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其實您說反了,中國人是比較務實的,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比較實際,會去在意君臣父子之間的倫理關係,會去在意日常實在的生活感受,而比較不會天馬行空的想像。(相較於西方人) 這點在宗教在人民之間的影響力就知道,西方可以因為宗教而獵殺女巫,因宗教而發動戰爭;而中國,只有民不聊生時才藉宗教而起義,但目的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只為了宗教。 西方的科學起源也是因為對煉金術的迷信,而歪打正著。(中國也有煉丹術,可惜只有秦始皇著迷,對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練丹是邪魔歪道,去考科舉當大官比較實際。) 要說為何中國的科學發展幾千年都沒什麼進展,只能說中國人太務實了。 ![]() PS. 套句愛因斯坦的名言:「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那麼這就不叫科學研究了;不是嗎?」所以科學研究在於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不是務實。 此文章於 2014-01-28 06:15 PM 被 Adsmt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S.P.B.
文章: 3,641
|
引用:
人很現實跟人很務實不一樣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苗栗
文章: 573
|
引用:
請問這個平均數字是否已事先排除遭殺害的君王? ![]() 此文章於 2014-01-28 06:34 PM 被 kazama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我的理解是,務實是指甘於現狀,偏好穩紮穏打,說比較負面的,就是不求(大幅)改變,不求夢想中或捉摸不定的東西。 還有客觀和務實也不一樣,我覺得有人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客觀」,而非務實。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被殺害的只佔少數,再者現代人的平均壽命統計也包含了那些意外死亡的人。 可參考wiki這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8%97%E8%A1%A8 三百多位皇帝,只有30人活過60歲。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16
|
引用:
這樣教中醫支持者情何以堪…… 好吧,絕對不是中醫有什麼缺陷,而是這幫皇帝命格不好,又養尊處優不好好練氣打坐,不然太醫隨便一顆十全大補丸服下去,再配合命格、風水、星辰選個黃道吉日施針,包治百病 ![]() |
|
![]() |
![]() |
Registered Us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0
|
引用:
另外被殺害的只佔少數不知有何依據? 有一個相關的數據,按帝王之死一書柏楊的計算,從黃帝軒轅到清代溥儀,中國出現了三百九十七個帝和一百六十二個國王,這五百五十九個稱帝稱王的頭目中,約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00
|
引用:
減緩症狀的假象… ![]() ![]() ![]() 基本上steroid的用途可廣了,稍稍換個結構就能變成另一種用途。 好像連皮膚病軟膏都能用,某上市生技股公司的金雞母就是steroid, |
|
![]() |
![]() |
Registered Us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0
|
引用: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苗栗
文章: 573
|
引用:
清單中302位君壬其中活不到平均壽命38歲的部分,係遭殺害,自殺或被背著跳海, 或死的莫明奇妙,下落不明者至少有以下61位: 秦二世 嬴胡亥(24歲) 曹魏高貴鄉公 曹髦(20歲) 吳廢帝 孫亮(18歲) 晉懷帝 司馬熾(30歲) 晉安帝 司馬德宗(37歲) 晉恭帝 司馬德文(37歲) 楚武悼帝 桓玄(36歲) 成幽公 李期(26歲) 後趙海陽王 石弘(22歲) 後趙譙王 石世(11歲) 西燕威帝 慕容沖(28歲) 後燕昭武帝 慕容盛(29歲) 南燕末主 慕容超(26歲) 前秦厲王 苻生(23歲) 後秦末主 姚泓(30歲) 宋少帝 劉義符(19歲) 宋元兇 劉劭(28歲) 宋前廢帝 劉子業(17歲) 宋後廢帝 劉昱(15歲) 宋順帝 劉准(13歲) 齊鬱林王 蕭昭業(22歲) 齊海陵王 蕭昭文(15歲) 齊東昏侯 蕭寶卷(19歲) 齊和帝 蕭寶融(15歲) 梁敬帝 蕭方智(16歲) 梁永嘉王 蕭庄(30歲) 北魏獻文帝 拓跋弘(23歲) 北魏孝明帝 元詡(19歲) 北魏幼主 元釗(3歲) 北魏孝莊帝 元子攸(24歲) 北魏節閔帝 元恭(35歲) 北魏安定王 元朗(20歲) 北魏孝武帝 元修(25歲) 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28歲) 西魏廢帝 元欽(16歲) 西魏恭帝 拓跋廓(21歲) 北齊廢帝 高殷(17歲) 北齊後主 高緯(21歲) 北齊幼主 高恆(8歲) 北周孝閔帝 宇文覺(16歲) 北周明帝 宇文毓(27歲) 北周靜帝 宇文闡(9歲) 隋皇泰主 楊侗(16歲) 唐殤帝 李重茂(20歲) 唐敬宗 李湛(18歲) 唐哀帝 李柷(17歲) 後梁郢王 朱友珪(30歲) 後梁末帝 朱友貞(36歲) 後唐閔帝 李從厚(21歲) 後漢隱帝 劉承祐(20歲) 吳烈祖 楊渥(23歲) 南漢殤帝 劉玢(24歲) 前蜀後主 王衍(28歲) 宋幼主 趙昺(9歲) 金熙宗 完顏亶(31歲) 金哀宗 完顏守緒(37歲) 元英宗 碩德八剌(21歲) 元明宗 和世㻋(30歲) 明惠宗(建文)朱允炆(26歲) 明代宗(景泰)朱祁鈺(30歲) 明思宗(崇禎)朱由檢(35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