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167
|
騙政府的錢是目前最熱門的生涯職業......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1,577
|
引用:
小賠其實不能說是小賠,因為很多農民並沒有把家族人力成本算進去........ 只是因為沒有現金流出,看不到損失。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不會吧,補助政策不是好久沒改變了?
其實一般小民騙也騙不了多少,不良財團的掏空勾結比較可怕,最近應該有好一點 引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對啊,其實農業還是辛苦,真的補助有那麼好賺好拿的話,就會有更多人務農了。
台灣的離農數應該沒有減少吧,可能除了一些有新想法的小農年輕農,大部分還是像日本一樣沒有其他生產能力的老農? 引用: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10
|
引用:
首先要探討耕作土地面積的問題,台灣耕種土地因為財產分割的習慣,一代代傳下來都是小面積耕種。(小於1甲的耕地面積) 這種分割繼承方式註定台灣務農的人口一直流失,因為耕地面積小收穫量相對少,當投入的人力無法得到基本生存的條件時,農村人口就會往其他產業去掙錢。 最常看到的就是現在50~60歲這一輩的人,他們獲得人口紅利離開農村進入大都市的工廠。他們靠著經濟起飛那段70~80年代期間累積了相對多的財富,在大城市定居了下來。 而當時政府欠缺國土規劃,只想要快術發展工業傳出口貿易,當時台灣大量的農林業用地被轉賣、變更地目變成工廠、工業園區。 本來就算弱勢的農村子弟變賣了祖地,沒有可以耕作的農地只有往大都市求職,但沒有一技之長所以都做些粗工、捆工一直在社會底層生活著。 前些年很多人開始炒農地賣些晴耕雨讀的陶淵明夢,蓋些資材室當當假日農夫。當這些人獲得了大量的土地面積,想的還是高報酬的農業投機耕作,說難聽一點就是農地蝗蟲。 而真正務農的人得不到政府資金的挹注,因為大把大把的補助都被這些都市農夫給申請走了,很多小農或是世代務農的家庭都得向農會貸款才可以繳學費,然後再三告誡子孫別回來務農。 真正在務農的農家才沒有辦法兩年換一部進口車,你看到的就是需要改革的目標。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134
|
引用:
這又讓我想起周朝先的那幾句名言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沒辦法靠農業致富
不大地區機械耕種更是死路一條,連法國這種農牧業大國也是 引用: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73
|
引用:
這簡直就是我老家的寫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1,577
|
引用:
台灣農業目前的主力還是以老農為主,新進年輕的農民,補不上流失的缺口。 日本也是一樣,所以他們也推了一狗票的政策來幫助農民、想拉新人進來.....但成效也是有限。 引用:
另外台灣農業本質上就是以小農為多,畢竟台灣不像歐美,有那麼多農地可以讓農民享用到大規模機械化的好處。 此文章於 2018-12-04 03:16 PM 被 misman+++ 編輯.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95
|
引用:
其實從好幾年前開始喊 小農 小農 我就有點懷疑:臺灣有“大”農嗎? 文青那些從國外移植過來的農業論述 總覺得跟臺灣實況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