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XF][測試] 利民 Thermalright 製 Chill Factor 2 散熱膏
![]() 本次測試主角︰利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Thermalright 製 Chill Factor 2 新款散熱膏 http://www.thermalright.com/new_a_p...t_chill_cf2.htm 針對散熱膏領域來淺談耳熟能詳的除了 Y500 當然還有 Arctic Silver 5 散熱膏 (簡稱 AS5) Arcticsilver 公司長青款散熱膏產品 在 DIY 領域稍微了解的使用者都知道 存在的年限和銷售的生命已經非常的久 Arctic Silver 5 的效果不差價格也適中得宜 不過近年來各種散熱膏品牌也如雨後春筍不斷推出 當然也有各式各樣強調高性能產品的散熱膏和品牌 例如: Arctic Cooling、Cooler Master、GELID、Thermalright、Thermaltake…等 本次拿到的剛好是 Thermalright 製 Chill Factor 第二代產品 Chill Factor 2 (簡稱 CF2) ![]() Chill Factor 2 製品規格︰ http://www.scythe.co.jp/cooler/cf2.html http://www.thermalright.com/new_a_p...t_chill_cf2.htm Chill Factor 2 號稱 3 倍冷卻力下降優質性能散熱膏 # 内容量:4g # 重量:15g(製品重量) 該散熱膏相關參系數︰ Color:Gray Volume: 4g Reminder: To achieve best result and maintain proper heat conduct, be sure to clean your heatsink often and clean aging thermal compound off CPU to re-apply Chill Factor 2 every 12 month Ingredients: Zinc Oxcide 40~50% Metal powder 40~50% Flash point: 350°C Temperature Limits: -40°C ~ 140°C 不囉唆準備開苞測試 ──────────────────── 測試環境︰ Foxconn 製 A78AX-K AMD Phenom II X4 810 HIS 製 Radeon HD4650 FAN Kingston HyperX DDR2-800 (2GBx2) 5-5-5-18 WD VelociReptor 150GB HLFS (迅猛龍 150GB) Thermalright 製 HR-01 4U @ GELID 9CM PWM FAN ZIPPY HU2 560W ──────────────────── Chill Factor 2 採用破壞性包裝︰ ![]() 裡面附贈一張不沾手 Thermalright LOGO 塗抹卡︰ ![]() 原廠建議的塗抹方式︰發揮最大效果 ![]() ![]()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比較對象︰Chill Factor 2 vs Arctic Silver 5
![]() 先使用 AS5 散熱膏做溫度數據測試 AS5 塗抹示意︰ ![]() AS5 使用時 OCCT 數據 1hr 監測 待機核心顯示約 34.75 度︰ ![]() OCCT 運行滿載各核心顯示約 46.5 度 (最尖峰約 48 度)︰ ![]() ![]() AS5 使用時 OCCT 數據 1hr 監測終了︰ ![]() OCCT 相關數據 (AS5)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接下來替換 CF2 散熱膏測試
CF2 塗抹示意︰ ![]() CF2 使用時 OCCT 數據 1hr 監測 待機核心顯示約32.88度︰ ![]() ![]() OCCT 運行滿載約各核心顯示約43.5度 (最尖峰約[color=Plum45度)︰ ![]() CF2 使用時 OCCT 數據 1hr 監測終了︰ ![]() OCCT 相關數據 (CF2)︰ ![]() ![]() ![]() ![]() ![]() ![]() ![]() ![]() 以上 Chill Factor 2 vs Arctic Silver 5 測試終了 ──────────────────── 簡單的數據比對來看 CF2 散熱膏確實有原廠號稱的 2 到 3 度作用效果 影響散熱膏的品質好壞和差異主要是化學配方內容 不過配方內容是否公開幾乎就看各品牌 但牽涉到商業機密通常不可能公開 散熱膏品牌選擇性也非常的多 幾時元便宜到幾百的都有 Chill Factor 2 的建議售價約 15 USD 左右 至於價格和使用程度需求就要看各改裝使用者或者玩家需求 針對散熱膏講究議題或者超頻和改裝散熱的使用者不妨參考看看 以上 Chill Factor 2 的測試分享 by fsaa3dfx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文章: 494
|
先鼓掌一下
有測試的心,過程和資料也很詳盡 不過公平性及結果有待商確 Chill Factor 2的散熱膏都按照 "原廠建議的塗抹方式︰發揮最大效果" 那個表面刮的非常漂亮,可想而知整個CPU接觸面都覆蓋到了 可是拿來比較的AS5卻是一坨擠在CPU中間部分,接觸面這點就差蠻多了 而且跟AS5就是要薄的特性抵觸太大 圖上擠在中間的那個量其實足夠用來塗滿整個CPU表面了 這樣條件下又沒經過燒機,可能Y500都比較強 我的AS5快用完了 本來很高興近來看有什麼新的好貨 不過以這結果來說 只能說還沒找到更好的代替品 此文章於 2009-08-19 07:53 AM 被 12q 編輯. 原因: 錯誤描述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引用:
結果當然僅供參考啦 ![]() 因為差異會因各種環境不同 至於塗抹方法其實有很多種 測試中的只是一個示意性表示 另外 AS5 要 200 小時的 burn in 效果才會出來 之前有詢問過某品牌散熱膏公司有驗證過這個說法,效果似乎沒這麼好 最重要的是 User 比較沒耐心會願意 200 小時後再回來驗證這個效果數據 當然在散熱膏的選擇和講究上還是要看使用者自己的決定 總之參考看看囉 ![]()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貓利安毛球
文章: 2,585
|
感覺跟MX2差不多
繼續使用MX2中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Taiwan Republic
文章: 1,163
|
還是AS5最耐久吧
不過AS5最難塗 最近PS3機瘟 要更換散熱膏 也是建議換AS5比較好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9
文章: 8
|
偶而才會用一次,也只會根據Thermal Conductivity的值來購買。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
用過相當多款導熱膏,最推薦的就是 MX2。
最早是比較推薦 AS3,後來因為不耐久易乾裂便不敢再推薦, 改用 AS5,但這款只能撐個一年半多,也一樣乾的很慘, 後來再改用 MX2,一年半過了,拆下檢視,有略微乾,但比 AS5 好太多, 未來可能會用 MX3,但想到,要比 MX2 多出一倍的開價就很掙扎。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札那爾坎特
文章: 473
|
稍微了解了一下成份,主要為氧化鋅
看來目前廠商喜歡用氧化鋁和氧化鋅這兩種原料 這兩種材料誰比較好不曉得,但從測試結果來看 誰能夠把材料粒子作得更細似乎比較重要 至於使用年限是多久,這個就要買回來用了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
![]()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賞車先賞胎,看人先看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