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79
|
引用:
這不是誤解不誤解的問題, 而是價值觀不同的問題, 用你的價值觀來看這項行為, 你說的全都對, 但是, 就像我說的, 不是每一個一生下來都只能跟隨的, 跟隨什麼 ? 跟隨你用這種價值觀來評斷燒王船對他個人的價值. 反對者是認為, 對支持燒王船者有價值的行為, 已經影響到 "公眾利益", 所以才要反對,這才是真正的動機. 同樣是宗教儀式、習俗、甚至是迷信行為, 為什麼有些僅在學術上被討論是否有科學証據而已, 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被高調反對、禁止 ? 因為, 它們不會影響到公眾利益. 想想看, 活人獻祭、三妻四妾、君權神授... 再想想看, 算命、風水、祈禱、安太歲... 很顯然地,人們不是因為行為有科學証據才去做,沒有就反對. 你認為它一種傳承文化的活動、是一種觀光, 都是可以的, 這是你的務實法則, 但是, 你不要忘了 "傳承文化" , 要有"傳"也有要"承", 文化才得以保留. 所有文化一定要都保留並實踐嗎 ? 要不要"承", 如何"承" ,反對者也有他們自己的一套務實法則. 而我個人認為, 為文化而文化 , 全盤接受, 是不務實的做法, 大眾終究都是往務實這一方靠攏的, 這些支持舊思想心存 "一成不變" 的心態及做法才是文化的殺手, 不是這些反對者. 那 "變" , 就一定好嗎 ? 沒人可以預知 , 所以也不用事後諸葛的心態來評論. "變" 也不是什麼樂觀主義, "變" 是生命的要素, 想想看, 生命是如何找到出口的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4
|
予 joe.oo網兄 :
興於涉獵人文 . 理則者 . 對於該領域的討論 總是依據學術所知 . 應思考的需要而客觀 (客觀方能思考深隧 + 探尋所有的可能) 帶出的言談 . 客觀的意味是非常濃厚的 其論述內容的某些傾向 . 並不是他綜合所有因 + 最終的意向 這是讀人文者與一般人不同之處 <= 這是需要瞭解與諒解的 其實許多學術領域專精者 . 多少都有這種言談傾向 遭致誤解其言談內容是他的本意傾向 . 是家常便飯 如燒王船 .... 我想 . kokone網兄 應該還沒有綜合他所有燒王船的認知因素 明白告訴大家 . 燒好 . 還是不燒好 = 還沒表明最終意向 他只是依據學術 . 分享一個人文面向的看法罷了 依據 加達默爾 (或譯 高達美) 的看法 . 猜測是種同理心 = 模仿他人的思維 但我不是除我之外的任何人 猜測始終是我的主觀 . . 有猜錯 . 那就當參考吧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79
|
引用:
我的回文中並沒有反對他對人文面向的看法, 只有點出衝突的原點及其它應該思考的面向, 因為光從單一面向來思考, 而對反對者的外在行為所做的論斷, 你說是客觀的還是偏頗的? 我不會去算命, 但是如果你問我 : 你是不是認為命算, 是一種迷信的行為 ? 我會回答你 : 不盡然, 那得看動機是什麼. 如果能了解上述的例子, 你應該就能了解我回文的目的.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那個淹水的橫濱
文章: 165
|
引用:
但是, 就像我說的, 不是每一個一生下來都只能跟隨的, 跟隨什麼 ? 跟隨你用這種價值觀來評斷燒王船對他個人的價值. 社會學有一句經典的名言:人是社會的產物 說明構成人大部分的思想、價值觀都是受到社會文化下的影響 舉個例子吧 很久以前有個新聞,或說是傳說吧 就是有人在森林中檢到一個被狼養大的小女孩 在重回人類社會後,無法適應人類社會 小女孩是人,但卻無法有所謂人能自主的能力 因為它是在狼群中長大的 這說明一件事,我們所擁有的思考以至價值觀都來自於社會文化之下的養成 閣下所謂不是跟隨,自主 我想自主只是決定接受了何種價值觀,但價值觀的形成卻是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文化 閣下所謂的不符合公眾利益,我想並不是什麼公眾利益 只是目前都市階層自我中心的價值觀 由於閣下並未指出到底妨礙哪些"公眾利益" 在目前一般反對燒王船的說法,最主要就是污染空氣跟浪費 第一種可以稍微說是妨礙公眾利益,但二種顯然就是一種價值判斷 但就第一種說法而言,目前也沒有研究指出它究竟製造多少排碳量...佔了污染的多大數目 但這兩種說法背後都指向某種階層的價值觀:清新而健康的生活 對於真正接觸這項儀式的民眾而言 這種外來主流價值觀很明顯是一種暴力的手段 這些未曾真正理解跟經驗這項活動的人,何以去批評他們生活地區所發生的事 閣下的論點絕對不是一種站在維護"公眾利益"的立場,而是透過"公眾利益"去包裹自己的價值觀,反對不符合"清新健康"的各種活動 你說"傳'就要有"承" 文化活動本就會在不同的時空下製造出不同的意義 燒王船本就是去除疾病的儀式 現今的時空給予了文化承接以及商機的價值 這就是所謂的承 不論反不反對這項活動也都會存在,也會延續 但反不反對只是顯示某種主流價值觀試圖消滅"少數、異己"的過程 這才是最令人髮指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此文章於 2010-04-11 03:36 AM 被 kokone 編輯. |
|
![]() |
![]()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71
|
杜林屍布剛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科學說它存在不超過一千年以上 但宗教仍然說它是聖物,是有神蹟的 和燒王船不覺得一樣嗎??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54
|
引用:
不會,信仰偽神信奉神棍耶穌的國家,現在科技可是全球最強的.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4
|
引用:
人文不是直接揭發事件源始(或對象)真假 . 用以肯定或否定的學問 它關心的是人與物 (包含抽象與想像)的交涉 如果人文 (包含所有理論學術) 是那麼的直接以真假立基 那麼該門學問不會有廣度與深度 + 持續探尋 = 沒多少內容 我們認識的該門學問 . 只能是 ....... 常識 + 鄉愿 <= 諒我這麼說 知識 . 它會讓人們追探事件源始(或對象)真假 但是 . 事件源始(或對象)真假也會妨礙人們對於知識的再發現 = 腦袋關門 那只有獲得一面向的知識內容 = 偏狹 以上 . 這是有心努力於求知者該注意的知識允許空間問題 (意指 ~ 勿捨棄無限的可能 . 不被真假先入為主) 言語上的討論亦然 此文章於 2010-04-11 05:09 PM 被 xx123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那個淹水的橫濱
文章: 165
|
引用:
xx123兄應該是學人文科學的吧(人類學?) 小弟是學藝術理論的(在目前的學科分類是連科學都扯不上邊的) 我的感想是目前許多人都以自然科學的標準去評判人世間的價值... 以真假換成是非....但人的世界不同於自然界 又把科學劃於現世的"宗教"... 台灣之缺乏人文素養等同於明清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44
|
引用:
2010/04/08 有篇新聞 (法新社巴黎7日電) 最新研究顯示,歷經「瀕死經驗」(near-death experiences)的人,在被從瀕死邊緣拉回前會看到強光,並且有一種平和、欣快、甚至遇見神靈的感覺,其實可能只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所致。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44
|
引用:
joe.oo的文章,我能理解。 你的文章,我很難理解。 「人文」一詞的廣義當指人類文化,科學無疑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再從精神層面看,則研究科學(sciences)的精神與研究人文學的精神並無二致,都是務實、明理、善用,都是「真求美善,易簡又新」。並不能說研究科學有一種精神,研究人文學又有另一種精神。 總而言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從來不是對立的觀念,也不該是對立的觀念;科學精神本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成分。說到現代的人文精神,至少要包括五項成分:倫理精神、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藝術精神與宗教精神。 上文引用 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2/C...p?Data_Code=14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