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federer888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480
本來就不該推出吃到飽
使用者付費原則
除非台北捷運的建設費由台北人的納稅額去增加負擔這錢坑
不然這個捷運預算大部份來自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的錢是來自全國的錢
為何要推出吃到飽1280給台北人用??
公共運輸目的不在營利,但是也不是給特定區域的人用低成本吃到飽的工具

>>
GOGORO也有約定一般跟商用的費率

吃到飽寫明不能商用(快遞)就好啦

其實捷運原本就有規定禁止作為商用
(七)未經許可在車上或站區內募捐、散發或張貼宣傳
品、銷售物品或為其他商業行為。

快遞不是商業行為嗎?

本來就該震怒、該查

==========

1.GOGORO是私人經營,不是公營,所以不用拿來討論

2.即便快遞等這類商用行為即便捷運納入規範,重點是你如何查起?
查個成本1280的月票,是要動用多少人力,北捷人力吃飽沒事幹?
寫了跟能否落實是兩件事,如果無法落實查核,或者很難查核
何必弄個什麼鬼月票來自打嘴

回歸一般收費就好,就是使用者付費
阿如果車子買不起,還是買得起車買不起車位,更慘是連捷運也搭不起
那請搬離台北市,不就是回歸正常市場機制
何必弄個白癡月票制,用全國納稅人的錢來補貼雙北窮人搭捷運?
     
      
舊 2020-07-07, 12:56 PM #1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ederer888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1
其實現在還有人信拿捷運做快遞嗎

捷運站同站內部也是15分鐘沒出站就要算錢
不同站也是限兩小時出站
搞那些有得沒根本都很浪費時間.......

電動車那個不用講,一定是加錢購
新聞也講不可能那樣,這些根本來蹭資源而且會造成更多排擠效應
 

此文章於 2020-07-07 01:00 PM 被 cys070 編輯.
舊 2020-07-07, 12:57 PM #1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我也忘記了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6
文章: 1
引用:
作者mmx9797
那改成這樣好了

同樣情形被議員發現爆料,時間都是現在

[新聞] 議員踢爆濫用1280北捷月票,北市府渾然不知
→ 市府在幹嘛,放一堆不做事的人在北捷,不是說好要定期review月票狀況嗎?
當初1280元怎麼訂的,不是說大數據分析,我看只是嘴炮而已

目前是這樣
【北捷高手】1280月票竟搭破萬元柯P質疑「當快遞」!下令查軌跡
→ 說好吃到飽還怕別人吃,什麼老大心態,當初說好的規則就做好很難嗎?

好有意思


人民有不同意見很正常啊

難不成柯的新聞底下評論只能一片好棒棒、阿北務實、阿北可愛??

真的好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猴子:你個平胸,欺騙我感情!
舊 2020-07-07, 01:02 PM #1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我也忘記了離線中  
BAL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本來就不該推出吃到飽
使用者付費原則
...


如果是為了減輕台北的交通擁塞

其實月票我是蠻贊同的策略

當初怕虧本 就把月票金額提高

讓使用者自己去平均就好

舊 2020-07-07, 01:02 PM #1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LA離線中  
healthfirst.
Golden Member
 
healthfirs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6
引用:
作者Jo Jo Chin
跑快遞是記者逼他說的嗎

前幾天記者問他民眾黨內部問題,他就不答說要趕行程

原來他還是管的住嘴巴的啊

是他逼媒體要報導嗎?
他管不管的住嘴巴
跟媒體要不要報導是兩回事吧

他從還沒從政前就是管不住嘴巴的人
始終如一

屏東狗屁的事更多
怎麼都沒看媒體過去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0-07-07, 01:03 PM #1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lthfirst.離線中  
cheapen 0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60
阿北真厲害,現在大家都不討論巨蛋了!
舊 2020-07-07, 01:04 PM #1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eapen 02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1
引用:
作者BALA
如果是為了減輕台北的交通擁塞

其實月票我是蠻贊同的策略

當初怕虧本 就把月票金額提高

讓使用者自己去平均就好


這次新聞只有電動車那個比較正面
其實根本不該納入,保證要擔心的不是捷運搭太多
是騎這個騎到爽的才是問題

共享機車目前這樣個人是也不看好,只想蹭社會資源
搭大眾運輸吃到飽根本就還好,這種還比較可惡

此文章於 2020-07-07 01:05 PM 被 cys070 編輯.
舊 2020-07-07, 01:04 PM #1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federer888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480
引用:
作者BALA
如果是為了減輕台北的交通擁塞

其實月票我是蠻贊同的策略

當初怕虧本 就把月票金額提高

讓使用者自己去平均就好



其實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多人共用的問題
只要使用累積消費折扣制就好
就是例如
累計消費金額500元以內9折
500-2000就是8折
2000-4000是7折
4000以上是5折
諸如這種就好
以上是指大概的概念
根本不需要用低價吃到飽這種策略
不是傻了就是變相買票

減輕交通負擔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讓不適合或者住不起的不要住就好
台北市一大票除了是繼承家裡土地房子這種
一般領月薪的根本很難買的起
即便台北市平均月薪多其他縣市2萬也沒有意義
因為每坪單價是其他縣市的2-3倍
所以只要讓住不起的那些人直接搬離台北市,自然能解決
然後真的靠實力住得起的,最後會造成生活圈都是有錢人
因此除了品質提升,物價也可能狂漲,也找不到100元以內的便當
可能一個便當起跳150元
就會自然讓那些只是繼承舊屋子的普通人搬離台北市
這樣才會根本解決問題
但是搬離以後,因為人口紅利效應,或許會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
最後的結論也未必是壞事

此文章於 2020-07-07 01:10 PM 被 federer888 編輯.
舊 2020-07-07, 01:05 PM #1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ederer888離線中  
healthfirst.
Golden Member
 
healthfirs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6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減輕交通負擔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讓不適合或者住不起的不要住就好

還要禁止外縣市的進入

早上新北往臺北的路線
不管是捷運還是公路
幾乎都是滿的
舊 2020-07-07, 01:13 PM #1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lthfirst.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511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其實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多人共用的問題
只要使用累積消費折扣制就好
就是例如
累計消費金額500元以內9折
500-2000就是8折
2000-4000是7折
4000以上是5折
諸如這種就好
以上是指大概的概念
根本不需要用低價吃到飽這種策略
不是傻了就是變相買票

減輕交通負擔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讓不適合或者住不起的不要住就好
台北市一大票除了是繼承家裡土地房子這種
一般領月薪的根本很難買的起
即便台北市平均月薪多其他縣市2萬也沒有意義
因為每坪單價是其他縣市的2-3倍
所以只要讓住不起的那些人直接搬離台北市,自然能解決
然後真的靠實力住得起的,最後會造成生活圈都是有錢人
因此除了品質提升,物價也可能狂漲,也找不到100元以內的便當
可能一個便當起跳150元
就會自然讓那些只是繼承舊屋子的普通人搬離台北市
這樣才會根本解決問題
但是搬離以後,因為人口紅利效應,或許會帶動其...

搬離台北市,工作也可能在台北市....還是得搭車來台北
台北新北基本上生活圈是一起,那種搬到更遠地方就別講
找工作也是問題.....有小孩還要轉學,沒你講的那樣輕鬆

1280這個不推,保證有些人就不會想花時間搭車,改採其他交通工具

另外現在就是取消八折,以搭乘次數門檻才打折,達到次數就已經有你說的金額

此文章於 2020-07-07 01:16 PM 被 cys070 編輯.
舊 2020-07-07, 01:14 PM #1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4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