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強調個人操作+賺差價 .....
那是《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所定義的 S象限, S象限的特徵就是深信沒人比自己還行,看起來還蠻符合 !!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此文章於 2013-07-28 10:56 AM 被 strong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東別旁...
文章: 170
|
引用:
我自己對號入座一下 我是這類人沒錯 不過不是我比別人行 而是我只"強調個人操作+賺差價"+"不參與除權息" 因為"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就上面這段話中的有賺有賠四個字就把經理人投資失敗應負的責任消除了 金融海嘯的標靶-雷曼兄弟負責的是什麼? 商品是什麼? 付出的賠償有很大? 所以才會三不五時看到基金經理人負面的新聞(國內外都有啦) ======================================================== 說到委外代操 不過金額又是多少?(之前有一次是350億吧?) 有試著跟四大基金比較過嗎? 有注意的話您就會知道那代操金額根本就是雞肋 每間(7間)公司分到的也沒多少億 說質疑一點 委外代操根本是在幫政府(或自己自營商操作部份)做些抬面上的操作 讓您看不懂四大基金目前到底是在買或賣或中長期操作的趨勢 放風向球用的 如果一樣慘賠頂多就是報紙出來紕漏一下 國人罵一罵就沒了 根本不用負責任 在這樣的現實下 還要付錢請"專業的人"來使用我辛苦賺的錢 ![]() 我還是當S象限的人吧 ![]() 付錢給別人賠 那位專業的別人會認嗎? 他只會擺高姿態告訴您"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沒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引用:
投資行為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問題 .... ![]() 我個人願意相信專業,但也要做足功課控管資金部位的風險, 其實跟自己開辦事業是否相信專業經理人非常類似,如出一轍!! 相信專業而且績效良好,就是一個好系統,可以如企業家許文龍一樣沒事釣魚拉提琴 ![]() 不相信專業的話,那只好自己跳下來勞碌經營,比較像郭董的風格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此文章於 2013-07-28 11:49 AM 被 strong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
引用:
所謂的風險評估是引以進退的依據 什麼時候該衝、什麼時候該閃,標準不一定是趨勢 就拿最簡單的就台灣權值股,如:鴻海、統一、台積電、中華電 外資大買中就衝,外資大賣中就不要想去攤平、甚至要去減碼 風險低,不需要去看什麼趨勢 缺點只有投資要拉長及報酬率略低 所謂的降低風險為由、所以買基金根本不成理由 那些所謂的專業投資人根本不用為基金賠錢負責 甚至惡劣一點的坑殺自己的客戶也不是新鮮事 前陣子最有名的盈正案便是如此 再者投資基金還得付一堆費用、買賣還得過幾天 買台灣五十只有付股市交易的手續費、隨時都可以買賣 普遍績效不如台灣五十、額外費用還高過台灣五十 要說專業投資人比較高竿、就我拿追蹤過的明星管理人 如2009年台灣漲80%、績效卻高達120%的 後面績效看起來也是普普通通 就像每個基金都會跟你講、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 這種情況下要講什麼低風險 ![]() ![]() 此文章於 2013-07-28 11:46 AM 被 idemon..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不論您是買賣股票,共同基金,ETF,期貨,選擇權等等
全部都是個人操作自行決定買入或賣出的 否則怎麼會有同檔基金股票有人賺有人賠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
引用:
沒錯、任何投資物一定都會有賺有賠 所以投資什麼東西根本不是問題 重點是風險你能掌握多少 如果完全不知道從何掌握、那就根本不該進入任何投資市場 很容易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鈔票 ![]()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基金不是只有主動式基金
我這邊提到的基金是所有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基金 台灣50是一支ETF,不就是一種基金? 同時買鴻海、統一、台積電、中華電 跟只買一支台灣50 哪個風險低? 我是覺可能是有語病啦 您說風險評估是引以進退的依據 是高風險最好不進場?低風險才場進? 還是預期會賠不進場?預期會賺才進場?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
引用:
不同型態的投資物件、我會有不同的風險評估標準 若是同一時間台灣五十被外資瘋狂大賣、而台積電被外資瘋狂大買 這時買進台積電的風險當然會低於台灣五十 反之台灣五十才可能會低於台積電 無論如何、這類權值只要是在外資大量賣出時 都不是該買進的時刻 這就是我對這類投資物的風險評估、而並不是傻傻的毫無條件的定期定額 比方說宏達電 ![]() 外資在拚命倒的情況下你還去哪邊逢低加碼、風險高還是低? 鴻海 ![]() 外資大買再去加碼、風險低還是高? 若時間拉回到四個月前 宏達電外資大買、而鴻海仍被大賣中,投資風險又誰高誰低 所以並沒有所謂一定誰比較危險這種東西 台灣五十一定比較安全!?誰規定的? 當然對於中小型股、我的風險評估標準就不會是如此了 重點仍是:你對於投資標的是否有可靠的風險評估能力 若是沒有、買什麼都很危險,即使是基金、定期定額也一樣 此文章於 2013-07-28 01:04 PM 被 idemon..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464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63
|
引用:
事實是要靠現實去表現的 從2007年那被大跌、台積電從70砍到最低約35 跌幅約50% 台灣五十卻從70砍到最低約29 抗跌性台積電勝 上漲到現在、台績電已經衝到100 超過2007年高點快40% 而台灣五十卻仍在56元、連2007年高點都過不了 去除鴻海不說(外資賣到超級爽) 統一、中華電表現同樣比台灣五十還要優異 全部越過2007年的高點 哪個穩定、哪個風險高 作夢時請先查歷史資料好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