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引用:
Doom 3跑60 fps真的有其意義, 不過主要是在網路連線上. 你去問問看一些專業的團戰玩家都知道. 上次QuakeCon還有人乾脆把特效全關幾乎是在跑wireframe! 對他們而言, 只要對手多出了那點延遲, 新手都有可能幹掉Thresh級的人物. 當然像Thresh那種人一定是用最高級的(搞不好還是廠商送的), 要跟他拼配備有點困難.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995
|
引用:
講到這點還是要再鞭一下屍 Q3當初推出時,我記得約莫還是TNT2時代吧?? 當初Q3出來,一堆頂級配備跑起來也是差強人意,能有30fps就很好了 不過相信有熟Q3的玩家一定知道/com_maxfps 83、85、125這些數值所代表的意義吧?? 30fps是人類眼睛所能接受畫面不延遲的最低極限,超過60fps差異就看不太出來了 但是為何我們要把fps值定死在83fps、85fps或125fps? 求的不是畫面順暢(當然定死後,系統在最差狀況也跑得到鎖定的每秒頁面更新率之後,是不該有延遲的),而是在這些張數設定下,移動的會快一點、跳得遠些,這對網路對戰差異非常大,這也包括畫面"最差化",取消所有光影效果、貼圖材質降到最差...這都是為求對戰時的一點點優勢 回歸到討論串本身,以高階硬體所推出的意義,包括樓主也提出Valve透過steam統計連上線的player電腦配備,兩大繪圖晶片廠所推出頂級繪圖晶片僅佔3%,我認為這還是代表著先前有網友提到的,宣示技術意味濃厚,為什麼? 網路發達造成越來越多使用者忽視電腦本身的用途,以及自身的需求,被這些更新迅速的爆炸性資訊曲解了電腦效能的意義,看的全部都是效能,但實際上並非大家都需要,可是廠商還是得推出越來越高階的硬體,製作與研發成本反應在價格上,轉嫁給消費者,仍舊屬於合理。但是很多人被曲解後重視這樣的需求,生產硬體的廠商能不追高追快嗎? 除了彼此較勁之外,當我推出最頂級的硬體,各方媒體給予最佳效能評價後,我再順勢推出同系列但略低階的產品,保有一定的性能與較便宜的售價,玩家注意到頂級產品效能優異,轉而對這系列產品產生興趣,進而考慮購買,真正讓廠商賺錢的是那些定位在value等級的產品,而不是頂級的產品,但是還是要推出,良率不高、產能低落,就算虧錢也要出,因為那代表我有這樣的技術,我的產品可以做到最棒的效能,消費者就可能會退而求其次(頂級價格過高)購買我的中階、入門產品。 舉例來說...到了年底或2005 Q1,可能6800Ultra良率還是不高,價格也高,但是效能好,但是較便宜的6600可望大量供貨,價格也可以壓在value等級的區塊,廠商賺得還是這一塊的市場啊... 追高追快,注重效能,是促進技術發展的原動力之一,這點個人認為無可厚非,只是在這些激情之後,使用者該靜下新來想想,並非每個人都需要花大錢投資在硬體上,用的到比較重要,看爽的效能,總會有人前仆後繼的敗下去,他們還是屬於消費者市場的先驅,沒有他們當白老鼠,更多的使用者不會能夠有這麼多資料可參考;而消費不起的使用者,在關注、不解、嘲諷、嫉妒(如果上述存在的話,請別對號入座,沒有指認何人)之餘,不妨給予他們多一點點掌聲。 此文章於 2004-10-26 02:03 AM 被 MSKEITH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Seattle, WA
文章: 6,075
|
再來提到餐廳的比喻我覺得是可以補充的.
AMD跟Intel就像兩家牛排海鮮餐廳. 他有海陸全餐(Athlon FX/P4EE), 或是普通的牛排餐 (主流產品: Athlon 64/P4), 甚至連漢堡, 三明治都有賣 (低階產品: Sempron/Celeron). 有些人其實吃牛排餐就飽了, 但還是要吃海陸全餐才覺得過癮或是有面子. 吃牛排餐的是這家餐廳的主要客戶. 有些人其實也花的起去吃海陸全餐但他選擇不要, 但大部份在這層的人應該是因為他最多也只能花這麼多. 至於那些胃口小的或是更窮的就吃漢堡跟三明治. 吃海陸跟牛排餐的某些人可能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漢堡要跑來這邊吃? 吃漢堡的可能認為另外兩種人尤其是第一種已經跟現實脫節了. 至於VIA跟Transmeta就是兩家快餐廳. 價位低, 但有點偏遠 (這兩家零售比較難找), 東西一樣可以吃的飽, 但是口感(效能)可能差A跟I餐廳一點. 要吃漢堡在這也可以, 事實上有些人認為漢堡不如在這邊吃. 至於吃海陸跟牛排的一般來講是不屑來這家餐廳的. 附近還有一家IBM/Apple餐廳. 這家餐廳賣的是一些異國料理. 不喜歡或是沒嘗過的人可能覺得很𡒶心(Mac平台), 但是喜歡的人卻迷戀這家餐廳到價格漲再高他都願意. (Mac族) 都不喜歡的話, 就只好餓死了(資訊斷層族群). 為什麼? 因為食材只有餐廳買的到(你要去挖海砂嗎?? ), 而且你燒菜功夫很差拿到了也不會燒(做CPU的相關技術), 你家廚房也不好(請把晶圓廠跟封裝廠變出來).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890
|
引用:
歐..是這樣子的意思,我懂了,但是這有點扯遠了 封裝的壓模機的模具很貴,跟Nvidia或Ati應該沒多大成本關係 而且封裝用的模具很小,也不要求非常高的精度 主要還是..這是封測廠的問題,Nvidia或Ati請你封測IC 模具的部分應該不需要另外特別出錢吧 另外多角位的封測會比較貴,不過這都還好,並不會差很多 就是大家還是跟著主流在走居多,幾年前千腳位封裝很貴 當時千腳位的IC就很少,除了少部分Server晶片 現在便宜多了,所以這樣的晶片也比較多了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36
|
引用:
我想他指的應該是製作「光罩」... http://www.moneydj.com/z/glossary/glexp_3602.asp.htm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36
|
我想,會不會可能是因為中低階產品的價格下殺,所以高階/頂級產品就得分攤比較多的研發成本...
不論是理論創新、晶片設計、半導體製程、封裝測試....等環節,要再取得進展的挑戰,應該是比過去困難了,所以今天要開發一顆效能倍於當今2004最快速晶片的新型晶片,比在1999年做同樣的事要花更多的錢。 我們都知道,一個科技產品的成本,不是只有材料成本和製作費用而已,還要分攤鉅額的開發成本,而以現在GPU的同一個系列產品線來說,幾乎都是用同一個設計,然後再閹割區分出高低產品線,所以是分攤同一個設計的研發成本,但是現在的中低階產品線是比幾年前要便宜了(我個人覺得啦...)至少沒有辦法賣得更貴(onboard產品會跟它競爭低階市場,進而擠壓中階產品價格...),這表示它們沒辦法被轉嫁太多的研發成本,所以金字塔頂端的產品就被迫分攤更多比例的研發成本了,這會不會是高階/頂級產品價格水漲船高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我個人是希望這種趨勢(如果有的話...)拉得越極端越好,最好是我花20%的錢就能買的到有80%效能的產品,然後讓那些大爺多花80%的錢去多買那20%效能,這不是很好嗎?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新竹市
文章: 1,533
|
目前那些東西都還是剛剛推出而已吧
以後一定會降價的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MSN:[email protected] 耳擴:M3 & Head Box 耳機:HD650(Opus2魔豆線) , CM7 TI , EW9 , EC7 音效卡:Prodigy 7.1 + Fubar USB DAC:SPITFIRE 線材:APOGEE WYDE EYE數位線 賀2005/1/19日進入排名5000名,2007/1/23日終於進入排名1000 UD 200萬達成(2005/9/14), 慶祝300萬達成2006/07/11,2007/1/13達到400萬 ,持續往500萬挺進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文章: 406
|
引用:
上面有網兄提到光罩和封裝。現有階段IC製作是用紫外線光外加一個光罩讓塗在wafer上的photo resist硬化。沒硬化的部份是沒接觸到光的地方﹐先用溶劑清洗後再用腐蝕劑腐蝕沒有硬化的部份。弄完以後再做doping(長東西在腐蝕的地方),讓電晶體呈現N或者P特性。每顆IC所需要光罩可能數十個﹐跟塑膠射出成型的模子有相同的功能。封裝也是需要模具﹐die底下有塊substrate﹐是讓die能夠和外面接觸的類似轉接板的東西。每顆IC都不一樣﹐所以每顆IC都必須開一次"模"。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竹科之中很操的地方
文章: 2,496
|
引用:
是這樣沒錯... 每顆小小的IC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完成的! 光是光罩就數不清了 還有其中還有coater , developer , etching , doping , diffusion 這些步驟就要重複很多次才會出到封裝廠 這都經過多少設計師 工程師的手 還有wafer , resist的成本都是嚇死人的 8" wafer 1個lot就要約125萬 12" wafer 1個lot少說也要500萬 想到真... 還有每天的耗材費 超純水 無塵布 無水酒精 還有數不清的化學品 成本之高 不是你我可以想像的... ![]() 此文章於 2004-10-26 09:41 PM 被 yonoko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4,649
|
引用:
不愧是混台積電的,還真清楚呀~ ![]() 此文章於 2004-10-26 11:14 PM 被 九郎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