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由於講得東西太過文字化,補上示意圖
http://pc.watch.impress.co.jp/img/p...html/7.jpg.html 右側是GPU 可以發現只有Fusion Compute Link (Onion) 可以經過CPU的L2 除了上述這個之外CPU,GPU溝通都必須透過UNB(統一北橋) 這部份我是把他當作memory controller看待 另外GPU有自己的快取可以用,除了特殊用途(Fusion)外應該是沒必要用到CPU上的快取 |
|||||||
![]()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4 您的住址: 亞洲.台灣.台北
文章: 2,054
|
其實應該先了解
為什麼要平行處理 ? 可以參考 多核心處理器有前途嗎? (Intel Video 解說) http://www.zdnet.com.tw/white_board/intel/video-1.htm 及 平行處理應用簡介 http://www.cc.ntu.edu.tw/chinese/ep...100320_1208.htm 為什麼平行處理要交給 GPGPU 處理 ? (個人是覺得 那是GPGPU 的強項 !) 可以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GPGPU http://zh.wikipedia.org/wiki/通用图形处理器 http://www.butno.net/4840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986 此文章於 2011-07-28 06:15 PM 被 idleic2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106
|
引用:
首先,支援更高版本的dx11才能跑的遊戲根本少之又少 大部分只要dx9就能跑,真的很多遊戲都是這樣 無法特效全開然後討論dx11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要講究到dx11,那基本上dx9 10先全開才有資格討論 開啟dx11,然後特效調整低..解析度低,那畫面絕對比dx9還醜 這種時候要dx11幹麼? 此種感覺就像是被引導入東森購物的"什麼2G獨顯"跑遊戲多強 結果gpu是最低階仍舊是廢物 我的回文是指intel IGP水準連8年前的遊戲都無法特效全開 根本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就連A8-3850也只比低階入門卡好一點點而已 真的太多人對於IGP有太多的效能幻想∼∼ 真的只講究順暢,畫質也不會過分要求 強烈建議360+快樂板是最快的省錢方式 絕對每個遊戲都保有順暢,畫面也不會太離譜 |
|
![]() |
![]()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4 您的住址: 亞洲.台灣.台北
文章: 2,054
|
引用:
請看 http://developer.amd.com/afds/asset.../1004_final.pdf 第30 跟 31 頁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引用:
示意圖跟上面我提供那個是有一點小不同 但基本上跟我講的一樣的東西,你的意思是要我看什麼? 還是說我的說法有點錯即便是Fusion Compute Link還是要通過UNB ?(這邊我的確是有小錯誤) 但是不妨礙"只有透過Fusion Compute Link GPU才能使用CPU的cache"這點 此文章於 2011-07-28 11:34 P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31
|
引用: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software decode & hardware decode 所謂software decode就是CPU需要參與解碼的動作,叫做software decode 反過來hardware decode 就是 CPU 不需要參與解碼的動作 假設今天APU的GPU port 可以支援解碼的動作,CPU是不需要參與解碼的 也就是說今天軟體若有支援hardware decode的部份,解碼的能力完全取決於GPU以及 演算法,如果解碼的步驟是需要CPU參與的,那這就不算是純的hardware decode 再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 thread & process 簡單的說 一個process可以有好多thread 不管軟體硬體都是 假設今天APU CPU 花了80%的CPU資源在播 Youtube 將解碼交給GPU之後只需要10%的CPU資源 並不是CPU處理這個process的速度變快了,而是CPU要處理的東西變少了 所以GPU並沒有加速CPU的處理速度,而是減少CPU的loading 若今天GPU的運算能力趨近極限 那CPU可以增加的處理能力完全取決於CPU管理資源的能力 但這不是一個 thread 或是 一個 process 變快或是處理能力變強 CPU的處理能力還是一模一樣,不會變快或是變慢,有改變的是CPU loading的減少 十分感謝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31
|
引用:
不是喔,openCL在CPU以及GPU分開來的平台也可以做阿 AMD Fusion 到最後是要虛擬化x86指令,而不是讓GPU"執行"x86指令 ![]() Nvidia 在 ARM 上也有 丹佛計畫 要實做一個指令解碼器號稱只有20%效能損耗(流言) openCL只是擺脫x86限制的第一步而已,當再也沒人鳥x86 CPU指令集的時候(SSE1234) 就是徹底離開x86的時候,讓GPU運算普及只是第一步 圖第一個階段,將GPU整進CPU (軟體的醞釀) 圖第二個階段,最佳化APU上GPU&CPU的配置 (軟體的發展與最佳化) 圖第三個階段,不再分CPU以及GPU,都當作處理單位的一部分 (架構的改變) 也就是說不久的將來x86這個規格將被不同的方式去實做 而這個硬體能實做並不是只有x86指令而已 ARM 或是其他架構的都有可能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另一個地球
文章: 4,558
|
看了以上多位網友的精闢見解...
我只想問... 東西到底在台灣能買到了嗎... ![]() 買不到,也就不能用,那一切都是白搭... ![]()
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快來加入World Community Grid(BOINC for Android)與Folding@home(Folding@Home for Android)的行列,一同找出重大疾病(愛滋、癌症、帕金森氏症...等)的解決方案 [YOUTUBE]PPc7gsZIk24[/YOUTUBE] ![]() ![]() ![]() ![]() ![]() ![]() ![]() ![]() ![]() ![]() 網路果然很危險,動不動就會被告... ![]() ![]() ![]() 發現自己越來越痴漢了... ![]()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要用Fusion Compute,Graphic Core Next (下一代AMD的GPU) 是必須的
不管今年APU的VLIW5還是明年APU的VLIW4架構 都不適合Fusion 他們可程式化程度低 Fusion效能可能也不會太好 所以硬體上最快要等到2013年 有GCN跟推土機的APU 軟體要等到完整Fusion出現才可能有大量應用產生 應該是不會花到5年(從現在開始算),所以2015年 是決定Fusion 成敗的底限 此文章於 2011-07-29 09:55 A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267
|
引用:
目前的確買不到,但是orakim與kqalea這兩位大大在發文上在導正很多人對於產品應用的概念與未來半導體晶片設計的走向我個人覺得受益良多,總比某些挺i社或a社的人在嘴砲有意義的多了(雖然我也常在抱怨 ![]() 看完後覺得自己的X4 B55加減用吧.....現在這個時機升級選i或a感覺的是User被耍著玩(選i怕凍結跟未來升級有限,因為一定會要換板子,選a效能不ok而且是出來撐場面撐到2013年融合完畢後用的..... :think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