,
也會有意見說應該供奉在忠烈祠.
就沒有另外蓋廟,
但其實也可以蓋廟紀念.

其實如果回到媽祖剛剛被蓋廟紀念的時候,
回到關羽剛剛被蓋廟紀念的時候,
情況也是一樣.
會有人覺得應該蓋廟紀念,也會有人覺得為什麼要蓋廟紀念

此文章於 2016-04-29 03:43 PM 被 syntech1130 編輯.
舊 2016-04-29, 03:40 PM #1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yntech1130離線中  
okx
Power Member
 
okx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永 禾口
文章: 681
易行品 
龍樹菩薩 造 -------------------以下文長僅供參考、末有白話略釋連結

【初、序說】 
﹝一、舉難請易﹞ 
問曰:是阿惟越致菩薩,初事如先說:「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諸難行
,久乃可得,或墮聲聞、辟支佛地。」若爾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
中說:「 
若墮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薩死 則失一切利 
若墮於地獄 不生如是畏 若墮二乘地 則為大怖畏 
墮於地獄中 畢竟得至佛 若墮二乘地 畢竟遮佛道 
佛自於經中 解說如是事 如人貪壽者 斬首則大畏 
菩薩亦如是 若於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 應生大怖畏」 
是故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
何以故?若人發願,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於其
中間,應不惜身命,晝夜精進,如救頭燃。如助道中說:「 
菩薩未得至 阿惟越致地 應常勤精進 猶如救頭燃 
荷負於重擔 為求菩提故 常應勤精進 不生懈怠心 
若求聲聞乘 辟支佛乘者 但為成己利 常應勤精進 
何況於菩薩 自度亦度彼 於此二乘人 億倍應精進」 
行大乘者,佛如是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汝言
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
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幹之說。 
﹝二、呵問許說﹞ 
汝若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 

【次、正說】 
﹝一、總判二道﹞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如偈說: 
﹝二、別明易行﹞ 

(1.十方十佛章)(為蓮故華、為實施權) 
東方善德佛 南栴檀德佛 西無量明佛 北 方相德佛 
東南無憂德 西南寶施佛 西北華德佛 東北 三乘行 
下方明德佛 上方 廣眾德 如是諸世尊 今現在十方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念是,
十方諸佛,稱其名號,如《寶月童子所問經》〈阿惟越致品〉中說:「
佛告寶月:東方去此,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無憂。
其地平坦,七寶合成。紫磨金縷,交絡道界。寶樹羅列,以為莊嚴。
無有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道,及諸難處。清淨無穢,無有沙礫、瓦石、山陵、堆阜、
深坑、幽壑。天常雨華,以布其地。時世有佛,號曰善德,如來、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菩薩眾,恭敬圍繞。
身相光色,如燃大金山,如大珍寶聚。為諸大眾,演說正法。初中後善,有辭有義。
所說不雜,具足清淨,如實不失。何謂不失?不失地水火風,不失欲界、色界、無色界,
不失色受想行識。寶月!是佛成道已來,過六十億劫。又其佛國,晝夜無異;但以此間閻浮提,
日月歲數,說彼劫壽。其佛光明,常照世界。於一說法,令無量無邊、千萬億阿僧祇眾生,
住無生法忍;倍此人數,得住初忍第二第三忍。寶月!其佛本願力故,若有他方眾生,
於先佛所種諸善根,是佛但以光明觸身,即得無生法忍。寶月!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佛名能信受者,即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餘九佛事,皆亦如是。今當解說,諸佛名號,及國土名號。 
善德者:其德淳善但有安樂,非如諸天龍神福德,惑惱眾生。 
栴檀德者: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歡喜。佛號栴檀德,今現在說法。譬如栴檀,香而清涼。彼佛名稱遠聞,如香流布;滅除眾生,三毒火熱,令得清涼。 
無量明佛者:西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善解。
佛號無量明,今現在說法。其佛身光,及智慧明,照無量無邊。 
相德佛者: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不可動。佛名相德,今現在說法。其佛福德高顯,猶如幢相。 
無憂德者:東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月明。佛號無憂德,今現在說法。其佛神德,令諸天人,無有憂愁。 
寶施佛者:西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相。佛號寶施,今現在說法。其佛以諸無漏,根力覺道等寶,常施眾生。 
華德佛者:西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音。佛號華德,今現在說法。其佛色身,猶如妙華,其德無量。 
三乘行佛者:東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安隱。佛號三乘行,今現在說法。
其佛常說聲聞行,辟支佛行,諸菩薩行。有人言,說上中下精進故,號為三乘行。 
明德佛者:下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廣大。佛號明德,今現在說法。明名身明、智慧明、寶樹光明,是三種明,常照世間。 
廣眾德者:上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月。佛號廣眾德,今現在說法。其佛弟子,福德廣大故,號廣眾德。 
是十方佛,善德為初,廣眾德為後。若人一心稱其名號,即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偈說: 
 若有人得聞 說是諸佛名 即得無量德 如為寶月說 
 我禮是諸佛 今現在十方 其有稱名者 即得不退轉 
東方 無憂界 其佛號善德 色相如金山 名聞無邊際 
 若人聞名者 即得不退轉 我今合掌禮 願悉除憂惱 
南方 歡喜界 佛號栴檀德 面淨如滿月 光明無有量 
 能滅諸眾生 三毒之熱惱 聞名得不退 是故稽首禮 
西方 善世界 佛號無量明 身光智慧明 所照無邊際 
 其有聞名者 即得不退轉 我今稽首禮 願盡生死際 
北方 無動界 佛號為相德 身具眾相好 而以自莊嚴 
 摧破魔怨眾 善化諸天人 聞名得不退 是故稽首禮 
東南 月明界 有佛號無憂 光明踰日月 遇者滅憂惱 
 常為眾說法 除諸內外苦 十方佛稱讚 是故稽首禮 
西南 眾相界 佛號為寶施 常以諸法寶 廣施於一切 
 諸天頭面禮 寶冠在足下 我今以五體 歸命寶施尊 
西北 眾音界 佛號為華德 世界眾寶樹 演出妙法音 
 常以七覺華 莊嚴於眾生 白毫相如月 我今頭面禮 
東北 安隱界 諸寶所合成 佛號三乘行 無量相嚴身 
 智慧光無量 能破無明闇 眾生無憂惱 是故稽首禮 
上方 眾月界 眾寶所莊嚴 大德聲聞眾 菩薩無有量 
 諸聖中師子 號曰廣眾德 諸魔所怖畏 是故稽首禮 
下方 廣世界 佛號為明德 身相妙超絕 閻浮檀金山 
 常以智慧日 開諸善根華 寶土甚廣大 我遙稽首禮 
過去 無數劫 有佛號海德 是諸現在佛 皆從彼發願 
 壽命無有量 光明照無極 國土甚清淨 聞名定作佛 
今現在十方 具足成十力 是故稽首禮 人天中最尊
 
(2.十方諸佛章)(華開蓮現、開權顯實) 
問曰:但聞是十佛名號執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更有餘佛餘菩薩名,得至阿惟越致耶? 
答曰:阿彌陀等佛 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 亦得不退轉 
更有阿彌陀等諸佛,亦應恭敬禮拜,稱其名號。
今當具說無量壽佛、世自在王佛、師子意佛、法意佛、梵相佛、世相佛、世妙佛、慈悲佛

世王佛、人王佛、月德佛、寶德佛、相德佛、大相佛、殊蓋佛、師子鬘佛、破無明佛、智華佛、
多摩羅跋栴檀香佛、持大功德佛、雨七寶佛、超勇佛、離嗔恨佛、大莊嚴佛、無相佛、寶藏佛、
德頂佛、多迦羅香佛、栴檀香佛、蓮華香佛、莊嚴道路佛、龍蓋佛、雨華佛、散華佛、華光明佛、
日音聲佛、蔽日月佛、琉璃藏佛、梵音佛、淨明佛、金藏佛、須彌頂佛、山王佛、音聲自在佛、
淨眼佛、月明佛、如須彌山佛、日月佛、得眾佛、華王佛、梵音說佛、世主佛、師子行佛、
妙法意師子吼佛、珠寶蓋珊瑚色佛、破癡愛闇佛、水月佛、眾華佛、開智慧佛、持雜寶佛、
菩提佛、華超出佛、真琉璃明佛、蔽日明佛、持大功德佛、得正慧佛、勇健佛、離諂曲佛、
除惡根栽佛、大香佛、道歎佛、水光佛、海雲慧遊佛、德頂華佛、華莊嚴佛、日音聲佛、月
勝佛、琉璃佛、梵聲佛、光明佛、金藏佛、山頂佛、山王佛、音王佛、龍勝佛、無染佛、
淨面佛、月面佛、如須彌佛、栴檀香佛、威勢佛、燃燈佛、難勝佛、寶德佛、喜音佛、光明佛、
龍勝佛、離垢明佛、師子佛、王王佛、力勝佛、華園佛、無畏明佛、香頂佛、普賢佛、普
華佛、
寶相佛。是諸佛世尊,現在十方清淨世界,皆稱名憶念。
 
(3.西方一佛章─彌陀章)(華落蓮成、廢權立實)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以偈稱讚:(32偈128句) 
1 無量光明慧 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 合掌稽首禮 
2 金色妙光明 普流諸世界 隨物示其色 是故稽首禮 
3 若人命終時 得生彼國者 即具無量德 是故我歸命 
4 人能念是佛 無量力功德 即時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5 彼國人命終 設應受諸苦 不墮惡地獄 是故歸命禮 
6 若人生彼國 終不墮三趣 及與阿修羅 我今歸命禮 
7 人天身相同 猶如金山頂 諸勝所歸處 是故頭面禮 
8 其有生彼國 具天眼耳通 十方普無礙 稽首聖中尊 
9 其國諸眾生 神變及心通 亦具宿命智 是故歸命禮 
10 生彼國土者 無我無我所 不生彼此心 是故稽首禮 
11 超出三界獄 目如蓮華葉 聲聞眾無量 是故稽首禮 
12 彼國諸眾生 其性皆柔和 自然行十善 稽首眾聖主 
13 從善生淨明 無量無邊數 二足中第一 是故我歸命 
14 若人願作佛 心念阿彌陀 應時為現身 是故我歸命 
15 彼佛本願力 十方諸菩薩 來供養聽法 是故我稽首 
16 彼土諸菩薩 具足諸相好 以自莊嚴身 我今歸命禮 
17 彼諸大菩薩 日日於三時 供養十方佛 是故稽首禮 
18 若人種善根 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淨者 華開則見佛 
19 十方現在佛 以種種因緣 歎彼佛功德 我今歸命禮 
20 其土具嚴飾 殊彼諸天宮 功德甚深厚 是故禮佛足 
21 佛足千輻輪 柔軟蓮華色 見者皆歡喜 頭面禮佛足 
22 眉間白毫光 猶如清淨月 增益面光色 頭面禮佛足 
23 本求佛道時 行諸奇妙事 如諸經所說 頭面稽首禮 
24 彼佛所言說 破除諸罪根 美言多所益 我今稽首禮 
25 以此美言說 救諸著樂病 已度今猶度 是故稽首禮 
26 人天中最尊 諸天頭面禮 七寶冠摩尼 是故我歸命 
27 一切賢聖眾 及諸人天眾 咸皆共歸命 是故我亦禮 
28 乘彼八道船 能度難度海 自度亦度彼 我禮自在者 
29 諸佛無量劫 讚揚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歸命清淨人 
30 我今亦如是 稱讚無量德 以是福因緣 願佛常念我 
31 我於今先世 福德若大小 願我於佛所 心常得清淨 
32 以此福因緣 所獲上妙德 願諸眾生類 皆亦悉當得 

(4.過未八佛章) 
又亦應念1 毘婆尸佛、2 尸棄佛、3 毘首婆佛、4 拘樓珊提佛、5 迦那迦牟尼佛、
6 迦葉佛、7 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世8 彌勒佛;皆應憶念禮拜。
以偈稱讚: 
1 毘婆尸世尊 無憂道樹下 成就一切智 微妙諸功德
 正觀於世間 其心得解脫 我今以五體 歸命無上尊 
2 尸棄佛世尊 在於芬陀利 道場樹下坐 成就於菩提
 身色無有比 如然紫金山 我今自歸命 三界無上尊 
3 毘首婆世尊 坐娑羅樹下 自然得通達 一切妙智慧
 於諸人天中 第一無有上 是故我歸命 一切最勝尊 
4 迦求村大佛 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尸利沙樹下
 成就大智慧 永脫於生死 我今歸命禮 第一無比尊 
5 迦那含牟尼 大聖無上尊 優曇缽樹下 成就得佛道
 通達一切法 無量無有邊 是故我歸命 第一無上尊 
6 迦葉佛世尊 眼如雙蓮華 尼拘樓陀樹 於下成佛道
 三界無所畏 行步如象王 我今自歸命 稽首無極尊 
7 釋迦牟尼佛 阿輸陀樹下 降伏魔怨敵 成就無上道
 面貌如滿月 清淨無瑕塵 我今稽首禮 勇猛第一尊 
8 當來彌勒佛 那伽樹下坐 成就曠大心 自然得佛道
 功德甚堅牢 莫能有勝者 是故我自歸 無比妙法王 

(5.東方八佛章) 
復有1 德勝佛、2 普明佛、3 勝敵佛、4 王相佛、5 相王佛、6 無量功德明自在王佛、
7 藥王無礙佛、8 寶遊行佛、9 寶華佛、10 安住佛、11 山王佛;亦應憶念,恭敬禮拜。以偈稱讚: 
1 無勝世界中 有佛號德勝 我今稽首禮 及法寶僧寶 
2 隨意喜世界 有佛號普明 我今自歸命 及法寶僧寶 
3 普賢世界中 有佛號勝敵 我今歸命禮 及法寶僧寶 
4 善淨集世界 佛號王幢相 我今稽首禮 及法寶僧寶 
5 離垢集世界 無量功德明 自在於十方 是故稽首禮 
6 不誑世界中 無礙藥王佛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7 金集世界中 佛號寶遊行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8 美音界寶花 安立山王佛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9 今是諸如來 住在東方界 我以恭敬心 稱揚歸命禮 
10 唯願諸如來 深加以慈愍 現身在我前 皆令自得見 

(6.三世諸佛章) 
復次,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盡應總念,恭敬禮拜。
以偈稱讚: 
過去 世諸佛 降伏眾魔怨 以大智慧力 廣利於眾生 
 彼時諸眾生 盡心皆供養 恭敬而稱揚 是故頭面禮 
現在 十方界 不可計諸佛 其數過恆沙 無量無有邊 
 慈愍諸眾生 常轉妙法輪 是故我恭敬 歸命稽首禮 
未來 世諸佛 身色如金山 光明無有量 眾相自莊嚴 
 出世度眾生 當入於涅槃 如是諸世尊 我今頭面禮 

(7.諸大菩薩章)(143位) 
復應憶念諸大菩薩:善意菩薩、善眼菩薩、聞月菩薩、尸毘王菩薩、一切勝菩薩、知大地菩薩、
大藥菩薩、鳩舍菩薩、阿離念彌菩薩、頂生王菩薩、喜見菩薩、鬱多羅菩薩、和和檀菩薩、
長壽王菩薩、羼提菩薩、韋藍菩薩、睒菩薩、月蓋菩薩、明首菩薩、法首菩薩、法利菩
薩、
彌勒菩薩、復有金剛藏菩薩、金剛首菩薩、無垢藏菩薩、無垢稱菩薩、除疑菩薩、無垢德菩薩、
網明菩薩、無量明菩薩、大明菩薩、無盡意菩薩、意王菩薩、無邊意菩薩、日音菩薩、月音菩薩、
美音菩薩、美音聲菩薩、大音聲菩薩、堅精進菩薩、常堅菩薩、堅發菩薩、堅莊菩薩、常悲菩薩、
常不輕菩薩、法上菩薩、法意菩薩、法喜菩薩、法首菩薩、法積菩薩、發精進菩薩、智慧菩薩、
淨威德菩薩、那羅延菩薩、善思惟菩薩、法思惟菩薩、跋跎婆羅菩薩、法益菩薩、高德
菩薩、
師子遊行菩薩、喜根菩薩、上寶月菩薩、不虛德菩薩、龍德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妙音菩薩、
雲音菩薩、勝意菩薩、照明菩薩、勇眾菩薩、勝眾菩薩、威儀菩薩、師子意菩薩、上意菩薩、
益意菩薩、增益菩薩、寶明菩薩、慧頂菩薩、樂說頂菩薩、有德菩薩、觀世自在王菩薩、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大自在王菩薩、無憂德菩薩、不虛見菩薩、離惡道菩薩、一切勇健菩薩、
破闇菩薩、功德寶菩薩、花威德菩薩、金瓔珞明德菩薩、離諸陰蓋菩薩、心無閡菩薩、
一切行淨菩薩、等見菩薩、不等見菩薩、三昧遊戲菩薩、法自在菩薩、法相菩薩、
明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頂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
常喜菩薩、喜王菩薩、得辯才音聲菩薩、虛空雷音菩薩、持寶炬菩薩、勇施菩薩、帝網菩薩、
馬光菩薩、空無閡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破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菩薩、頂相菩薩、
出過菩薩、師子吼菩薩、雲蔭菩薩、能勝菩薩、山相幢王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
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莊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
水王菩薩、山王菩薩、帝網菩薩、寶施菩薩、破魔菩薩、莊嚴國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
菩薩。
如是等諸大菩薩,皆應憶念,恭敬禮拜,求阿惟越致也。

-------------------------------------------------------------------
龍樹菩薩略傳

龍樹菩薩梵名Nagarjuna,佛滅後約七百年 (西元一五○∼二五○年頃)生於南印度
婆羅門種族之家;因其母樹下生之,而龍成其道故,名曰龍樹;壽二百餘歲。
天聰奇悟,事不再告。弱冠馳名,獨步諸國。世學藝能,天文地理,圖緯秘讖,及諸道術,無不悉練。
與契友三人,亦是一時之傑,共學隱身術,縱意自在,常入王宮,宮中美人,皆被侵凌;
事聞於王,王令力士數百人入宮,揮刀空斬,斫死三人,唯龍樹得脫。是時始悟:「
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皆由此起。」厭欲心生,發出家願。
入山詣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通諸深義。又入雪山深處,從一老比丘授大乘經典
,窮盡大乘義蘊。更蒙大龍菩薩接其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
;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還送出,於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廣明大乘。

(以上依據《龍樹菩薩傳》鳩摩羅什三藏譯,《大正藏》第五十冊。)
後世推崇為八宗祖師。
著書甚多,其主要大著如次:
十住毘婆沙論十五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一百卷 同上
中論四卷 同上
十二門論一卷 同上
菩薩資糧論六卷 隋 達摩笈多譯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卷 宋 求那跋摩譯
十二禮一卷 禪那崛多譯
其中《大智度論》乃註釋《大般若經》之書,與《中論》、《十二門論》同屬大乘教之
空門;《十住毘婆沙論》是註解《華嚴經》之〈十地品〉,屬大乘教之有門。
龍樹菩薩廣學空有二門,最後安住於淨土他力之教;亦即於《大智度論》中多處讚揚彌陀淨土
,而後在《十住論》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己歸於彌陀本願之救度。
又釋尊在世時曾在楞伽山向大眾宣告,當來南印度有龍樹菩薩出世,繼承其大乘教法,
摧破外道邪見;此事《楞伽經》卷九釋尊懸記之文曰:
大慧汝諦聽 有人持此法 於南天國中 有大 德比丘
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 為人說我乘 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一則為他人宣說
「大乘無上法」以利他,二則為自己「往生安樂國」以利己。而「大乘無上法」即是「
往生安樂國」之彌陀本願稱名,以此自利利他之「彌陀本願」為中心所宣說的即是此《易行品》。

龍樹《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概說 - 印海長老 述

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 - 慧淨法師 講義

龍樹菩薩《易行品》-慧淨法師 述 有多篇

此文章於 2020-11-13 01:41 AM 被 okx 編輯.
舊 2020-11-13, 01:16 AM #1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kx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3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