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919
|
手上茶包比例太極端了.碎葉型的天仁茶包只有2克*10包.粉狀茶包總量已經超過1臺斤了.不在貴貴的天仁想辦法一擊必中會覺得在跟自己荷包過意不去.煮茶包的方式還是依鼻子聞水蒸汽.打算連天仁的也照這方式玩.
![]() 至於價錢問題.覺得比不上我方便入手小茶包問題的大.茶行看到的都好像都是煮熱茶用的.如果我進去問有沒紅茶感覺怪怪的.我對茶行可以說完全莫生.大小茶包問題.我家茶最大頂多裝3千CC.當我看到60克一包的茶包時.我想我大概連玩都沒辦法玩.. ![]() 我自己煮過油切級的茶.沒喝完被拿去洗碗用.比洗碗精還好用.. ![]() - 提外.我的10克裝新屋仙草包用完了.新屋公所網頁上竟然沒在賣?!?! ![]()
__________________
退賽100%-而電腦是完全不被判罰的鬼遊戲. 小車隊倒光光.新人車手榨乾後.FIA賽事不如全面退出體育頻道. 此文章於 2007-07-07 10:29 PM 被 gtr32ae101 編輯.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其實任何茶都有油切(去油解膩)的功能,差別只在強度不同而已,前文就提過其實熟茶是最傷胃的,那是因為茶葉在烘焙的過程中,會把原本能顧胃的茶油給烘焙成茶鹼,過高的酸鹼值都會對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油切的功效也就此而來,所以別以為油切就是好,要考量自己的飲食狀況使用,就像速食店經常性用紅茶搭配油炸食品等那就沒問題,但空腹就不建議了,若是不信的可以用熟茶(烏龍炭焙熟茶或鐵觀音類皆可)在空腹時大口灌下去試試看那種"爽"度即知.............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茶的春夏秋冬:
一般來說,以烏龍的特性,可以用十六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春茶的香、冬茶的水、秋茶的澀、夏茶的苦,白話點說就是,春茶的香氣很棒,冬茶的水質很柔,秋茶日照仍烈易出澀味,夏茶受了過多日曬苦味壓過一切,雖然說香、甘、苦、澀這些味道四個字節的茶都會有,但以四季來區分最明顯的分別就是這四味,大家可以找自己手上現有的茶,用比賽茶的鑑定杯依我前文所說的量(底部舖平一層),浸泡五到六分鐘,看看那種最道最明顯即可做茶春夏秋冬的區別,而如果您經常有飲用同一茶區茶的習慣,應該也可以發現,春季時茶的香氣最為多變,在聞香杯中超過五轉都有可能,而冬茶的香氣雖不如春茶那麼明顯,但顯然帶有一股嬌柔加上清甜的水質,故一般來說茶以春冬兩季品質易出上品,而夏秋日曬過烈易出苦澀味,故仿間處處可見春茶上市、冬茶上市、最多再加個秋茶上市而沒人說夏茶上市(東方美人之類的茶例外)原因即是在此。 而這其實是有道理的,依天候來看,夏秋日照烈易生苦澀不用多說,春茶是早晚露水充足潤澤葉片,而冬茶是氣候普遍乾冷(別忘了本串開帖提到的保護膜)才會造成茶質有此現像,所以是可以依科學方法去解釋,並不是什麼迷信。 ![]() 最近雜事多,經常要跑來跑去,所以本串停了這麼久,也沒多餘的時間去整理出txt檔,這點先說聲抱歉,但是有與趣聽茶經的無聊就可以來逛逛,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若是有急於想知的問題亦可先行提出,小弟若知其中原委當會儘速回覆,感謝。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忘了補充一點,茶的春夏秋冬如果照農歷去分,一定錯,尤其在高山茶開發愈來愈往高處爬時這定律會被打掉,前文有提過茶樹是在攝氏13度以下停止生長,而溫度概略的估法是海拔每上升一百公尺,溫度會下降0.6度,就像一些梨山的頂級茶區為例,產期多為國歷的五月到十月左右,但有時這些日子在農歷上看是夏秋而非春冬,所以牢記那十六字的口訣才是最佳的分辯茶四季的方法,至於聞香杯裡的四季之味礙於文字難以形容故省略,這四季茶的分法終究是離不開這十六字的範圍,只要習慣性長期飲用同一茶區之茶品花點功夫注意一下當能體會這十六字的真意!
![]() 而茶採收春茶是由低至高,冬茶是由高至低也是茶樹在攝氏13度即停止生長的道理,像福夀山之類的冬茶只能在夏天時成長,而在國歷十月左右採收,再冷下去茶樹就冬眠罷工去囉!農歷是可以參考,但還是要依產區氣候去做生長栽培的調整,不然農歷拿到南半球夏冬全反過來又是做何解?這點大概沒親身參與過農事的都很難體會吧!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以上述茶春夏秋冬的原則來看,再加上之前東森被抓的事件(一月茶當三月茶賣),當時的新聞報導即有提到,阿里山(海拔1000上下高低落差約八百公尺)的春茶產期是國歷的三月左右,那比阿里山海茶區拔更低的又是何月才算春茶?(別忘了春茶是由低至高產出的)那麼清明時(國歷都五月了)即產出的松柏長青茶(海拔4xx公尺以下)自然隨隨便便嘛是平地茶的夏茶產出季節,這有啥好懷疑的?建議想看農歷定茶春夏秋冬的網友,還是把農產品特性弄清楚再來講會比較妥當喔!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此文章於 2007-07-11 02:53 AM 被 不是江DD 編輯.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有疑問的我附上行政院農委會所說的四季茶特徵以做輔助訊息,這樣有公信力了吧!茶在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氣溫本來就會造成春夏秋冬茶產出時和農歷的時節不一樣,所以就連農委會也是以茶的各項特徵來分,而不是按照農歷的死板分法。
![]()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691 茶葉之鑑別 一、新茶與陳茶 雖然某些茶葉陳茶要比新茶好,可是對大多數茶葉來說「茶以新為貴」。怎樣辨別新茶與陳茶呢? (一)色澤:新茶清翠碧綠或有油光寶色,陳茶枯灰無光,茶湯黃褐不清。 (二)滋味:新茶滋味醇厚鮮爽,陳茶較淡薄而味道〝滯鈍〞。 (三)香氣:新茶清香,陳茶低悶。 二、高山茶與平地茶 台灣飲茶界人是所稱之「高山茶」是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之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優質高山茶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 高山茶芽葉肥厚,節間長,顏色綠,經製成茶葉,條索緊結肥碩,香氣馥郁,滋味濃厚。 平地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色黃綠欠光潤,製成茶葉後,條索較細瘦,身骨較輕,香氣稍低,滋味和淡。 台灣茶園大部分位於數百公尺海拔之丘陵或山地,配合精巧的製茶技術,生產出許多兼具香氣與滋味之特色茶。 三、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一)各季茶之特色 1. 春茶: 由於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秋冬季之休養生息,使得春茶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柔軟,滋味鮮爽,香氣濃烈。再中國歷代文獻中都有「以春茶為貴」之記載。 2. 夏茶: 由於天氣炎熱,茶樹芽葉生長迅速,能溶解於茶湯的浸出物相對減少,使得茶湯滋味不及春茶鮮爽,香氣不如春茶濃郁,而且滋味較為苦澀。但夏茶所含茶素及咖啡因較高,適合製造紅茶及白毫烏龍茶等滋味強烈、色澤鮮麗的茶。 3. 秋茶: 品質介於春茶與夏茶之間,茶樹經春夏兩季生長採摘,芽葉之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茶葉滋味、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4. 冬茶: 水色及香味較春茶淡薄,然製成清香型之烏龍茶與包種茶,香氣細膩少苦澀為其特點。 (二)由乾葉判別 1. 春茶: 條索緊結,芽葉梗肥壯重實,香氣馥郁,偶而夾雜如綠豆般大小之幼果者,乃是春茶特徵。 2. 夏茶: 條索鬆散,茶葉輕飄鬆大,嫩梗瘦長,茶果實如念珠大小,芽尖常帶茸毛,香氣略帶粗老。 3. 秋茶: 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平和,偶而夾有茶花蕾、花朵。 4. 冬茶: 茶葉外觀顏色略呈淺翠綠,毛茶黃片稍多,整體顏色較不均勻。 (三)沖泡判別 將茶葉沖泡後聞香、嚐味、看葉底。 1. 春茶: 沖泡時茶葉下沈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湯色清澈明亮,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葉脈細密,葉綠鋸齒不明顯者。 2. 夏茶: 沖泡時茶葉下沈較慢,香氣欠高,味帶苦澀,葉底薄而較硬,對開葉(頂芽不明顯)相對較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 3. 秋茶: 香氣不高,滋味淡薄稍澀,對開葉多,葉緣鋸齒明顯,葉張大小不一。 4. 冬茶: 香氣較偏淡香型,滋味柔順較春茶淡薄。 各季茶在外表型態與品質特點之差異,主要由氣溫、雨量、溫度、日照等不同氣候條件造成的,各茶區地理環境不同,各季茶彼此間也會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專業茶商和茶販的區別:
有逛過茶店的應該都會碰到一種現象: 客人:可不可以試喝? 老闆:可!(接著隨便泡一泡或問過客人口味後泡一泡,最少嘛區分個焙火程度) 客人:(飲用後)老闆這不和我的口味,能不能換別的? 老闆:可!(接著愈拿愈貴) 客人:老闆!請問這每一泡差在那? 老闆:呃............ ![]() ![]() ![]() 客人:(心裡幹譙@#!@$$@#^%這樣我怎麼選?) 看出重點在那了嗎?假設賣家對他手上的貨都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管他的頭銜再大,牆壁上的牌匾再多,你有把握他真能幫你選到好茶? ![]() 像這類的人在這行有個戲稱,就是茶販子,用台語唸發音和番仔類似,之後番仔之名就這麼定啦! ![]() 如果是我碰到這種番仔是怎麼對付的,很簡單,隨便找個高檔茶的茶區,像大禹嶺那才三戶茶農,福夀山或武陵農場負責茶葉茶菁買賣的也不過一個承辦人,你敢說你有那裡的茶,很好!直接打電話去問這人有沒有去這拿原料,沒的話,那這些番仔手裡拿的是啥東西,很多番仔會被嚇得不知所措就是如此,最後不是降價吐實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不過這是對供貨的廠商,一般客大概很少用到這招來對賣家做這種考驗。 ![]() 所以下次建議各位要買茶時,頭一步要求老闆泡茶先試喝看看,再拿幾片泡過的茶葉搓搓看有沒有我說的油膜,接著問問老闆對這項產品的風味能形容多少,和其它產品的差異又是在那才買,這是對你自己的保障,也是你的權義,爭取一下沒啥不對。 ![]() 還有前文所提過的回甘是入口生津,津是唾液的一種,但又非完全是,而是帶有點黏稠的感覺,好的茶喝下去回甘湧現時會覺得舌頭潤潤的,好像被啥黏液包住,希望大家下次靜下心來仔細品嚐看看,不然外面只要是賣茶的幾乎每泡都會跟你講回甘,喊到快跟喊口號一樣,但你問他什麼是回甘,對方很少講得出來,還是靠自己的舌頭去品卡實在,因為這回甘的口感是烏龍最特別的地方,但很多人飲用時卻沒仔細體會,這點我是覺得蠻可惜的,苦和甜不用多說大家都感覺得到,而澀除了味覺以外,會讓你的舌頭有麻掉的感覺,人體的各種感官功能本來就是鑑別茶最好的媒介,細細品嚐口腔的各種感覺也不失為一種樂趣,你說是嗎? ![]() ![]() 我教人都是講授一些很容易懂的例子,還有天然的林相表現在植物上的特徵,有心找好茶的把這當中的文細細讀自然可以發現許多可參考的方法,望大家都能以最平實的茶價買到合口味的好茶,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此文章於 2007-07-11 01:55 PM 被 不是江DD 編輯.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美美的天空
文章: 338
|
請問一下,若是一般非高山茶泡出來後,
也是有油膜,但是要用力一點才刮得出來, 也似乎不像圖片所顯示的那樣厚, 這是因為不是高山茶的原因還是因為泡的不夠多次? 謝謝! 還有若是一般茶葉跟高檔茶葉在相同的發酵烘培條件下, 除了口感外, 實質上對於身體的健康是否會有影響?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
引用:
前文有提過那層油膜是因茶樹抵抗低氣溫所產生的保護膜,厚薄的程度和當地的氣溫高低有差,低海拔很難產生過低的溫度(前文有提過概算法是海拔每上升一百公尺降0.6度),種植出來的茶這層油膜自然就沒那麼厚,和泡的次數無關,這是高山茶的特徵,植物生長的林相,造假不來的,那照片裡是奇萊山的烏龍喔! ![]() 基本上烏龍在烘焙的過程中會把顧胃的茶油(來自上文提到的那層油膜)給焙成茶鹹,茶鹹是極易刮胃的(就是油切),當胃被刮到受不了時會產生肚子餓的警訊,所以一般喝熟茶的人都會習慣性配個茶點(因為胃被刮到受不了),而長期飲用者到老胃部都會出毛病即是如此,但生茶也不見得全部都是顧胃,較低海拔的有時農藥殘留過重,或茶性過寒,這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有的人體質比較虛喝到過寒的茶極易腹瀉即是此因,而後期高山茶大量開發讓茶葉愈生愈厚實(油膜)才逐漸改善此現象,所以建議儘量找好產地的烏龍飲用,對人體健康大有幫助喔! ![]() 飲用好烏龍有平衡體內酸鹹值(有服用中西藥者忌用)、降血壓(低血壓者忌用)、去血脂、幫助血液循環調節體溫、利尿(本來就頻尿者慎用)、補充人體微量礦物質、排毒.....等多重功效,雖然有些功效不是很明顯(如烏龍去血脂的作用就輸潽洱),但長期適量飲用對人體是會有幫助的,而茶很多好的元素皆來自那層油膜(那是茶抗寒的精華,很多養份會集中在那層油膜上),甚至香氣也是,一般來說如果是相同的生產過程,除了口感差別就在保健功能的強弱上,只要不買到農藥殘餘的茶,基本上都是ok的! ![]()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此文章於 2007-07-11 07:13 PM 被 不是江DD 編輯.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2
|
在買茶葉時,品嘗茶葉的時候有的店家也會告訴我該种茶葉沖泡的要求,我還認爲是店家古弄玄虛。結果往往回家自己隨便泡!就沒有當時品嘗的味道或者大爲遜色了!原來是這樣的原因啊!
另外:前面你講的那個宜興紫砂茶壺,他的原料是一種礦石,我看到的有三种自然顔色:咖啡色、綠色、黃色。据廠家介紹是把它們磨碎過篩后再和成泥漿做壺的。真正的紫砂壺敲起來有种金屬的清脆聲音!當然好的陶土壺敲起來的聲音也很清脆!但還是有區別的,只有比較起來才能了解他們的聲音的不同! ![]() 此文章於 2007-07-12 10:17 AM 被 zgsdmin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