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美國啦
文章: 167
|
引用:
大學不只是教你專業科目,其中也包括人文素養,你以為你到老美唸大學就可以避的掉這種所謂通識科目?別開玩笑了,老美大學教育可一樣重視該有的人文教育,而且教授給的功課考試也不見得輕鬆。 老實說,我台灣唸四年大學我從來沒修過中國通史,我不知道你們學校是怎麼規定,至少除了國父思想之外,除專業必修科目之外其他科目我沒有被逼著去上我不想唸的課,我記的沒錯的話,中通應該是可以用哲學概論或國際關係給抵掉,如果可以抵掉而自己不想辦法去做,我不知道該怪的是誰。我也討厭這種以黨領校的教育,但是老實說,這些個必選修有多少門是政治教育?有多到可以把一個學生當出學校的地步嗎?你不會告訴我中華民國憲法和海洋法叫政治課吧? 再者,通識課程可以被當作二一的藉口嗎?如果一個大學生因為通識課程唸到被二一,老實說,我還是覺得別唸算了。通識課的比重可以重到左右一個學期課程是否被二一,你不覺得選的課有點太混了嗎?而若是真的因為通識課被當到二一,唸書涼到這種地步都可以被二一,我覺得還是去軍隊裡去磨練一下吧。 再說一次,大學裡該學的不只是專業課程的就職訓練,包括的還有基本的人文知識。如果你討厭這些必選修課,請發揮大學生的精神去讓能制定政策的人聽到你的聲音,至少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會是這樣玩的。如果是因為意識型態或老師改錯被當的話,別客氣,每個縣市都有法院,官就給他告下去,這種不適任老師踢一個少一個,沒有人會覺得可惜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
引用:
老實說 , 部份教通識課程的老師之所以被學生看扁不是沒有原因的 . 自己系上的老師也是如此 . 只是幾十年後自己同學開始回來當助理教授的時候還是一樣 . 手上有硬本事真功夫 , 學生自然會尊敬 . 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不鳥的時候 , 老師就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本事了 . 當初跑到醫學院去選修藥物合成 , 一個禮拜三節課下來大概就知道學不了多少本事 . 立刻退選 . 可是藥學系的學生就死定了 . 為什麼呢 ? 因為老教授只能死抱著過時的日文講義不放 , 卻不知道有的學生直接跑去醫圖 K 當期的 Drugs of the Future . 日文講義再怎麼精要總是沒有太大進步的可能 , 讀期刊很累但是進步非常快 . 如果 [大學不只是教你專業科目,其中也包括人文素養,你以為你到老美唸大學就可以避的掉這種所謂通識科目?] 那麼大學 , 中學和小學又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 反正都是吃部定大麥克套餐 , 人文 , 科學 , 藝術 , 體育一樣也不能少 . 那麼聯考何必分啥一二三四類組 ? 乾脆和在一起做成瀨尿牛肉丸好了 ! 如果大中小學吃慣了部定大麥克套餐 , 那麼研 MS/PhD .. 不過真的要學老美的話 , 那麼預醫/大學畢業之後才能申請醫學院/法學院這一點要到哪一年才能學會呢 ? 老美學生選課轉系的自由又要到哪一年才能在台灣實現呢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51
|
都已經是現在這個時代了,
"中國通史"為什麼要和"黨領導一切的教育政策"連在一塊呢? 就算說這堂課的內容主題跟台灣稍有距離, 可能不對一些人的胃口, 但至少在日本,大學的通識課程照樣會有中國史可以上, 而且選修的人經常也不少. 學習歷史本身就是一種增長見聞過程. 不管是學哪國,哪個地域,哪個領域的歷史. 更何況大學的通識教育歷史課內容, 原本設計的精神就是要培養學生多元的觀察角度, 跟國高中歷史課注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脈絡理解並不相同. 而且現在的歷史通識教育的設計並非只有中國通史而已, 台灣史與各種專題課程多的是. 問題的重點是大家怎麼看通識課程的定位,這才是重點. 我很期待有一天通識課程的老師在當人時不需顧慮校方或授課系所的態度, 這可以改善很多狀況. 通識教育是很重要,只是在台灣不被重視. 總之, 討論歸討論, 請尊重一下別的學科,OK!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0
|
從頭看到尾...
好像變成是在討論別的主題 ![]() 不過...這就是七八區的精神 ![]() |
![]() |
![]() |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25
|
大學唸書唸個好跟老師教的好不好,應該是沒什麼大關係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美國啦
文章: 167
|
引用:
這我就不得不推你這篇了。 台灣不適任教授真的是太多了,抱著幾十年講義的,幾十年沒出過論文的,用電扇吹考卷決定分數的,這些教授都該被掃出學校,遺憾的是,台灣學界的生態是個很畸形的地方,手底下有真功夫硬本事不見得能搞出什麼名堂,你有人脈才真的是吃的開,不過這是另一回事。 在美國,每堂課學期開始第一堂課,教授都會給這學期的課程大綱,介紹一下課程規劃、分數怎麼決定,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上課絕不廢話,不會在上課八卦系上的人事鬥爭,台灣呢?有多少非助理教授上課前有認真準備的?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老師教的爛,學生是不是也有義務也為了自己的權益跟系上反映這個教授的不適任?至少我之前唸大學時,我們這一屆的學生跟系上抗爭就搞掉了兩個講師。 我的觀念是,大學教育不是義務,而是一種昂貴的投資,如果教授不適任,學生大可跟系上或校方抗議花的錢不值得,而不只是默默的承受,納稅義務人和父母的錢可不是該隨便浪費在這種沒用的教授身上,可是今天在論壇上看到的幾乎都是,『我大四被二一了,我該怎麼辦?』這些人期待什麼樣的答案?那一家大學轉學考簡單,可以繼續讓我躲在學校裡繼續混?該怎樣避過兵役?然後出現一群人說,誰被二一幾次幾次,然後又考回學校幾次幾次,如果這真是教授的問題,那這些大學生更應該去抗爭,讓學校和社會大眾知道原來不適任教授有這麼多。 至於通識教育,A網友的分析我相當贊同,況且,大學教育本就不該只是專業教育的高等職校,我並不認為文憑代表了什麼重大的意義,文憑最大的意義充其量就在於找第一份工作時能找到多好的工作,日後際遇和升遷,那張紙並不能代表多少意義。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
引用:
關於歷史/中通之類的 [人文通識] 課程為何被砲轟呢 ? 很簡單 , 大部分這些搞歷史的只是在陳述過去的隻字片語 , 鳳毛麟角 . 簡單的說就是見樹不見林 . 讀歷史專搞雞毛蒜皮的小事 , 卻忽略整個大局的變化 . 更重要的是根本忽略了 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 What is the mechanism ? ........ 這類理工科的基本問題 . 舉本人大四被當的中通為例 , 當年老師的期末考題是 : [試述宋朝南北人生活習性之差異] 這種題目有啥營養價值 ? 如果宋朝是南人食米北人食麵 , 難道明朝就是南人食麵北人食米 ! 這種程度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定要上課抄他的偏門筆記才會知道的 . 根本用不上消化吸收 , 承先啟後的工夫 . 一個大學教授只能想出這種程度的考題 , 簡直就是昭告天下 , 承認自己在研究這條路上已經不行了 ! 好歹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幾個層面來問 ============================================== 1. 為何中國南方人與北方人的生活習性有所差異 ? 2. 那麼法國的南方人與北方人的生活習性有差異嗎 ? 3. 那麼斐濟的南方人與北方人的生活習性有差異嗎 ? 4. 那麼在交通便捷的今日 , 南台灣人與北台灣人生活習性有何差異 ? Why? Open book, you have 24 hours to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 請學著用實力來贏得尊重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51
|
引用:
不好意思,小弟個性敏感,請問您這句指涉的對象為何? 小弟不才,雖然未能進入哈佛,劍橋,東大, 但多少還是唸到了外面所謂的世界百大名校,日本十大名校, 您提的期末考題目的類型, 事實上在小弟唸過的學校也是有老師這樣出, 而且這些老師都是學界頂尖的碩學俊彥,絕非庸俗之輩. 問題的癥結在於:您其實不懂歷史學. 首先,當代歷史學研究本就有所謂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之分. 宏觀研究需要大量的微觀研究作基礎, 方能架構一個較為精確的解釋體系. 簡單地例子,再漂亮的大樓都是依據藍圖,由各種建材與各種工法配合而成, 要知道這棟大樓的抗震等等能耐, 就必須要找出藍圖,並且對這些建材與工法加以掌握. 這就是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關係. 換句話說, 歷史學既要見樹,亦要見林. 唯有掌握住林內樹木的種類性質,方能精確說明這片樹林的特質. 歷史學的著作不僅僅只有考證性質的文章, 更有著許多富有解釋體系架構的作品. 歷史學從未過忽略大局的變化. 只是您沒去仔細留意歷史學的著作. 即便是在古代, 司馬遷就曾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來作為其著述史記的精神目的. 西方史學家亦然. 他們從未忽略過大局. 更何況,一個癥結是:您認為是雞毛蒜皮的事,別人不一定會這麼認為. 另外,既然您認為"理工科的基本問題", 我們"人文通識"的"歷史/中通"會忽略的話, 那小弟請您留意一位早年由純粹理工科訓練出身的歷史學者:中研院新科院士候選人黃一農教授的研究, http://vm.rdb.nthu.edu.tw/YLH/ 不知道您覺得黃教授的研究題目, 是否可能可以符合您看重的"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 What is the mechanism ? " 最後, 再回到您那位老師所出的問題. 說實在話,您其實根本不了解您的老師出這種題目的用意. 這種題目專門就是考學生對這個論題背景"整體的"理解程度, 利用看似單調的問題, 讓學生自己去組織回答申論的架構, 以測出學生真正理解多少. 用個應該比較好體會的題目:"試述清帝國衰亡之因" 不懂的人回答,寫出來的可能不會比"腐敗","內憂外患"這幾個字多多少, 但懂得人可以從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精神......等等等各個層面組織出一篇很有內容回答文. 明白地說, 這種題目類型其實可說是最難寫的一種. 比起"試述劉銘傳在建設台灣上的貢獻"這種只要有看到講義中這一部分就可以寫的出來的題目, 這種題目更大範圍地測試您對清朝晚期"整體的"理解有多少. 怎麼會用不上消化吸收 ,怎麼會用不上承先啟後的工夫呢? 您的老師那題就是這樣子的. 歷史系裡其實也有OPEN BOOK的考試, 只是這種考試往往也是相當恐怖的, 各種專書論文帶幾本幾篇都可以, 甚至也曾聽過有老師讓學生拿回家寫兩天再交上來, 這種難度沒有融會貫通之功,根本就寫不出什麼漂亮的回答. 這就是為何小弟的老師,同學,學弟妹們, 不分國籍地區, 依然會有人採用這種類型的題目的原因. 因為這種題目的鑑別力很強. 最後, 小弟強烈建議您有空去找個幾本"史學導論"的書來看, 最好能兼顧到各方作者的背景,而不要只看一本, 相信當能解釋許多您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會.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166
|
引用:
我覺得有些東西太唱高調了. 我是絕對不敢跟學校反應任何東西. 大家都對學校漠不關心,我起義以後有人有人支持是一回事, 就算我成功了,趕走老師是一回事,救回了一門功課 我的名聲會不會臭了?被也許不了解事情的其他老師貼上難稿的標籤. 重點是這投資回報太不成比例了...當然不是說抱著自掃門前雪的心態讓他濫 可是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可以信任又有用的管道讓學校聽學生的聲音 學生會???我只知道我週遭的同學到畢業可能只有畢業舞會才會接觸一下 可是為什麼人沒想參與學生會沒人想投入?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可是不應該什麼都丟給學生 此文章於 2006-07-06 01:03 AM 被 3343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
引用:
回歸基本面 - 讀書的目的何在 !? 講得更坦白一點 , 如果唸書唸到大學還不能提出啥和老師不同的見解 , 那麼似乎也沒什麼繼續唸下去的必要性 .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 以史為鏡可以知古今 . 如果千年之前的李世民都能體會出這樣的道理 . 結果千年之後的大學歷史教授卻在鑽研 [宋朝南北人生活習慣差異的微觀歷史] . 還振振有詞的要求他的學生依照著他的方法讀歷史 ... 李世民先生每讀一本書 , 每經歷過一件事 ... 大致上還能轉換成有實際戰術價值的經驗 , 難怪李世民先生有帝王將相之命 . 這恐怕不是修修冬烘課 , 寫寫歷代君王之比較就能辦到的 . 退一步來說 : 這是該死的部訂大麥克套餐 , 不是學生自己點用的 . 課程名目是 [中國通史] , 而非 <宋朝微觀民生歷史之研究> . 就和上普通物理是把物理學照著課本教一遍 , 而不能把整個課程的重心停留在廣義與狹義相對論 . 教書犯不著掛羊頭賣狗肉 , 就像 [計算機概論] 就不應該偷渡成 <Mac OSX 臭蟲 / Win XP 破綻之研究> 一樣的道理 . 再退一步來說 : 咦 ? 文史法院的科學素養在哪裡 ! 我還等著英文系的妹妹們來上普通生物學 , 一齊解剖青蛙呢 !? 不然法律系的來上普通物理學實驗 , 研究一下警政署新購雷射測速器測量車輛速度的原理也不錯 ! 和僑生暑修中通還真是一大解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