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引用:
作者吼吼熊
這是美國的ETF公司,專門投資相關的股票打包成一檔基金再上市,簡單講有點像是台灣50。

類似的ETF在美國很多,有專門投資能源,醫療,科技,金磚四國等等之類的。


聯電的十大股東除了瑞薩電子之外,居然全是這種基金公司,
美光直接全部都是這種基金公司,有這樣的共同利益基礎,
我好像看到了和解的曙光,也許本案最終會演變成幾年前如AMD跟INTEL的反壟斷鬧劇。
     
      
舊 2018-11-06, 09:31 PM #1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sutl
Elite Member
 
sut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閃亮亮的永和*~
文章: 6,096
Post

引用:
作者Hermit Crab
聯電的十大股東除了瑞薩電子之外,居然全是這種基金公司,
美光直接全部都是這種基金公司,有這樣的共同利益基礎,
我好像看到了和解的曙光,也許本案最終會演變成幾年前如AMD跟INTEL的反壟斷鬧劇。

如果美光赚的錢多於聯電賠的錢,那就不見得了。

而且基金公司很難擁有中國股票,不會樂見獲利從美商轉去中商。
 
舊 2018-11-06, 10:39 PM #1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tl離線中  
lifaung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8
引用:
作者sutl
如果美光赚的錢多於聯電賠的錢,那就不見得了。

而且基金公司很難擁有中國股票,不會樂見獲利從美商轉去中商。


你忘了有QFII工具

其實持有中國股票的國外基金並不少見
--
大量持有也不少, 搞到最近人民幣暫時跌不下去
我也很希望人民幣再跌一點, 再來賞我個10%獲利
舊 2018-11-06, 11:32 PM #1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faung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引用:
作者sutl
如果美光赚的錢多於聯電賠的錢,那就不見得了。

而且基金公司很難擁有中國股票,不會樂見獲利從美商轉去中商。


接下來的觀察指標就是看兩遍押寶的三家外資基金減持哪邊就知道了.
舊 2018-11-07, 12:03 AM #1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引用:
作者lifaung
你忘了有QFII工具

其實持有中國股票的國外基金並不少見
--
大量持有也不少, 搞到最近人民幣暫時跌不下去
我也很希望人民幣再跌一點, 再來賞我個10%獲利


QFII還是有配額問題,而且不代表資金不用經過外管局,
所以仍然有即使獲利/損失卻無法及時匯出/退出的問題。
六月外匯新規雖然號稱對QFII解鎖了三大限制但政策落實到地方就呵呵了...
舊 2018-11-07, 12:10 AM #1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昨晚發現似乎忽略了一篇有趣的新聞,美國司法部的China Initiative跨部會工作小組。
理論上來說這次DRAM廠事件應該不會是個案,因為工作小組的打擊範圍蠻廣的.
當然有個變數就是司法部長在選舉完就被辭職了,也許會對政策延續性產生影響.

Attorney General Jeff Sessions Announces New Initiative to Combat Chinese Economic Espionage

Download China Initiative Fact Sheet
舊 2018-11-10, 12:21 PM #1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大陸記憶體壟斷調查 轉至NAND Flash  疑施壓南韓業者停止訴訟換取免罰

大陸政府當局最近似乎開始加強力道,對南韓半導體業者進行施壓。
大陸業界最近傳出消息,指關於DRAM三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已從DRAM價格壟斷,
轉向NAND Flash捆綁銷售。傳大陸當局打算以此為由祭罰,業者不繳罰金的交換條件,將是停止或中斷對大陸半導體業者的專利侵權訴訟,傳南韓業界已感受到巨大壓力。

韓媒韓國經濟引述大陸半導體業界消息,指先前大陸反壟斷局針對DRAM三大業者,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及美光(Micron)展開反壟斷嫌疑調查,
最近調查已告一段落,大陸當局正在討論相關懲戒方案。

據了解,大陸當局對三大DRAM業者並非以壟斷DRAM價格,
而是以NAND Flash捆綁銷售嫌疑進行調查,
認定三大業者向華為等大陸手機業者出貨DRAM的同時,
強迫大陸業者購買一定數量的NAND Flash。
大陸傳將對業者課徵數十億美元罰金,但可提出協商條件,
業者可用中止或不對大陸半導體業者提出專利侵權訴訟,換取免繳罰金。

2018年5月起,大陸反壟斷局針對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家業者展開反壟斷行為調查,
主因在於大陸手機業者不滿DRAM供給不足,且價格持續上升。
11月中旬,大陸反壟斷局高層對外表示,
針對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的反壟斷調查取得重大進展,掌握大量證據。

其實早在2017年底~2018年初,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傳曾經找來三星高層,
表達應對DRAM價格上升自制、優先供貨DRAM予大陸業者,
以及中斷對大陸半導體企業的專利訴訟。

2018年下半DRAM價格走勢疲弱,大陸當局關心的焦點漸漸轉至專利侵權訴訟。
為了加速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大陸當局轉而要求半導體先進企業,
中斷對大陸企業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並且期許這些業者,
往後不要再對大陸業者提出訴訟,交換條件是免除數十億美元的罰金。

另一方面,DRAM三巨頭除了美光為美國企業,
另兩家業者三星、SK海力士皆為南韓企業,
目前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展開,一旦大陸當局對美光課以巨額罰金,
恐遭美國予以反擊報復,這或許也是大陸當局,提出交換條件的背景之一。

南韓業界多認為,停止專利侵權訴訟的要求似乎針對南韓半導體產業而來,
大陸對南韓半導體產業已開始加大施壓力道。此外,大陸調查與開罰的理由,
從原先的DRAM價格壟斷轉至NAND Flash捆綁銷售,其實也可能與當前市場情勢有關。

2000年之後DRAM市場經歷多次膽小鬼賽局,
之後逐漸確立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三巨頭寡佔局面,
如以2018年第3季為基準,三家業者合計市佔率高達95%,
兩大南韓業者三星、SK海力士,合計市佔率更是超過70%以上。

反觀NAND Flash市場,目前由三星、東芝(Toshiba)、威騰(WD)、英特爾(Intel)、美光及SK海力士等眾業者割據,
主要業者皆積極增設3D NAND產能,預料不出幾年後,將有1~2家業者退出市場,
由於NAND Flash價格不斷下滑,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確保市佔率,
DRAM業者也因此祭出了捆綁銷售策略。
舊 2018-12-28, 09:07 AM #1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sutl
Elite Member
 
sut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閃亮亮的永和*~
文章: 6,096
Post

引用:
作者Hermit Crab
往後不要再對大陸業者提出訴訟,交換條件是免除數十億美元的罰金。

這誘因非常小,因為讓中國DRAM真的全球上市的話,三星海力士損失的金額不只幾十億。
舊 2018-12-29, 12:09 AM #1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tl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引用:
作者sutl
這誘因非常小,因為讓中國DRAM真的全球上市的話,三星海力士損失的金額不只幾十億。


認列短期虧損 VS 長期利益的取捨,
韓式財閥不知道會不會跟歐美職業經理人選擇相同?
舊 2018-12-29, 12:21 AM #1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Hermit Crab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淡水跟北投之間
文章: 2,782
舊 2019-05-11, 09:18 AM #1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rmit Crab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5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