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Ivy Bridge新款入門CPU - Intel Core i3-3220效能解析
Intel Core i系列第三代架構命名為Ivy Bridge,今年四月開始推出新平台
初期CPU市場上依然是以中高階為主,也就是Core i5與Core i7兩種產品線 對於更平價的Ivy Bridge架構Core i3直到九月左右才出現在市場 先前要入手Ivy Bridge CPU最低消費只能選擇Core i5,近期Core i3推出可以再少一些預算 ![]() 此回Desktop市場所能看到的新一代Core i3共有三個型號 型號由低到高來比較,分別為Core i3-3220、i3-3225與i3-3240 三種每高一級都多出100MHz時脈,而i3-3225內建Intel目前最高效能的HD4000 GPU i3-3220與i3-3240兩款都是內建HD2500,以上是三款新i3的簡單分辨方式 本回要分享的主角為Intel Core i3-3220,為三款i3中價位與規格最低的版本 時脈為3.3GHz,實體2 Cores並有Hyper-Threading技術,一共可達到4執行緒,簡稱2C4T 22nm製程,散熱設計功耗55W,L3 Cache共有3MB,為目前LGA 1155最入門Ivy Bridge CPU ![]() 原廠散熱器底部,對於自家2 Cores CPU,Intel使用非銅底設計 如果使用者可以自行再補上一點品質不錯的散熱膏,對於控制溫度會有更佳的幫助 ![]() CPU背面一覽,Revision E1版本 ![]() 晶片組在台灣市場上常見的共有四種,最低價位是Sandy Bridge時期就推出的H61 H61規格沒有原生SATA3與USB 3.0,這部份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價位再高一階為新款的B75晶片組,Intel將其功能定位在Small Business Advantage 照片中為GIGABYTE B75M-D3V ![]() B75擁有原生SATA3與USB 3.0,價位上比H61高上一兩個等級 B75M-D3V如果能將DDR3設計成4個DIMM的話,未來在擴充性上會更好 ![]() LGA 1155最高階的晶片組為Z77,價位會比較高上一些 不過今年因為MB市場競爭激烈,Z77 MB在入門級的價位也比Intel前兩三代架構要便宜許多 照片中為FOXCONN Z77A-S ![]() Z77除了擁有LGA 1155平台中最高規格與擴充性外,最主要在於支援CPU倍頻調整的OC能力 K版CPU可以大範圍往上調整倍頻,非K版CPU也可以藉由Z77做200~600MHz的時脈提升 ![]() 此回分享的中階H77晶片組 - GIGABYTE H77-DS3H H77主要特色為可以OC內建GPU,但沒有Z77能OC CPU的功能,此外其他該有功能兩款大部份都相同 ![]() GIGABYTE近期在ATX規格的中階MB也開始內建mSATA擴充規格 windwithme剛入手mSATA SSD,正好可以一起來分享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UEFI畫面
Intel Core i3-3220預設值為3.3GHz DRAM時脈經過個人測試,最高可以依體質設定到DDR3 2000,效能會比上一代H67最高DDR3 1333來得高 ![]() DRAM進階參數,手動設定為CL9 11-10-27 1T ![]()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3-3220 MB: GIGABYTE H77-DS3H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CMT32GX3M4X1866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2500 / SPARKLE GTX570 HDD: Seagate Momentus 500G / SanDisk U100 64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600W Cooler: Intel原廠散熱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 系統效能測試 CPU 99.8 X 32 => 3292.72MHz DDR3 1995.2 CL9 11-10-27 1T Hyper PI 32M X4 => 14m 54.007s CPUMARK 99 => 519 ![]() Nuclearus Multi Core => 14204 Fritz Chess Benchmark => 13.28/6376 ![]() CrystalMark 2004R3 => 200583 ![]() CINEBENCH R11.5 CPU => 3.18 pts CPU(Single Core) => 1.35 pts ![]()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1m 36s x264 FHD Benchmark => 9.8 ![]() PCMark Vantage => 8644 ![]() Windows體驗指數 - CPU 7.2 ![]() Intel架構優勢在於每顆核心在單執行緒的效能都很高,以上測試在單核心軟體中能得到很好的效能數據 i3-3220本身是2C4T的架構,支援Hyper-Threading技術,會比自家2C2T CPU效能還要高出近30% 先前分享過Ivy Bridge 3770K單線程效能會比Sandy Birdge 2700K約高出3~6%,多工時高出10~14% 對於i3-3220與上一代的i3-2120來看,如此的效能差距又更縮小一點,也許是跟L3 Cache容量有所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6,087
|
此文章於 2012-11-12 02:47 PM 被 Sioux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DDR3 1995.2 CL9 11-10-2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9509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4499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0886 MB/s ![]() 測試中使用DDR3 8GB X2將1866 OC 2000,看來DDR3效能依然是Intel平台的拿手項目 頻寬雖然比起Sandy Bridge沒有明顯進步,不過DDR3時脈卻可以比之前平台再拉高2~3個等級 先前H67最高只能達到DDR3 1333,此回H77最高時脈已能達到DDR3 2000的規格 當然更高階的Z77搭配體質優秀的DDR3可以運作於2400~2600穩定,將DRAM極限時脈更拉進許多 3D效能測試 Intel HD Graphics HD2500 3DMark Vantage => P1783 ![]()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366 X 768 => 41.72 FPS ![]()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709 ![]() i3-3220內建HD2500,上一代i3-3120或i5-2300都內建HD2000 以上三款3D軟體相比之下,HD2000都有30~50%左右的效能增進 如果覺得HD2500所表現3D效能不敷使用的話,建議拉高預算來選擇內建HD4000或是加裝VGA會比較好 SPARKLE nVIDIA GTX570 3DMark Vantage => P25923 ![]()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 238.46 FPS ![]()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 4002 ![]() 使用市場上定位為中高階的VGA,想要看出i3-3220搭配效能較高的VGA,能有多少效能的表現 三款3D測試軟體所得到的數據表現,跟nVIDIA GTX570搭載i7 CPU時大約有15~20%效能落差 這方面提供給預算有限的使用者做為參考,如果想要增強3D效能,首先將預算放在VGA會較佳 i3-3220大約可以發揮出80%以上的3D效能,預算再高的使用者再考慮是否要進一步提升CPU等級 H77也能支援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 加上GIGABYTE H77-DS3H有mSATA插槽的設計,搭配手邊mSATA3 SSD分享效能 HDD效能測試(沒有開啟SRT加速功能) 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讀取約106.5 Mb/s,寫入104.4 MB/s HD Tune Pro 5.00 64K - Read - Average 82.6 MB/s Access Time 15.2ms ![]() HDD加SSD效能測試(開啟SRT最大化加速功能) 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讀取約212.6 Mb/s,寫入69.6 MB/s HD Tune Pro 5.00 64K - Read - Average 151.9 MB/s Access Time 0.2ms ![]() SanDisk U100規格為mSATA與SATA3,最高讀寫可以達到450/380MB/s 由於H77-DS3H的mSATA只支援SATA2,會因頻寬限制讓mSATA3 SSD效能下降不少 有沒有開啟Intel SRT技術可由上方的數據來做比較,寫入效能大約有1.5~2倍的增加 Access Time更有76倍的效能,寫入效能在小檔案時增快不少,最高寫入的數據沒有比HDD高 實際使用時,從開機到OS桌面下還是可以感受到速度快上2~3倍左右 當然希望日後GIGABYTE可以將mSATA插槽提升到SATA3規格,才能發揮更高速的SSD效能 溫度表現(室溫約28度) 系統待機時 - 33~37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PU全速時 - 53~56
LinX 0.6.4 ![]() 搭載Intel原廠散熱器,i3-3220在待機時的溫度表現相當地不錯 全速下的溫度沒有超過60度,這部份表現也還在中上水準 Ivy Bridge導入22nm製程後,K版CPU雖然在超頻狀態時溫度表現沒有進步 不過對於沒有超倍頻功能的CPU來說,溫度還是有讓人滿意的表現 耗電量測試 開啟C1E系統待機時 - 30W ![]() 關閉C1E系統待機時 - 38W ![]()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57W ![]() Sandy Bridge架構時,Intel就已經把耗電量壓到比第一代Core i架構還要低上許多 之後Ivy Bridge導入22nm,在耗電量方面也有10~20%左右的降低 只是上一代Sandy Bridge耗電量原本已經很低,在Ivy Bridge平台時沒有更大範圍的進步 加上本回使用的Power Supply沒有80Plus規格,如果改用80Plus銅牌以上會有顯著的差異 ![]() LGA 1155晶片組常見選擇共有H61、B75、H77與Z77四款 此四款晶片組在規格或功能上都有所不同,建議消費者在決定前多做些功課會比較好 價位方面也比以往平價許多,四款晶片組MB在入門款都只相差台幣幾百元,約美金15~30元 大多數MB品牌在每一種晶片組也提供多款產品讓消費者選擇 建議依個人預算、品牌喜好、規格用料等等需求來挑最適合自己的MB Intel上個月推出三款Ivy Bridge Core i3應該是為產品線更新,價位與Sandy Bridge Core i3價格幾乎相同 而定位方面也相同,入門款i3-3220搭載HD2500,價位再高一階的i3-3225搭載HD4000 如果第三代Core i3價位可以再低一點,能更拉開Core i5的價格差距,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應該會更大 本篇windwithme分享Ivy Bridge最入門Core i3-3220多種效能表現,也希望更低價Pentium系列能可以盡早上市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608
|
我1055T @ 3.57~4.21GHz CPUMARK有581分 R11.5 單核才1.27PTS
結果I3-3220 CPUMARK才519分 R11.5單核卻能高達1.35PTS ![]() 這兩項不是都在比單核效能嗎??? 這些年我都只看跑分來論斷產品優劣...好像太膚淺了烘 ![]() 此文章於 2012-11-17 10:55 PM 被 東京殘酷保全 編輯. |
![]() |
![]() |