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2
文章: 72
|
台灣熊實測RAIDON GR5630-SB3驗證e-SATA 3.0Gb/s 跟 USB 3.0誰快?
數位資產價值遠遠高過硬體n倍
轉眼時序又是楓紅時刻,大啖肥美秋蟹的季節就要過去,轉眼一年感覺就又要過去了,整理著電腦裡的諸多相片、影片、資料、文件,尤其是累計一年又一年的家人出遊與家庭時光、每個月的評測資料與開箱相片,心理既是滿滿成就又是足足憂心,憂心這些數位資產的安危。 ![]() 圖 S01 數位資產價值遠遠高過硬體n倍。 儲存裝置的領域竟是如此寬廣與深奧 回想幾年前跟網路上的網友小聊一下,發現同為數位時代的數位工作者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與一個重大的病症,一個問題就是硬碟或是資料光碟多到櫃子放不下或是不知道東西該存到哪裡去,在這資訊爆發的時代。而一個重大病症就是資訊恐慌症或是擔心資料遺失症候群。 當然,上面這些症狀熊都有…XD,也幸好硬碟的容量來到新高而價格隨著時間與容量上限的往上推而越來越便宜,所以由舊硬碟開始將資料慢慢搬移與整合到新的”大硬碟”裡面。 整理…是件費工費時間的事,還記得熊年初的時候分享過的"工具組合”嗎? ![]() 圖 S02 RAIDON的儲存裝置通盤式的設計,節省不少時間。 對啦~就是” 個性、多元、整合,外接硬碟最佳使用原則與方案開箱。”這一篇,當時利用GT1650-SB3來蒐集公司與筆電的分散資料,再利用GT5630-SB3將新舊硬碟同時置入進行彙整與統合還有分類,最後再將重要資料交給GR3630-SB3使用RAID-1模式來保全熊的資料。這樣的整合使用方式是好用與便利的,也因此讓熊發現現在的儲存裝置領域竟是如此寬廣與深奧而且設備價格越來越親民,安裝設定與使用也越來越人性化,也越玩越測越開心……。有人把熊的測試文當作促銷****,借這裡一個角落分享一下想法,熊實測是希望提供一些真實且依相同環境您也能做到的真實數據,給需要參考的人參考。分享一些使用觀念與整合的方式,是希望借助自己從事資訊行業數十年的經驗與對這些產品的認真體驗,將比較好的使用方式分享大家參考期待對需要用的人能有一些些幫助。在文中穿插技術或是專有名詞相關資訊,是希望對資訊與求知若渴的網友有一些評測數據之外的收穫。所以基於以上的簡單想法所以會花很多的時間,很認真的來進行產品的測試與體驗,再花很多的時間來寫成文章跟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希望是對有需要這些資訊的人的一種分享,是自己從事資訊相關行業數十年來的、持續的興趣,當然如果您覺得對您沒有幫助所以把他當作****文也是OK的,因為知識泛指個人對事物的了解與認識,且知識是一個複雜的概念,知識的產生是以外界資訊作為原料經思考與融合而形成,所以其內涵中包括了事實、經驗、判斷與經驗法則及直覺與價值觀等項(邱媚珍,1998;張春興,2001;張浩文,2003;陳敬中,2004;蕭博紹,2010)。所以不能對您有參考作用就很抱歉,或是您有更好的看法可以指點與分享大家那自然是更好不過的事了。就簡單說明到這裡,回題繼續寫下去。- 4Bay磁碟陣列儲存裝置GR5630-SB3 這是一款RAIDON所生產出品支援RAID-0、RAID-5與JBOD,他的包裝是這樣子的。 ![]() ![]() ![]() ![]() 圖 S03-S06 RAIDON GR5630-SB3包裝外觀 沒拿錯包裝啦,RAIDON GR5630-SB3與GT5630-SB3、GT5630-WSB3是共用一個包裝外盒的。而且看尾號-SB3就知道GR5630-SB3跟GT5630-SB3一樣支援USB 3.0與e-SATA 3Gb/s。不多說先開箱好了。 開箱RAIDON GR5630-SB3 掀開包裝一樣是看到配件盒在上。 ![]() ![]() 圖 S07-S08 箱子大是因為配件多,本體其實不大。 ![]() ![]() ![]() ![]() 圖 S09-S12 空間運用真的是充分與極致,所以一手抓起不難。 事實上GR5630-SB3還真的事小而美又兼具美觀與兼顧強固性,Aluminum鋁製機身黑色烤漆,黑色塑鋼面板鋼琴烤漆營造出質感,視覺效果不錯…就拍照會返景XD,機身防盜鎖孔、200W足瓦POWER / 100~240V 全球適用、8CM靜音風扇兼具智慧溫控、Alarm Mute 警報靜音按鈕設計,尺寸: 124mm x 166mm x 210mm 3243公克,真的小而美又帶時尚,擺在電腦桌前不會礙眼。甚麼?他跟GT5630-SB3長的一樣!對啦~您真厲害,所以他的硬碟匣可以跟GT1650/GT5630/GR3630共用是沒有問題的。 講到硬碟Tray就抽出來看一下吧。 ![]() ![]() ![]() 圖 S13-S15 機身內部與GT/GR系列共用的HDD Hotswappable Tray 材質用料真的是沒話說,讚! 實機測試 這一關是一定要做的,實際測試一下。 ![]() 圖 S16 先裝載子彈…更正是裝上硬碟。 ![]() 圖 S17 這是用的是Hitachi HDS723020BLA642 SATA 6.0 Gb/s 7200RPM硬碟 測試平台與規格 這是測試平台。 ![]() 圖 S18 與之前測試使用相同,所以數據可以互相參考。 測試平台規格: ECS Z77H2-A2X Intel i7-3770K KingSton DDR3-1600 8GB(4GBx2) Seagate Barracuda ST2000DM001-9YN164 2TB硬碟 Pionner BD-DVDRW Tt Contac 30 CPU散熱器 Antec 620W POWER ThermalTake Spacecraft VF-i機殼 Windows 7 64位元旗艦版 無安裝防毒軟體 受測者是RAIDON GR5630-SB3 4Bay Desktop Backup Storage Solution(包括HSG 2TBx4) GR5630-SB3 使用軟體進行RAID建置 剛剛在外觀沒有看到RAID切換開關設計,也沒有看到LCD控制面板,那RAID要如何設定? ![]() ![]() 圖 S19-S20 使用Windows下的軟體來設定與選擇RAID 0/RAID 5。 所以建議您先安裝完軟體後再將GR5630-SB3開關打開,USB3或是eSATA線再接上電腦就一次OK。 另外規格上有提到MAC也可以使用,沒錯!不過需要先在Windows環境下完成RAID建置後才可以移過去提供MAC系統使用,這一點特別提醒MAC使用者。 實測成績揭曉(USB 3.0) 先看看USB 3.0 的測試數據。 ![]() 圖 S21 成績表現優於官方數據 e-SATA 3.0Gb/s測試成績 ![]() ![]() ![]() 圖 S22-S24 e-SATA測試成績,表現符合預期。 e-SATA 3.0Gb/s 跟 USB 3.0誰快? 理論上USB 3.0的傳輸頻寬是5Gb/s也就是500 MB/s,而eSATA是3.0Gb/s業就是300 MB/s,而因為磁碟陣列晶片是SATA-2,SATA-2是3.0Gb/s就是理想值有300MB /s這麼大,但是經過電路介面與控制晶片等等速度會有減損,所以通常七折八扣後就是實際所能達到的最理想的速度值,以本次的測試平台成績來看,是e-SATA表現較優。 ![]() 圖 S25 不管是使用USB 3.0或是e-SATA介面成績都優於官方公布。 測試心得 經過時測後發現理論數據以eSATA 3.0Gb/s來講是300 MB/s,扣掉預期損失情形下來看,一般單顆硬碟成績大概就是在120~160之間居多,所以以270 MB/s的表現不但符合預期而且算是不錯的。之前的GR3630-SB3使用RAID-1架構,所以兩顆2TB的硬碟只能當一顆2TB使用,雖然安全性提升了,可是口袋的水位下降了,現在硬碟如開頭所提比年初降價不少,所以如果利用RAID-5的特性4顆2TB的硬碟可以用到6TB,這樣算下來經濟效益是比較高。用這樣的方式保護您的數位資產應該比一堆堆的光碟片或是一抽屜的硬碟來的受用。 另外由於GR5630-SB3是採用軟體設定RAID,所以不用找開關也不用擔心切換開關壞掉,但是不喜歡軟體設定方式或是MAC使用者且沒有WINDOWS平台的第二台主機該怎麼辦?沒關係~向下看! ![]() 圖 S26 這黑白郎君的白狼君,就是你的選擇之一! 剛剛講過還記得嗎?儲存裝置的領域竟是如此寬廣與深奧,所以另一個不同設計風格的4 磁碟式磁碟陣列儲存裝置,下一篇跟您分享,記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參考資料: 個性、多元、整合,外接硬碟最佳使用原則與方案開箱。(全程搶先Windows8環境下測試) http://gric.pixnet.net/blog/post/88682579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滅絕希望的世界
文章: 750
|
推推
目前有在考慮這種簡單的raid方案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310
|
![]() 請問這是新機開箱嗎? 看起來怎好像有灰塵 ![]()
__________________
![]() ![]() ![]() AMD Ryzen™ 9 5900X | ROG STRIX B550-E GAMING |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 VENGEANCE® LPX 64GB DDR4 DRAM 3600MHz | Samsung NVMe SSD 980 PRO 2TB | WD DC HC550 16TB | Meshify 2 Compact | Ion+ 860W Platinum | LG 38WN95C-W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2
文章: 72
|
引用:
剛剛特別再把HD拉出來檢查,沒有灰塵!這應該是拍照的時候光線所造成的干擾,所以SATA1最多、SATA2較少...SATA4就沒有了!跟角度有關係! 謝謝大大回文喔!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國台北市
文章: 1,739
|
引用:
上次問了樓主這些開箱文測試品是不是都在家裡 給不給參觀 也沒回的~~ 所以繼續當它廣 告文囉 反正人家都嗆明了 隨我們怎麼想 反正他就是要發
__________________
類亞希子登場...可是沒有空間可放縮圖...好個爛雅虎奇摩... ![]() Orz..Orz..Orz..Orz..Orz..Orz..Orz..Orz.. ![]() タブブラウザ Sleipnir 公式ページ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238
|
買這種不如買NAS
價格差沒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
CPU:AMD A10 6800K oc 4.6GHz 1.37V MB:Gigabyte GA-F2A88XM-D3H RAM: Team 4GB*4 DDR2133 10-12-10-28 1T 1.65V SSD、HD:Plextor M6S 128G、WD RE3 500G 、Seagate 3T DVD WRITER:Sony 200s、NEC 7200s POWER: SuperFlower 400P14XE 400W Case:Silverstone PS07 LCD:SONY 32EX650、DELL 2408WFP SPEAKER:JungleRex JR-11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為何不敢說是廠商送測的樣品,現在的行銷文還真奇怪
整體效能除了循序存取效能在一顆硬碟上下以外,其他效能比只用一顆還差,屬於那種給玩具等級的 Raid-5 ,更慘的就是主機壞掉的話可能全部資料都救不回來 eSATA 和 USB 3.0 哪個快在這測試也看不出來,因為測試的人要比速度反而去跑本設備的缺點,要是我是廠商一定不給他稿費,這種玩具設備廠商都是主打 Raid-0/1 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4,021
|
我只想建議廠商(生產外接盒廠商) , 能不能提供park 硬碟的程式 ?
原因就是我自己的1TB硬碟就是安裝在STARDOM的USB 2.0外接盒中 , 原本以為只要直接power off 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 但撐不到一年就出現壞軌 , 而且平常還很少用 ,只有需要儲存資料時才開 現在嚇到不敢用外接盒 , 硬碟一律內接使用!! 高容量硬碟直接power off , 我實在不敢擔這樣大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
您想買新硬碟嗎? 購買前請務必參考這篇文章,是我的實際經驗 還想讓統一賺你的錢嗎?統一集團成員(能見度高的): 星巴克、家樂福、7-11、無印良品、黑貓宅急便、聖娜多堡、阪急百貨、 康是美、博客來、夢時代、Mister Donut 、Cold Stone 、龜甲萬、 維力33%股權、光泉31%股權、Smile速邁樂、紅心辣椒、台北轉運站(統一企業BOT) 統一LP33膠囊有環保署早已列管的一級管制品: DNOP塑化劑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12
文章: 180
|
引用:
怎麼看都是灰塵.... SATA4沒有只是因為那個位置進風差,灰塵自然少... 還有呀,這張圖怎麼看用料的?? 這種測試不SHOW一下CHIP嗎? SATA跟USB3.0的CHIP也很重要吧....不同牌子差很多... 能看看電源的用料嗎?? 感覺這種空間比較大,應該可以塞比較多料.... 可是外接的可以看是哪間作的電供,看的到的比較安心....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查一下控制晶片是 JM539 + JMB393 ,只有支援 SATA II 而已
這台是一年多以前的產品了,現在才拿到測試機會不會太晚了點吧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