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472
|
引用:
沒辦法 正在[辛苦]考研究所中 看到有人說技職比較好考.... 一股火就升上來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54
|
每次這種話題就會有人出來說有人從技職出來到普大的有多強,呵呵.....各位大概沒看過高教體系真的強的,高中同學中從很多國中到(台清交)研究所沒考過大考的,班上光是醫生+牙醫就10個,台大唸三年畢業直接去CIT拿博士的也有,出去工作也是工作找他們,每個領域都有強的,不要拿一個領域中最強的跟另一個領域中比較爛的去比,這樣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54
|
引用:
這就是高教體系跟技職體系根本上的差異, 高教體系學的東西較廣,但比較不專精在應用上, 技職體系以實用為主,目的在快速培養專業人員, 理工學院大學中之所以要學普物,普化,工數, 就是將來如果要進入研究所會相當有用, 因為一個研究題目牽涉到的層面可能很廣, 沒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識會使你的研究太狹隘, 沒有哪邊比較好,用途不同罷了,不要以偏概全了, 一個是偏就業和應用,一個是偏研究和研發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8
|
引用:
ㄟ…這位仁兄大概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某普通大學的學生吧 你說的這三間科大除了北科是台北工專改制以外,另外兩間都是一開始成立就是大學了 請不要不懂裝懂隨便說說…去查一下台科和雲科的校史再來說吧!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269
|
引用:
我不是大大.我沒有上 ![]() 跑到南部去了 ![]() 師資和資源不是最頂級的.不過至少兩年能畢業 ![]() 此文章於 2005-10-22 01:56 AM 被 瀟灑哥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4 您的住址: 時間與空間的奇異點
文章: 47
|
引用:
![]() ![]() ![]() 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成立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一日,為我國第一所技術職業教育高等學府。建校之目的,在因應我國經濟與工業迅速發展之需求,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目標,同時建立完整之技術職業教育體系。本校校地約十五公頃,校本部位於臺北市基隆路四段四十三號,現有大學部學生4,635位,研究生3,515位,專任教師329位。 本校自民國八十六年改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目前設有工程、電資、管理、設計及人文社會等五個學院,分別有機械工程、高分子工程、營建工程、化學工程、電子工程、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企業管理、資訊管理、建築、工商業設計及應用外語等系及工程技術研究所、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材料科技研究所、管理研究所、財務金融研究所、設計研究所、技職教育研究所等獨立研究所,此外尚有人文學科負責人文及社會類等課程之教學,通識學科負責法律、音樂、環保類等課程之教學,以及師資培育中心專以培養學生未來擔任中等學校工、商、管理、設計等科之合格教師,合計共有二十個獨立系所、師資培育中心、人文學科及通識學科等教學單位,招收博士班、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生。 本校大學部設有二年制、四年制及工程在職人員進修班等三種學制;凡二專、三專及五專等專科學校以上之畢業生,皆可以報考本校大學部二年制,而高職、高中畢業生,可以報考本校大學部四年制。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營建工程及應用外語系等,則設有在職人員進修班學制,其招生對象為在職人員,利用夜間及暑假期間上課。凡在本校大學部修畢應修學分且成績及格者皆授予學士學位。 本校自民國六十八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凡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相關學系畢業,具有學士學位,或符合同等學力所規定資格者,都可以報考本校碩士班。此外,針對長期在社會就業且具碩士班報考資格人士,本校部分系所也設有碩士在職專班,提供回流教育管道。凡修畢各所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並經考試及格者授予碩士學位。 本校自七十一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招生對象為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或符合同等學力所規定資格者皆可以報考。自九十年起部分系所也開始招收博士在職專班研究生。凡修畢各所規定學分,完成博士論文並經考試及格者授予博士學位。 本校至今各系所畢業校友已達43,064位,工作地點遍佈全國各地。畢業校友中,除部分出國繼續深造外,大多數都能立即投身於國家建設行列中,貢獻所長。由於實作經驗豐富,理論基礎完備,工作態度認真,畢業校友皆深受服務單位的肯定。 本校歷任校長姓名與任期如下: 陳履安博士 (首任院長) 民國63年8月─67年1月 毛高文博士 (院長) 民國67年2月─70年7月 石延平博士 (院長) 民國70年8月─79年7月 劉清田博士 (院長) 民國79年8月─86年7月 劉清田博士 (改名大學後首任校長) 民國86年8月─89年7月 陳希舜博士 (代理校長) 民國89年8月─89年12月 陳舜田博士 (校長) 民國89年12月─94年1月 陳希舜博士 (校長) 民國94年2月迄今 大學素質與競爭力的提昇,仍有待於總體高等教育經費的穩定成長,為達成上述目的,在不影響原高等教育預算規模下,以外加方式編列5年5百億之特別預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惟既為特別預算,則應有特別作法,且該額外增加之年度額度相當於全國公私高教總經費的1/20,為求其發揮效能,必須採取拔尖策略,而非平均分配,方足成事。本計畫係採拔尖卓越,係以評估大學之過去成就、現有基礎、與未來發展之潛力,本計畫審議指標為研究質量與教學品質、學校教研規模、計畫書內容(含「學校經營管理與組織運作制度」、「學校基礎建設」、「學校提升教研績效之具體成果」等規劃)及本次大學評鑑成績等指標綜合評定三項綜合評審,計有台大等12校獲得補助: 〈一〉台大補助30億元 (二)成大補助17億元 (三)清大補助10億元 (四)交大補助8億元 (五)陽明補助5億元 (六)中央補助6億元 (七)中山補助6億元 (八)中興補助4億元 (九)政大補助3億元 (十)台灣科大補助3億元 (十一)長庚補助3億元 (十二)元智補助3億元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鬼島-高譚市
文章: 5,987
|
引用:
技職科大不會比較好考,反而難考...補習班老師上課在分析歷年考題的時候就有提過了,怕出的題目程度比輸台成清交(根據老師資訊台灣目前只有台大和成大被選入百大,所以明年排名會變)反而出的很難,不過老師對這種題目的意見是"沒水準"因為出太難考不出程度差別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127
|
引用:
考上武陵高中不讀反而去讀五專?? 很難想像,9~10年前桃聯第一志願是武陵高中咧(現在應該還是吧) 怎麼可能不讀,去讀五專?? 插大插到政大又沒去讀?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2
|
引用:
拜託 很久以前2專畢業3年就可以考研究所了 2技在7,8年好像也沒幾間 高職生再上去就是四技或二專 (那時候的四技就只有台灣技術學院吧~~ ![]() 說實在的,高中生或比高職生聰明嗎? 或許有,但大部分的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 差別在於,國高中時期,有些人的父母很重視小孩教育,可以花大錢給小孩唸所謂的明星學校 那些考上所謂明星高中,大學的,大部分的人還不是每天照表操課 只不過是跟著學校或補習班的規劃好的進度,然後每天考試考試考出來的 不可否認的,這樣出來的高中生或大學生,底子是比較好,但不見得是比較聰明或比較會唸書 當初跟我一起考研究所的讀書會,就有人的同學考上台大 要考研究所的時候,居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唸書!? 因為他已經習慣當初被人帶領的唸書方式,反正都有人規劃好,他只要照著做就好了 現在大學已經是基本國教的情況下,程度自然不能跟以前比 甚至我覺得7,8年前不錯的技職學校的學生,都有現在國立中後段的實力 (指理解跟學習能力) 個人覺得現在只有中字備以上的學校我才認同是真正的大學生 其他的,說真的,技職,大學感覺都差不多 最後,肯學有實力才是重點 而且真的要事業有成,靠的是人格特質,而不是比什麼學校出身的
__________________
東摸西摸一事無成的老頭子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472
|
引用:
我們講的是技職與普大學生考研究所容易度... 因為他說技職生好考,我不認同 而不是說技職研究所比普大公立難考 越爛的學校越GGYY,這點我早有體悟 我當初以為爛高職管的鬆,標準應該寬,又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讀大學 明明有還不錯的學校結果隨便讀選爛的 進去後發現濫校為了招生,門面功夫十足, 內裡腐敗不堪(考丙級硬體裝修,科主任跟監考官聊天聊出教室) 外表富麗堂皇, 表面上看的出的事項管的比公立嚴,(遲到早退服裝儀容作業要交...etc) 私底下打架鬧事吸毒沒爆出來都當沒看見, (爆出來指學生去講,問題在學校之前處理事情的態度不讓人相信) (事情鬧出來都是加害者贏,除課業外必修[如何與流氓相處--如果你不想轉學]這門課) (基本上沒人會去報,不想轉學浪費時間的前提下,只要事情不燒到頭上都當沒看見) 私校亂競爭,一切都是門面問題,只要手段可以接受就好 引用:
以前的五專跟被廢掉前的不同..... 之前老師還說其實五專才是完整的教育(當然是以前的五專) 高職->四技有斷層 他說的事情我不是第一次聽說 或者問你老師可能清楚點 教育環境一直在改,沒聽可信的人說前 很多事情根本不會去相信 這就是我認同某人說他幾前年的高職學過積分因子的原因.... (當初跌破眼鏡過...) 因為之前聽過考上公立高中讀五專這種事情,不敢妄下判斷 (另一項佐證,有些高職用書,那種十年前出的舊版書,翻到最後面,與現在高職所學比看看,等級確實有差) 此文章於 2005-10-22 03:50 AM 被 teszd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