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sh
*停權中*
 
As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淒風苦雨的新竹...
文章: 310
引用:
作者silentk
小弟有遇過一個狀況~就是用電腦整理硬碟磁軌時,外頭忽然來個雷擊,結果小弟的電腦瞬間就自動重開機,而硬碟裡面的資料~~也全部亂掉,救不回來了........因為小弟也沒做上述大大指導的接地至窗框或插座盒,卻也已經因為這突然強大電流的雷擊而導致電腦跳電重開機,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別接地至房屋外圍的窗框或鐵條~~總之,提供小弟遇過的狀況,予與大大參考與分享

那叫感應電勢,是法拉弟還是冷次定律我忘了...
一個線圈(電感)附近若有一變動的磁場,線圈兩端將會產生一電勢(壓)
這也正是發電機原理,因此延長線,電話線等最好不要捲成一圈圈
高工基電老師說過,設計電力系統的人都會盡量避免將整個輸配線路變成圓形
也就是一個特大號電感,但台灣一直都沒有做都市規劃,路隨便開房子隨便蓋,
因此這種情形很難避免....
老實說整個討論串看到現在,似乎有點廣告的影子,請問樓上的大大,電磁波測
試器上面的數值,單位是什麼....焦耳還是牛頓
     
      
舊 2004-12-27, 06:29 AM #1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sh離線中  
oldster
*停權中*
 
oldst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70
有點奇怪.....接地線一般接在水泥上應該是沒有用的....不是嗎??..
搞不懂
 
舊 2004-12-27, 10:40 AM #1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ldster離線中  
yuchengtang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3
一直不懂你們說的水、火線為什麼東西?
在電力系統之中,我只有聽過火線(帶電的那一條)、中性線(不帶電)、接地線(將漏電導入大地之中)。
一般舊建築物的配電沒有接地,解決的方法可以找出裸露的鋼筋(因為鋼筋大多有連結至地基),將外表氧化除去,纏上銅線(最好能焊起來)這樣就能勉強算是條地線。比較要求一點的話可以在水溝內,打入一支一米半的接接銅棒,再將銅線以焊接的方式焊在上面。
舊 2004-12-27, 02:47 PM #1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uchengtang離線中  
ditomditom
Junior Member
 
ditomdito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00
不錯推一下
做這個會不會有危險的問題在阿?
__________________
CPU: E3-1230V2
MB: ASUS P8H77-V
RAM:金士頓 DDR3 4G X2
HD: 美光 M4 64G seagateS 250G WD 640G 日立1T
顯示卡:MSI 6850 DDR5 1G
燒錄機: Pioneer A11
CASE: Lancool PC-K62
POWER: 影隼 400W
散熱器:V6 GT
音效卡:SE-90PCI
擴大機:PROART-9600
喇叭:AE EVO-1
滑鼠:steelseries XAI
鍵盤:Cherry G80-3000 白 青
舊 2004-12-27, 02:52 PM #1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itomditom離線中  
SuperADD
Major Member
 
SuperAD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94
好文章一定要推的啦
再接再厲在給我們新的diy方面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
電腦的東西我真是猜不透ㄚ!_! 想~~ㄝ不透
處理器:Q6600-2.6G
主機板:華碩p5kse/epu
顯示卡:華碩9600gt
擷取卡:UPMOST MPG160
記憶體:金士頓512MBDDR2800*2
硬碟機:Seagate 200G+wd640G
光碟機:Pioneer A15
機 殼:CoolerMaster CAC-T05+350W
顯示器:ACER AL2051W網 路:D-Link DI-624S+DWL-G122
喇 叭:羅技4.1聲道.1為52w(衛星改Pioneer100W*2+ LOGIC100W*2)
鍵盤組:羅技mx310+羅技勁風手鍵盤
風 扇:12cm*1、8cm*1
舊 2004-12-27, 05:18 PM #1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ADD離線中  
FlyNews
*停權中*
 
FlyNew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0
文章: 2,260
引用:
作者yuchengtang
一直不懂你們說的水、火線為什麼東西?
在電力系統之中,我只有聽過火線(帶電的那一條)、中性線(不帶電)、接地線(將漏電導入大地之中)。
中性線(不帶電)=口頭上講的 水線
其實水線為了維持在較低的電位,也都有接地.
舊 2004-12-27, 08:44 PM #1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News離線中  
53346
*停權中*
 
5334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引用:
作者Kali
這東西一樣把水線當做地線而已~~如果自己把家裡插座diy約只要花50元左右不過不了解怎弄的人還是有風險的

想請問友站****一直有的這個靜輻寶 也是把水線當地線用嗎?我家裡的電腦從一年多前開始做接地,就是把第三孔接回水線,由於沒有儀器測試到底減少了多少電磁波(只有從UPS的地線燈沒亮作為接地成功的判斷...)看到這些接地產品一直有在考慮要不要買
舊 2004-12-28, 01:01 AM #1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53346離線中  
FlyNews
*停權中*
 
FlyNew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0
文章: 2,260
引用:
作者53346
想請問友站****一直有的這個靜輻寶 (http://www.twntg.com/new/index.htm) 也是把水線當地線用嗎?我家裡的電腦從一年多前開始做接地,就是把第三孔接回水線,由於沒有儀器測試到底減少了多少電磁波(只有從UPS的地線燈沒亮作為接地成功的判斷...)看到這些接地產品一直有在考慮要不要買

沒錯,靜輻寶也是把水線當地線用,
但靜輻寶可以自動偵測水/火線和保護IC,
若是"手工"用驗電筆測插座,讓插座內部的水線接地線也是可以,
但若在插座外部才讓水線接地線,"插頭"轉個向就容易水/火線搞錯邊。
舊 2004-12-28, 09:45 AM #1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News離線中  
alex6613
Basic Member
 
alex6613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29
看到這篇~~手養上來打一下!!
1.台灣是沒有地線的~~所以台灣的不穩定脈衝電流經常會造成各位的電器損害(這就是需要好POWER的原因)為何不改成三線,各位算一下全台換成三線的經費@_@(加上台灣人命不值錢),最好就是加上電路全面地下化(我有生之年等不到了~_~")不僅可以降低大家受電磁波的干擾,還少了不少風水上的問題^_^+!!
2.電磁波是對人體有害的,還有對電器會產生互相干擾,這在歐美是有報告出來的。所以歐洲有CE美國有FCC等,安規報告中有電磁波發射管制。如果沒改的話(離開這行很久了),工業級是CLASS A
民生用是 CLASS B( B是較嚴格的 ∵長時間曝露在人群中)。
3.台灣兩、三年前也開始走上安規之路了,台灣的單位是BSMI(晚做總比不做好)http://www.bsmi.gov.tw/indexset/sub_main.jsp?groupid=5

最後請大家用行動支持有安規的廠商(雖然有假的),那麼洗手台掉落、電視機爆炸就會比較少了!
P.S 電磁波是無所不在的,有健康的身心才是重點,有機會多動多流汗!
不然就移民去瑞士還是瑞典,是目前最嚴的國家。再不就隱居山林吧!!
舊 2004-12-28, 10:50 AM #1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ex6613離線中  
53346
*停權中*
 
5334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引用:
作者FlyNews
沒錯,靜輻寶也是把水線當地線用,
但靜輻寶可以自動偵測水/火線和保護IC,
若是"手工"用驗電筆測插座,讓插座內部的水線接地線也是可以,
但若在插座外部才讓水線接地線,"插頭"轉個向就容易水/火線搞錯邊。


我是在外部讓地線接回插座的水線的(有用驗電比量!)
但有些電器的插頭是不是沒有分水火線?像我的cable Moderm和IP分享器的電源插頭都是兩頭的,而且長短大小都一樣(有些兩頭的其中一頭會做比較大來插水線的),而又印象中以前有看到這種地線接水線的做法,如果家中還是家裡的公寓只要有一個電器的水火線插反,那家中或公寓裡這種地線接回水線的也等於做白工,接了也等於沒接地,這種說法不知道正不正確?
舊 2004-12-28, 02:48 PM #12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53346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2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