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1
|
有一種人自命清高,或自稱(專業人士),看到別人遭遇不幸時,就開始扮演審判者的角色(上帝、法官、教官、訓導主任…….),數落受害人及其家屬的不是,咄咄逼人,自以為是。
用(言)傷害他人,和用刀、槍沒有差別。這種人最好保證一生不會落難,否則屆時,有人會以同樣的方法奉還。 最後一句:幸災樂禍你開心嗎? ~在其他討論串看到的回應~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79
|
引用:
因為這種人身上都會有一種噁心的優越感在作祟 不這樣去批判沒辦法顯出自己的超脫人生觀 ![]() ![]() ![]() ![]()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桃園VS台北
文章: 421
|
引用:
說不定人家只是收錢辦事的....XD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0 您的住址: 山與海之間...
文章: 58
|
看到怪怪的文字時 心想莫非是17的 然後 果然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6
文章: 4
|
20多年前的日劇...高校教師
狼父性侵女兒.真田廣之帶著櫻井幸子逃離. 林奕含可是三面碰壁!!!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6
文章: 4
|
轉自一個分析師的閱讀.
林奕含自殺的火藥庫,來自於「被老師誘**」以及「沒有愛的家庭」;這兩者一樣重要,缺乏任何一者,林奕含走上絕路的機率都會大大降低。這兩點,很多人拿來分開談,但我認為重點是這兩件事情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時候的交互作用。 「被老師誘**」這件事情,在心理上真正造成的創傷,跟自尊有關。林奕含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完全就是一種透過合理化手段來防止自尊受傷的「防禦機制」,只有林奕含承認「我愛他」,才能避免知覺到「自己受騙」、「自己被對方輕視」、「對方根本不在乎自己」。 然而,沒有一個人,能夠長期透過防禦機制矇騙自己。合理化機制像是一種止痛劑,雖然你吃了之後暫時不痛,但是痛因沒有解除,你就得一直吃下去。但這個止痛劑並非沒有副作用。每個人的生活世界都很廣,你會遇到各種人事物,總有一天會碰到跟你相近的故事。一次、兩次、三次之後,這個止痛劑會越來越沒有效果。 這件事情很嚴重嗎?其實還好。說穿了,就是「幻滅」。 我們即將脫離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的時候,會經歷第一個巨大的理想幻滅──父母並非全知全能。這件事情的衝擊,對於每個人而言都不一樣,最大的變數,我認為是父母的教育態度。如果父母展現的態度,是落落大方地承認自己也有不懂、不會、不知道的事情,而且能積極地跟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這個痛感不會持續很久,孩子會很快地理解這個世界很大很開闊,父母即使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但仍是能協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人生前輩。 但林奕含的父母,顯然不是這種人,我認為這個家的運作核心,是「過度的自尊」而不是愛。 林家基本上就是極高度社會化的存在,覺得自己處在金字塔頂端好棒棒、覺得家裡每一個人都理所當然地應該要是符合「完美社會期待」的那個樣子。換言之,這種自許社會精英的自尊,是最不能戳破的幻覺。這種家庭,不會有愛的,你相信我;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接納與包容」,跟林家這種「有條件的接受與包容」剛好是兩個極端。這世界上不存在著同時符合兩者的家庭,即使你覺得有,那也只是還沒經過試煉而已,例如爆發林奕含事件前的林家。 林奕含面對的,是三個層次的幻覺破滅:「我是沒有價值的」、「我的家庭是沒有愛的」、「我的老師是鄙視我的」。這三件事情通通都跟社會期待以及自尊有關。 聰明貌美的林奕含,受到所有人的喜歡與稱讚,但本質上,她卻懷疑自己的存在有沒有價值;林家表面上完美,卻缺少家最重要的元素,愛;林奕含尊敬的老師,表面上是人人稱讚的正人君子,事實上是個陰險狡詐的騙子。這三件事情,通通都是「表象」與「本質」的衝突,也就是我說的,幻滅。而後兩者,都不斷對第一者推波助瀾。 林奕含的心結如此之深,這是因為,她真正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的荒謬、虛偽。沒有愛的家庭被稱作完美家庭、誘**學生的老師被稱作完美教師,而她自己身為一個在家裡沒有得到愛、第一次的****關係就是被滿口謊言的教師強奪的「女人」,卻被認為是清純貌美的才女。還能有什麼比這更諷刺。 她真正控訴的是這個社會虛擬出一堆閃閃發光的金色星星,但是身上貼滿金色星星的那些人,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她說,她對世界無能為力。從人性、從機率的角度看來,她的故事會不斷重演,但她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阻止這些事情、讓那些年輕的女孩可以不用承受她的苦難。 各位要理解一件事情,那就是「事件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個體如何詮釋」。只有詮釋才能產生意義、只有意義才能改變人的思考以及行為。林奕含被老師誘**,不必然走向憂鬱症、自殺這樣的結果,真正的問題是:她的家庭教育讓她覺得「我被誘**是我的錯」。這個詮釋才是最致命的殺手。 所以我說,這些事情不要加起來都還有方式可以處理,但加起來之後,那個效果會以倍數相乘。 講完了火藥庫,最後我們來講雷管──是什麼讓已經事隔十年的林奕含,在26歲時選擇自殺? 答案很簡單:寫書。 寫作是一種掏空自己直到最深處都一乾二淨的過程,但每個人面對那些內心的陳舊汙泥,不見得都能用正面的方式應對。我認為林奕含身邊的人,太輕忽了寫作這件事情的雙面效果──要不就是徹底的療癒、要不就是徹底的毀滅。但療癒跟毀滅,從本質看來,恐怕也沒差太多,那就是「改變現狀」。 我認為林奕含寫自己的故事,無非是想從中找到「意義」,然後「改變自己的現狀」。她最後找到的答案,從旁人看來是個挺悲劇的結果,但或許對她而言,能夠在此刻關機,無非是個最好的結果。當然,我也猜想過另一種可能,搞不好她是為了用死當作宣傳,鋪陳出一堆線索,徹底利用這個世界的荒謬,讓她的「李國華」也陷入相同的絕境。但這些一點都不重要,她26歲了,不論她做出什決定,都是她個人的自由選擇。 我認為這個事件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兩件: 第一、愛是家最重要的元素。一個人只有知覺自己被無條件的包容與接納,才能真正克服這世界上的無數困境。真正愛自己的孩子,應該要教他們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質,而不是教孩子用一堆表像化的符號到處貼標籤──甚至,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貼標籤。 第二、任何帶有權力階層的****關係都不該被允許。不要跟我說可能是真愛,如果是真愛,請等到彼此之間沒有權力階層的關係之後再說。假使今天林奕含跟「李國華」不是師生關係,說穿了,不過就是單純的始亂終棄,這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然而,權力關係強化了「謊言」的可信度,甚至讓處在權力弱勢的一方,毫無拒絕的可能性。 逝者已逝,願她安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79
|
引用:
這篇個人大致認同 林會自殺就跟飛機會墜機一樣,往往都是由許多因素構成 只追其中一項是無法看清事情全貌的,對預防災難更是GG 網民往往只是想要一個發洩口,一個速食式的快感高潮,唉 ![]() 也是,畢竟時間寶貴,過一陣子就換另一道大餐show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222
|
學生意圖性侵紀錄曝光 高師大檢討改進
高師大網路學生獎懲查詢系統昨晚出包,學生以個人帳號密碼登入查詢獎懲紀錄,即可見數學系張姓男學生兩度意圖性侵害遭懲處紀錄,校方今天說,已向張生道歉,並檢討改進。 (中略) 校方指出,張生目前仍是在校生,這些懲處是其在學期間犯下的,張生獲悉此事後十分憤怒,並有情緒上反應;校方一早當面致歉並允諾會全力改善防範,校方並安排心輔人員予以關懷,已逐漸撫平其不滿,張生目前情緒趨於穩定。 ******************************************************************* 這樣的人以後要當老師耶...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8
|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6
文章: 4
|
又是學校私了吧.還2次.
直接報案就GG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