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cewkcewk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70
請問USB A公對A公抓的到這樣的電腦組合嗎?

一台主機開機出現藍底白字,一台小筆電正常∼∼∼
想買一條USB A公對A公連在兩台的USB孔
想用小筆電抓取藍底白字電腦主機的硬碟,儲存故障電腦C槽資料後再重灌,以免重灌資料刪除∼
不知需要有啥軟體或是動作才能完成小弟抓取藍底白字電腦的C槽資料呢?

有問過同事,他說好像要灌軟體才能抓到兩台電腦的資料,又說兩台電腦都要正常才能抓到,但他又不是很確定,所以小弟上來請各位大大指教一下!∼∼∼甘溫!
     
      
舊 2010-04-20, 11:55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ewkcewk離線中  
ALI88
Master Member
 
ALI8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非想非非想處天
文章: 2,148
這最好用noname xpe這類救援來開機,然後存到隨身碟中比較好咧!
 
舊 2010-04-20, 12:13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I88離線中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4
USB對連,必須要兩邊的作業系統正常,驅動程式有正常驅動下才會動作
不管是隨插即用,還是額外安裝驅動程式
如果是隨插即用,那還有可能以其他系統...例如XPC或LINUX等光碟系統來使USB對連線動作,
再做

你的情形連系統都錯誤,要如何抓取?

簡單的方法是用Live CD系統開機,再用USB外接硬碟把資料備份起來
要不就把有問題的電腦硬碟拆下,接到另外一台電腦做救援動作
舊 2010-04-20, 12:37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離線中  
larrychen
*停權中*
 
larryche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繁星居
文章: 4,079
公對公, 如果中間沒有一個chip, 是不可能抓到的. 不知您的線是指哪一種
如果中間有個晶片, 那"兩台"PC都要灌軟體 才有可能可以看到對方的硬碟
像您這種一台藍白的......就像樓上說的 用nonamexp真的會單純點.....
舊 2010-04-22, 11:29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arrychen離線中  
imcraz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385
引用:
作者cewkcewk
一台主機開機出現藍底白字,一台小筆電正常∼∼∼
想買一條USB A公對A公連在兩台的USB孔
想用小筆電抓取藍底白字電腦主機的硬碟,儲存故障電腦C槽資料後再重灌,以免重灌資料刪除∼
不知需要有啥軟體或是動作才能完成小弟抓取藍底白字電腦的C槽資料呢?

有問過同事,他說好像要灌軟體才能抓到兩台電腦的資料,又說兩台電腦都要正常才能抓到,但他又不是很確定,所以小弟上來請各位大大指教一下!∼∼∼甘溫!


電腦主機的硬碟的資料......有任何考量嗎?
不就拆下請朋友幫忙Copy,或是買2~3百元的SATA/IDE USB轉接線就好了......

或是XPE光碟開機,把C碟Copy到D碟就好了........
這樣都不用花錢....
別想那麼複雜.....
又不是筆電不好拆或保固問題...

此文章於 2010-04-24 05:31 PM 被 imcrazy 編輯.
舊 2010-04-24, 05:29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mcrazy離線中  
imcraz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385
引用:
作者larrychen
公對公, 如果中間沒有一個chip, 是不可能抓到的. 不知您的線是指哪一種
如果中間有個晶片, 那"兩台"PC都要灌軟體 才有可能可以看到對方的硬碟
像您這種一台藍白的......就像樓上說的 用nonamexp真的會單純點.....

沒有Chip應該也可以吧....
最好是兩台USB端都沒有保護.....然後來個"有痛"升級....
兩台都壞掉重新買過最簡單了........經濟提升是需要大家的購買力幫助的...
舊 2010-04-24, 05:37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mcrazy離線中  
larrychen
*停權中*
 
larryche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繁星居
文章: 4,079
沒有chip....USB的協定要怎麼走? AA線根本不在USB的白皮書裡丫....
不過這樣插頂多不會跑 應該也不會掛才對XD


引用:
作者imcrazy
沒有Chip應該也可以吧....
最好是兩台USB端都沒有保護.....然後來個"有痛"升級....
兩台都壞掉重新買過最簡單了........經濟提升是需要大家的購買力幫助的...
舊 2010-04-24, 07:39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arrychen離線中  
imcraz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385
引用:
作者larrychen
沒有chip....USB的協定要怎麼走? AA線根本不在USB的白皮書裡丫....
不過這樣插頂多不會跑 應該也不會掛才對XD

Sir,
您會不會太認真的吧......希望原發文者也別那麼認真去做.....
有機會出問題是在於不同機器+5V對+5V的不等電位...(以前真有電腦偵測USB 5V電流,視窗還會出現警訊...但被使用者抱怨連連,現在好像沒人做了吧!!.....目前USB最大到底能供給多少電流...有誰可以幫忙實驗一下...)
然後主機板又偷料沒有ployfuse甚至0歐姆電阻也不想花錢......
希望大大不要這麼認真啦....只是冷玩笑而已.....機率是有...但多高我是不曉得啦...

此文章於 2010-04-25 12:15 AM 被 imcrazy 編輯.
舊 2010-04-25, 12:06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mcrazy離線中  
ff1073
Golden Member
 
ff1073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2,600
引用:
作者imcrazy
Sir,
您會不會太認真的吧......希望原發文者也別那麼認真去做.....
有機會出問題是在於不同機器+5V對+5V的不等電位...(以前真有電腦偵測USB 5V電流,視窗還會出現警訊...但被使用者抱怨連連,現在好像沒人做了吧!!.....目前USB最大到底能供給多少電流...有誰可以幫忙實驗一下...)
然後主機板又偷料沒有ployfuse甚至0歐姆電阻也不想花錢......
希望大大不要這麼認真啦....只是冷玩笑而已.....機率是有...但多高我是不曉得啦...


我認為你是在很認真的開玩笑,原來發文者是想問USB AA兩台電腦對連,問題是USB不像
網路線可以用Crossover對連,必須要有Data link的電路做網路連結,你扯USB電位根本
就是雞同鴨講,USB最大電流是500mA是基本常識吧,至於主機板沒做USB保護是因為
Intel認為正常的USB周邊不會毀了晶片,通常是實驗周邊才會,那必須要串接有過載保護的
USB HUB
舊 2010-04-25, 01:05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f1073離線中  
imcraz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385
引用:
作者ff1073
我認為你是在很認真的開玩笑,原來發文者是想問USB AA兩台電腦對連,問題是USB不像
網路線可以用Crossover對連,必須要有Data link的電路做網路連結,你扯USB電位根本
就是雞同鴨講,USB最大電流是500mA是基本常識吧,至於主機板沒做USB保護是因為
Intel認為正常的USB周邊不會毀了晶片,通常是實驗周邊才會,那必須要串接有過載保護的
USB HUB

樓主是說 "他想買一條USB A公對A公連在兩台的USB孔"

你確定他知道要買有晶片的?? 我手邊有很多條沒有晶片的公對公的USB線喔... 我是沒試過兩台電腦對插會怎樣啦....

有晶片的不好買啦......一般電腦店家應該都沒在賣......倒是沒晶片的公對公的USB線一堆............我多年前還得透過網路買有晶片的....結論是...超級難用........當時還有很多USB1.1冒充USB2.0傳輸標示..................現在應該更難買了吧..

如果有1394.....買條線對插兩台電腦比較實在啦.....

不用驅動的大概只能用LL3了吧.....

不過這些都離題了啦....前面已有人提正確解救方式...

此文章於 2010-04-25 06:50 PM 被 imcrazy 編輯.
舊 2010-04-25, 06:48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mcrazy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