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Ahatwo
並不是即時操控, 只是很簡單的把下一組該更新的數字,
在地面算好之後傳給太空人輸入, 太空人只要輸入後等待執行的命令就好.
程序都編程好了, 不需要輸入很多筆數據, 不需要不間斷地持續輸入數據.


這個就是我的疑問,
登月小艇是如何自行進行複雜降落月球與離開月球的操控?
曾經聽說是一個已失傳的"類比電腦",
但整個過程的溫度, 質量, 速度, 加速度, 角度...都是持續變化,
要成功需要控制協調好幾個噴嘴,
為什麼一個類比電腦能夠應付?
而且是載人任務, 允許失敗率很低的條件下,
在沒有無人預演任務下就開發成功了?
(直到今天SpaceX的回收火箭都還失敗好幾次搞了幾年才成功)

更奇妙的事這個技術在當時是機密沒有公開,
事後到目前也還沒解密,
後續的太空計畫也不曾說要延用,
就這樣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稍縱即逝了.
     
      

此文章於 2020-09-23 03:23 PM 被 Dz6810 編輯.
舊 2020-09-23, 03:22 PM #1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BAL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引用:
作者Dz6810
這個就是我的疑問,
登月小艇是如何自行進行複雜降落月球與離開月球的操控?
曾經聽說是一個已失傳的"類比電腦",
但整個過程的溫度, 質量, 速度, 加速度, 角度...都是持續變化,
要成功需要控制協調好幾個噴嘴,
為什麼一個類比電腦能夠應付?
而且是載人任務, 允許失敗率很低的條件下,
在沒有無人預演任務下就開發成功了?
(直到今天SpaceX的回收火箭都還失敗好幾次搞了幾年才成功)

更奇妙的事這個技術在當時是機密沒有公開,
事後到目前也還沒解密,
後續的太空計畫也不曾說要延用,
就這樣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稍縱即逝了.


我猜

類比電腦裡 有個外星人

 
舊 2020-09-23, 03:37 PM #1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LA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這個就是我的疑問,
登月小艇是如何自行進行複雜降落月球與離開月球的操控?
曾經聽說是一個已失傳的"類比電腦",
但整個過程的溫度, 質量, 速度, 加速度, 角度...都是持續變化,
要成功需要控制協調好幾個噴嘴,
為什麼一個類比電腦能夠應付?
而且是載人任務, 允許失敗率很低的條件下,
在沒有無人預演任務下就開發成功了?
(直到今天SpaceX的回收火箭都還失敗好幾次搞了幾年才成功)

更奇妙的事這個技術在當時是機密沒有公開,
事後到目前也還沒解密,
後續的太空計畫也不曾說要延用,
就這樣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稍縱即逝了.

閣下的論述有數個不正確的地方:
1. 登月小艇用的不是類比電腦, 那是一個16-bit的數位電腦 (15-bit + 1-bit checksum), 每秒鐘大約可以處理八萬五千個指令, 用來讓太空船在事先計算好的軌道行進足夠了.
2. 登月小艇用的電腦並沒有失傳, 這個頻道有極為詳細的過程介紹他們如何還原當時使用的電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S...dlisi_x7-Ut_-w7
3. 登月計畫在太空中預演過很多次, 例如 Apollo 10 任務, 明明已經所有硬體都準備好了, 但是就是純粹做預演而不登陸.
4. 登月小艇用的電腦已經完全解密, 但以現在的科技來看那東西已經過時半世紀了, 沒有人會想回去用那個東西.
舊 2020-09-23, 03:42 PM #1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當年就是送命任務,了解嗎?
阿波羅13號出事的時候
要返回大氣層前發現軌道不對要校正
用的是一個小小的準星
這用今天的標準去看每一個細節都是玩命般的不可思議
這真的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因為當年無人火箭都可以上去了

當年的NASA擁有的預算是GDP的3趴
這等於是一個國家的全年度軍事預算
今天的NASA要是分得到同樣比例的預算
也是立馬送人到月球給你看
而且今天的科技可以確保有更穩定的表現
不用像當年一樣玩命
且如樓上所述
在11號登陸之前NASA已經預演多次
10號幾乎可以Touch down卻還是返回軌道跟指揮艙會合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此文章於 2020-09-23 03:47 PM 被 blair 編輯.
舊 2020-09-23, 03:45 PM #1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danielguo
閣下的論述有數個不正確的地方:
1. 登月小艇用的不是類比電腦, 那是一個16-bit的數位電腦 (15-bit + 1-bit checksum), 每秒鐘大約可以處理八萬五千個指令, 用來讓太空船在事先計算好的軌道行進足夠了.
2. 登月小艇用的電腦並沒有失傳, 這個頻道有極為詳細的過程介紹他們如何還原當時使用的電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S...dlisi_x7-Ut_-w7
3. 登月計畫在太空中預演過很多次, 例如 Apollo 10 任務, 明明已經所有硬體都準備好了, 但是就是純粹做預演而不登陸.
4. 登月小艇用的電腦已經完全解密, 但以現在的科技來看那東西已經過時半世紀了, 沒有人會想回去用那個東西.


謝謝您提供的資訊,
所以以前我獲得類比電腦的印象是全錯的,
而且如影片1的2分45秒顯示那時就有10隻腳的IC,
與我以為當時還在用銅線與磁環組成"ROM"的技術水準印象完全不同.

至於你說的成功案例我會再去了解,
我之所以一直不相信阿波羅的電腦,
是由於12年後1981年首次發射的太空梭,
電腦尺寸膨脹到下面照片大小,
而且系統用到五套電腦平行運算來確保可靠度.
雖然太空梭要回到地球有其任務困難度,
但我想與登月小艇的下降再上升,
應該是各有挑戰而不分軒輊,
但太空梭電腦體積一套就比登月小艇光厚度方向膨脹了約三倍以上, 總體積膨脹了超過15倍,
所以我說阿波羅的電腦技術在那之後就失傳了.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png Space Shuttle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太空梭電腦.png (248.7 KB, 290次瀏覽)
文件類型: jpg 太空梭電腦電腦架構圖.jpg (48.8 KB, 302次瀏覽)

此文章於 2020-09-23 04:57 PM 被 Dz6810 編輯.
舊 2020-09-23, 04:53 PM #1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又見阿鳥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36
引用:
作者Dz6810
曾經聽說是一個已失傳的"類比電腦",
但整個過程的溫度, 質量, 速度, 加速度, 角度...都是持續變化,
要成功需要控制協調好幾個噴嘴,
為什麼一個類比電腦能夠應付?
.


以前的電腦和現在的電腦...功能不一樣
以前的電腦比較像是...排程控制器...
EX:MODE1 起飛
0-30秒,推力100,角度90
31-90秒,推力90,角度85
MODE 2 調整往月球方向
0-60,推力50,角度X+60(等太空人輸入X)
61-120,推力30,角度X+60

然後當時的科技還是靠類比電路控制,有很多電路的名詞...
比較電路,回授,補償.....
有個陀螺儀提供角度參數
一組電路把角度轉換成電壓..EX:90度->5V,差一度就增減0.1V
89度就是4.9V,91度就是5.1V

現在控制電腦說,要90度,也就是電壓5V
但現在電壓是4.8V,所以會驅動電路A
A會增大1號引擎推力...讓角度慢慢調到90度,5V
越靠近5V,A的控制電壓就越小,1號引擎的推力就會到預設值...
整個調整火箭方向的過程不是靠電腦...是靠電路....

等上了太空,太空人再切換到MODE2,輸入現在的角度..
然後再啟動...火箭就會調整往月球....

至於要用多少角度往月球
那是早就算好的.......
舊 2020-09-23, 05:14 PM #1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又見阿鳥離線中  
人生現在才開始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82
任何事物做到頂尖
都需要天才 也很容易失傳

我記得discovery有一集是講NASA派工程師到日本去學摺紙
世界最頂尖的天才連摺紙也需要拜師學藝?

原來日本摺紙有一種摺法特別有利於太陽能板的收納與展開
可以運用在人造衛星的發射裝載上

如果日本摺紙的技藝失傳了
可能NASA的科學家花再多成本也想不出來
舊 2020-09-23, 05:16 PM #1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人生現在才開始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引用:
作者orea2004
我相信等到人類可以登陸火星的時候,
反對的人還是會繼續說登陸月球跟火星都是假的。
帶我去我就說是真的
舊 2020-09-23, 08:21 PM #1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插播一則土衛二的消息

科學家近日從卡西尼號(Cassini)上的儀器VIMS上收集資料合成一張全球圖像發現土衛二恩賽勒達斯(Enceladus)的北極和南極一樣被冰覆蓋

2005年卡西尼號觀測到南半球有100多座間歇泉,它們從冰冷地殼下的海洋噴出大量的冰粒和蒸氣,而新的圖像顯示它也在北半球發生

間歇泉被認為是造成土衛二老虎條紋的原因,最早是由卡西尼號發現的。 它們是均勻分佈的裂縫,長約130公里(81英里),相距35公里(22英里)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Icarus 上

土衛二表面發現新鮮的冰,活躍地質活動讓系外生命搜尋更有希望

https://www.foxnews.com/science/sat...-arent-sure-why

卡西尼號已經在2017年9月自毀在土星大氣層,它於1997年發射,總成本為39億美元(發射前成本為25億美元,發射後為14億美元),花了13年時間獲取土星及衛星的數據

2017年自毀,隔了三年才把資料弄好,難怪太空經費這麼好請,我沒說這是假的

查了一下土衛二,聽說可能是除了地球之外,最適合已知生命存在之處!誰知道?

小小土衛二大發現!生命重要物質就在這!

土衛二和老虎紋長這樣


在這張NASA卡西尼號所拍攝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土衛二上的間歇泉正往外噴發出冰凍物質

此文章於 2020-09-24 12:50 AM 被 LDSKING 編輯.
舊 2020-09-24, 12:49 AM #1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danielguo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9
引用:
作者Dz6810
是由於12年後1981年首次發射的太空梭,
電腦尺寸膨脹到下面照片大小,
而且系統用到五套電腦平行運算來確保可靠度.
雖然太空梭要回到地球有其任務困難度,
但我想與登月小艇的下降再上升,
應該是各有挑戰而不分軒輊,
但太空梭電腦體積一套就比登月小艇光厚度方向膨脹了約三倍以上, 總體積膨脹了超過15倍,
所以我說阿波羅的電腦技術在那之後就失傳了.

太空梭用的電腦比阿波羅強多了. 它用的是AP-101, IBM System/4 Pi 架構, 每秒鐘可以處理480,000個指令, 是阿波羅電腦的五倍以上.

每套重量64 lbs, 和阿波羅的70 lbs差不多. 體積是 19.55" x 7.62" x 10.2", 阿波羅是 24" ×12.5" × 6", 其實太空梭的電腦比較小, 只是裝了五套而阿波羅只有兩套. 有趣的是太空梭的電腦其實一開始也是用磁芯記憶體, 後來才改用半導體.

此文章於 2020-09-24 08:20 AM 被 danielguo 編輯.
舊 2020-09-24, 08:17 AM #1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nielguo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