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149
|
引用:
我也希望它可以, 可是以目前的eSATA外接線, 我的經驗實在是很糟糕, 一般使用者又沒能力去分辨是否是線的問題, 於是所有的責任很自然又是硬碟機來背!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以南高雄以北
文章: 106
|
引用:
您幹到希捷的行銷經理了~~ ![]() 有迷有覺得壓力很大呀~~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253
|
引用:
關於上次'無磁碟系統'您精屁的 『聽你講...』已經把你的功力暴露無遺了... ![]() ![]()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讓大家知道去哪堵你
文章: 304
|
引用:
用這樣的狀況就馬上說是銅線的限制並不正確. 高頻時銅損的程度在某些時候反到少於介質損耗,例如現在常用的pcb材料.至於外接線就看廠商誠意了. 此文章於 2006-08-22 07:27 PM 被 Job's Tears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earth
文章: 333
|
引用:
花了點精神, 爬了那"網咖的電腦 是不是都沒裝硬碟?"討論串, 看完後只能以目瞪口呆狀 表示肅然起敬, 真的開眼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 ![]() ![]() ![]()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5
文章: 149
|
引用:
下一個規格的SATA及SAS都會跳到6Ghz, 您認為銅線還可以作為傳導的介質嘛???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458
|
引用:
可以請您談一下問題嘛?是傳輸效能上不去?還是? 謝謝!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讓大家知道去哪堵你
文章: 304
|
引用:
SATA規格各硬碟廠商著墨很多,反正一切看成本做事,看能達到同樣條件時,哪個方案較有經濟效益 至於銅線的部份,有興趣可查通訊,量測用的線是否可>3GHZ,>6G,>10G,便可了解.再強調一次,高頻時除金屬外,兩金屬間的介質材料也是非常重要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253
|
引用:
如果 3rd或 硬碟廠商 可以提供一個utility ,可以讀取硬碟上的狀態,來研判硬碟機的資料傳輸過程中有多少RETRY或LOSS,那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判斷線材品質的參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